- +1
90歲草間彌生“現在進行時”,為上?!傲可矶ㄖ啤?/h1>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字號復星藝術中心展覽部負責人端木霞子介紹草間彌生展。 編輯 陸林漢(02:09)草間彌生是20世紀以來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日本前衛藝術先驅,亦被譽為在世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歷經70余年創作,有“波點女王”之稱的她以極具感染力的前衛藝術實踐、極富傳奇色彩的藝術人格風靡世界。
2019年3月7日,備受矚目的“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恒”展即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拉開帷幕。展覽呈現出草間彌生的40余件作品,不僅巡禮其代表性藝術元素,還將展示藝術家為復星藝術中心“量身定制”的最新力作。復星藝術中心展覽部負責人端木霞子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講述了展覽的規劃及背后的故事。
半個多世紀以來,草間彌生以其卓越的藝術天賦游走于眾多藝術領域。草間彌生自年輕始即將其創作視為“治愈我疾病的唯一方法”,用以“對抗如此多的幻覺、恐懼和焦慮以及我無法估量的生活”。近年來,藝術家對藝術創作的立場有了更宏偉的愿景,希望通過藝術來傳播愛與和平的信息,喚起每個人對生活的美好體驗。“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恒”捕捉了這位“世紀藝術家”的“現在進行時”,呈現了她對宇宙和人生在當下的感受和思考。
草間彌生肖像, 圖片版權:草間彌生“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6773257.com)了解到,此次展覽是草間彌生及其工作室為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量身定制”的展覽。在對復星藝術中心這棟會跳舞的建筑及空間進行考察之后,草間彌生根據場館內特定的空間,制作了多件大型浸沒式、多反射場域裝置作品,引領觀眾步入無與倫比的草間彌生異度王國。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草間彌生在籌備此次展覽時表示:“每個展覽都有其性格,而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展覽中,我將主要展出我的新作,以及與建筑產生‘共鳴’的作品。我十分期待與上海的每一位觀眾分享我的創作?!?/p>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二樓展廳的入口處是一條題為《隱匿的人生(2019)》的鑲有凸面鏡的小徑,蜿蜒于展廳內,成倍遞增地反射著觀眾、建筑和周遭環境。穿過小徑,便是大型裝置“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2019)”,黃色莖狀物體上充滿了草間彌生標志性的波爾卡圓點。再那之后,就是著名的《無限鏡屋》,令人身處無數鏡子之中,光影交匯,五彩斑斕的燈光彷如宇宙中的點點繁星,時間感、空間感與自我的感知都在這個環境中逐漸消融……到了三樓,便是繪畫的世界了。
在開幕前,復星藝術中心展覽部負責人端木霞子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講述了展覽的規劃及背后的故事。
復星藝術中心展覽部負責人端木霞子澎湃新聞:這次復星藝術中心舉辦草間彌生展的契機是什么?
端木霞子:復星藝術中心一直在關注國際的,頂級的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當然作為頂尖的當代藝術家之一,是我們一直在持續關注的。
談及此次的合作展覽,其實是一次機緣巧合。我們通過大田畫廊聯系上了草間彌生工作室,也和藝術家草間彌生有了溝通。我們邀請了藝術家工作室到現場實地考察,前后來了3次,拍攝了大量關于藝術中心空間的照片,收集了平面圖的資料,帶給草間彌生看。藝術家本人對于我們這棟建筑及內部空間非常感興趣,因此,她決定為我們這個空間量身定制一個展覽。
澎湃新聞:所以藝術中心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特別精確的展覽定位,只是邀請藝術家做展覽?
端木霞子:這其中有許多討論的過程。我們希望在復星藝術中心內的展覽都很特別。但從藝術家的角度來說,她能對空間有共鳴、有興趣,這是非常難得的。這也成了一個雙方的化學反應。
澎湃新聞:展覽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籌備的?
端木霞子:我們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接洽,整個展覽大概籌備了1年多。
澎湃新聞:展覽以 “愛的一切終將永恒”來命名,其意義是什么?
端木霞子:這個標題 “愛的一切終將永恒”是藝術家自己取的。草間彌生除了藝術家的身份之外,她還是詩人,寫過小說等,有文學的造詣。因此她自己有著獨特的語言體系。你會發現,她的許多作品名就像一句詩。
當然,“愛”與“和平”一直是草間彌生的信念,“永恒”則是她創作的母題。所以,這個標題也和她個人的藝術風格非常契合,也是她一直以來所堅持的“草間哲學”。
在草間彌生紐約工作室覆蓋整面墻的網狀畫前,1961,草間彌生 圖片版權:草間彌生澎湃新聞:在展板上,呈現出草間彌生說的話,“欣然接受心靈中涌現的愛、和平和宇宙的信息,繼續創作深切感懷生命的作品。我相信,我在作品中傾注的關心與興趣會變成一種奇妙的生活經歷傳遞給所有人?!蹦闶侨绾卫斫膺@句話的?“心中的愛”是否是草間彌生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主題?
端木霞子:我們可以從許多公開的線上資料了解到草間彌生。她自幼就患了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藝術對她而言是一個治愈自身心靈的方式,也是戰勝自身恐懼的方式。長久以來,草間彌生依靠著對于藝術的愛、對于世界的愛來堅持生活下去,并不斷地成為來一個頂尖的藝術家。這些在此次的展板上也有提到,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傳遞正能量。我覺得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拓寬觀眾的體驗和視野,而草間彌生以其獨特的方式為觀眾創造了全新的體驗,帶大家進入其異度王國。她將我們帶到她的世界,然后重新面對我們自己。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最重要的意義是后半句,通過藝術,給觀眾一些更多的體驗,給觀眾一些全新的對人生、對自我的思考。
澎湃新聞:草間彌生的藝術生涯很長,風格多變,有早期的巨幅作品、行為藝術,及后來波點藝術等。你是怎么看待其藝術的發展及變化的?
端木霞子:這也是我們做這場展覽的原因。草間彌生的藝術生涯長達70多年,但在如此長的時間段中,她仍舊有持續的、有爆發性的創造力。作為一個年近九旬的老奶奶,她還想站在藝術最前沿的精神是非??少F的。
盡管這次展覽展出的都是她的最新力作,但你依舊能發現她的藝術語言是一以貫之的。只是她會用最新的思考,最新的表達方式來展現。
關于她不同的創作時間段,雖然展覽作品里無法看到。但我們也在展廳里提供了時間軸,給觀眾了解她不同的藝術階段,包括從日本到美國,再回到日本……
草間彌生,《無題》,1939,圖片版權:草間彌生澎湃新聞:關于從現今的作品看到曾經的意向這一點,此次展覽的哪些作品可以看出這一點?
端木霞子:應該說是再現,并給予作品新的驚喜的點。例如2樓展廳內的一件作品《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這件大型裝置作品是根據草間彌生自己在上世紀90年代畫的畫布作品《yellow tree》改編而來。隨著草間彌生對于藝術的不斷嘗試,她表達這件作品的方式也變得更加特別。此前,她運用《yellow tree》上的圖案包裹過LV的大樓,而這次,她以3D的方式呈現出空間。在做這件作品的時候,草間彌生提到了三個字——“上升感”,希望觀眾進入這個由波點創造出的“宇宙空間”里,隨后,用她的原話來說是“live your spirit”,伴隨著靈魂的上升,得到新的體驗。
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2019)》草間彌生,《yellow tree》,1992年。圖片來自網絡。澎湃新聞:談及此次展覽是根據復星藝術中心的空間量身定制,可否介紹一下這些特制的空間,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端木霞子:首先介紹二樓展廳的作品。剛才我也說過,草間彌生對于我們這棟建筑非常喜歡。她希望她的作品能和這棟建筑產生共鳴。二樓展廳首先看到的是作品《隱匿的人生》,是一條通道,里面有不同大小代表波點的凸面鏡,來達到反復重疊、反射的效果。同時,這個展品并未將窗戶擋住,使得作品可以和建筑外的幕簾行程呼應。
二樓展廳入口處,作品《隱匿的人生》與復星藝術中心窗外的幕簾作品《隱匿的人生》中的小鏡屋在這個作品背后,草間彌生工作室分享了個小故事:1966年,在未被主辦方邀請的前提下,草間彌生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在展館外鋪了1500個塑膠鏡面球。當時,天上正好飛過一架飛機,她低頭看到一架飛機在鏡面球的反射下變成了1500架。而草間彌生在創作此次展覽作品《隱匿的人生》時,就想到了當時的這個小故事。凸面鏡和建筑外側幕簾的互動,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由于復星藝術中心的幕簾會每2小時轉動一次,所以在《隱匿的人生》中,每兩小時看到的情景也都是不同的。觀眾也可以回到回廊中向內看。這是人與人的互動、人與鏡子的互動、人與幕簾的互動,是一種多維度的觀看。
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草間彌生制作的由1500 顆鏡面球組成的藝術裝置。此外,還有二樓展廳尾端4米X4米的《無限鏡屋》,無限的反射,折疊,給觀眾帶來錯覺,也是讓觀眾重新面對自我的方式。同時,我們笑稱這是一個豪華版鏡屋。因為這是首次以鏡面來鋪設《無限鏡屋》的外部,而并非墻體。天氣好的時候,透過幕簾的陽光可以照射在波點上,就像陽光穿過葉子的縫隙。
澎湃新聞:在參觀展覽的時候,聽到工作人員在交代,說展覽能同時進入《無限鏡屋》的人數是6人,進入時間是45秒。這是出于人流量的考量嗎?這樣的限制會導致觀眾觀看體驗變差嗎?
端木霞子:這其實是草間彌生比較標準的設置。6個人的可容納量是藝術家自己設定的。45秒也是基于她在國際上做過很多展覽的常規方式。我們自己團隊也進入空間體驗過。所以提出了這個比較科學的規則。
在人流量上,我們也做了很多計劃。我們的方案會相對靈活,希望靠控制同一層展廳的限定人數來控制。
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無限鏡屋(2019)》澎湃新聞:這并非是上海第一次舉辦草間彌生展,此前,在上海當代藝術館也曾舉辦過草間彌生的展覽,非常火爆。和上海當代藝術館的展覽相比,你覺得兩次展覽在主題、作品選擇和展陳上都有哪些異同?
端木霞子:我們在規劃展覽的時候并沒有打算將此次展覽和以往的展覽做比較,因為是定制版。我們最大的特色:一個是她最新的作品,可以看到年近九旬的老奶奶的工作狀態。二則是空間和作品的契合度,這是在以往展覽中不曾看到過的。
同時,我想提一下位于復星藝術中心門口的戶外作品《南瓜》。我們一直堅持公共藝術風格,復星集團的大樓中也有許多公共藝術?!赌瞎稀芬彩俏覀兲岢鼋ㄗh后安置的。
澎湃新聞:《南瓜》會長期被安置在這里嗎?
端木霞子:《南瓜》暫時是為了這個展覽而準備的,但也不排除長期放在這里的可能性。
入口處的草間彌生作品《南瓜》澎湃新聞:3樓的展品幾乎都是繪畫作品。
端木霞子:3樓的繪畫作品主題為“我的永恒靈魂”,是草間彌生于2009年開始創造的新系列。到現在,10年之間,她已創作了550幅。我們從中挑選了比較近期的作品。
草間彌生《白色河水流過》,2018,圖片由東京/新加坡/上海大田秀則畫廊提供,圖片版權:草間彌生草間彌生,《在陽光下祈禱世界和平》,2016, 圖片由東京/新加坡/上海大田秀則畫廊提供,圖片版權:草間彌生從展廳中,你可以發現這些繪畫作品就像她的視覺日記,有很多出于直覺的筆觸。她曾經的意向、用過的大膽色彩,兒童畫般熱情的藝術風格,都重新回歸了。而這些作品也和她的童年、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我們也能看到90歲的她還在嘗試新的繪畫。
3樓展廳中央的裝置作品《花卉雕塑》是量身定制的,藝術家腦中早已思考好雕塑由繪畫作品圍繞,提前做了小型模型。
澎湃新聞:有人說草間彌生的作品來源自她的想象力。她的確有著很強的想象力、創造力,正因如此,曾經有許多大牌剽竊過她的創意。創造力也是近期的熱點話題。在你們的官方宣傳上也強調了這一點。你如何看待草間彌生的創造力?
端木霞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草間彌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她的創意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在不止一次的采訪中說過,“我不知道我馬上要畫什么,你問我的手吧”,“當我看到畫布,我的靈感就出現了”。從這些層面說,她不模仿任何人,也沒有人能模仿她。
我們希望告訴觀眾,草間彌生雖然以波點、鏡屋聞名,但她不止做這個。能讓觀眾看到她正在做的東西,是她自己感到欣慰的事。
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花卉雕塑》澎湃新聞:當下,性別,地域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你是如何看待草間彌生作為日本封建環境下的女性藝術家的?同時,你是如何看待曾生活在日本、美國紐約等地的她在作品中所呈現的沒有國界特色的風格?
端木霞子:對于草間彌生,我們很少用女性藝術家稱呼,她是代表時代精神的藝術家。當然,她在年輕的時候的確是遭遇到了很多困苦。她在日本經歷了戰后時期,所以特別向往和平與愛。隨后,她離開日本去紐約,也是幾經沉浮。我會認為她有著堅韌的精神,情感豐富的藝術家。
說到地域,她的全球化的痕跡很明顯。她參與了很多藝術事件,在上世紀90年代,她可能是最早做沉浸式、體驗式的裝置藝術的。她深諳藝術要為公眾而藝術的道理。2000年后,由于泰特美術館(Tate)為她舉辦的展覽,使得她更加名聲大噪。她是一個沒有國界特色的藝術家,她并非創造了日本藝術或美國藝術。
草間彌生,《無限鏡屋——生殖之地》,1965,圖片版權:草間彌生草間彌生,《圓點迷戀》,2014 圖片版權:草間彌生澎湃新聞:希望觀眾從展覽中看到什么?思考到什么?
端木霞子:從體驗的層面上,我們希望觀眾看到一個精彩的展覽。這些裝置作品是為觀眾搭建了不同于日常周遭的場域,讓他們面對自己,跟自己對話。說起來很玄乎,但進入到那么多鏡子里,可能你真的會想跟自己好好聊一聊。
從藝術理解層面,我們為展覽配合了很多公共教育活動,包括已對外發布的導覽員計劃。我們還邀請了草間彌生美術館館長為觀眾做講座。還有邀請了許多草間彌生的研究者為我們解讀藝術作品背后所能思考的問題。當然,由于草間彌生的作品老少咸宜,我們也會舉辦親子類活動。
展覽“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恒”將展至6月9日。
責任編輯:顧維華校對:張亮亮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1收藏我要舉報
草間彌生是20世紀以來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日本前衛藝術先驅,亦被譽為在世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歷經70余年創作,有“波點女王”之稱的她以極具感染力的前衛藝術實踐、極富傳奇色彩的藝術人格風靡世界。
2019年3月7日,備受矚目的“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恒”展即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拉開帷幕。展覽呈現出草間彌生的40余件作品,不僅巡禮其代表性藝術元素,還將展示藝術家為復星藝術中心“量身定制”的最新力作。復星藝術中心展覽部負責人端木霞子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講述了展覽的規劃及背后的故事。
半個多世紀以來,草間彌生以其卓越的藝術天賦游走于眾多藝術領域。草間彌生自年輕始即將其創作視為“治愈我疾病的唯一方法”,用以“對抗如此多的幻覺、恐懼和焦慮以及我無法估量的生活”。近年來,藝術家對藝術創作的立場有了更宏偉的愿景,希望通過藝術來傳播愛與和平的信息,喚起每個人對生活的美好體驗。“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恒”捕捉了這位“世紀藝術家”的“現在進行時”,呈現了她對宇宙和人生在當下的感受和思考。
草間彌生肖像, 圖片版權:草間彌生“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6773257.com)了解到,此次展覽是草間彌生及其工作室為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量身定制”的展覽。在對復星藝術中心這棟會跳舞的建筑及空間進行考察之后,草間彌生根據場館內特定的空間,制作了多件大型浸沒式、多反射場域裝置作品,引領觀眾步入無與倫比的草間彌生異度王國。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草間彌生在籌備此次展覽時表示:“每個展覽都有其性格,而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展覽中,我將主要展出我的新作,以及與建筑產生‘共鳴’的作品。我十分期待與上海的每一位觀眾分享我的創作?!?/p>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二樓展廳的入口處是一條題為《隱匿的人生(2019)》的鑲有凸面鏡的小徑,蜿蜒于展廳內,成倍遞增地反射著觀眾、建筑和周遭環境。穿過小徑,便是大型裝置“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2019)”,黃色莖狀物體上充滿了草間彌生標志性的波爾卡圓點。再那之后,就是著名的《無限鏡屋》,令人身處無數鏡子之中,光影交匯,五彩斑斕的燈光彷如宇宙中的點點繁星,時間感、空間感與自我的感知都在這個環境中逐漸消融……到了三樓,便是繪畫的世界了。
在開幕前,復星藝術中心展覽部負責人端木霞子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講述了展覽的規劃及背后的故事。
復星藝術中心展覽部負責人端木霞子澎湃新聞:這次復星藝術中心舉辦草間彌生展的契機是什么?
端木霞子:復星藝術中心一直在關注國際的,頂級的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當然作為頂尖的當代藝術家之一,是我們一直在持續關注的。
談及此次的合作展覽,其實是一次機緣巧合。我們通過大田畫廊聯系上了草間彌生工作室,也和藝術家草間彌生有了溝通。我們邀請了藝術家工作室到現場實地考察,前后來了3次,拍攝了大量關于藝術中心空間的照片,收集了平面圖的資料,帶給草間彌生看。藝術家本人對于我們這棟建筑及內部空間非常感興趣,因此,她決定為我們這個空間量身定制一個展覽。
澎湃新聞:所以藝術中心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特別精確的展覽定位,只是邀請藝術家做展覽?
端木霞子:這其中有許多討論的過程。我們希望在復星藝術中心內的展覽都很特別。但從藝術家的角度來說,她能對空間有共鳴、有興趣,這是非常難得的。這也成了一個雙方的化學反應。
澎湃新聞:展覽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籌備的?
端木霞子:我們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接洽,整個展覽大概籌備了1年多。
澎湃新聞:展覽以 “愛的一切終將永恒”來命名,其意義是什么?
端木霞子:這個標題 “愛的一切終將永恒”是藝術家自己取的。草間彌生除了藝術家的身份之外,她還是詩人,寫過小說等,有文學的造詣。因此她自己有著獨特的語言體系。你會發現,她的許多作品名就像一句詩。
當然,“愛”與“和平”一直是草間彌生的信念,“永恒”則是她創作的母題。所以,這個標題也和她個人的藝術風格非常契合,也是她一直以來所堅持的“草間哲學”。
在草間彌生紐約工作室覆蓋整面墻的網狀畫前,1961,草間彌生 圖片版權:草間彌生澎湃新聞:在展板上,呈現出草間彌生說的話,“欣然接受心靈中涌現的愛、和平和宇宙的信息,繼續創作深切感懷生命的作品。我相信,我在作品中傾注的關心與興趣會變成一種奇妙的生活經歷傳遞給所有人?!蹦闶侨绾卫斫膺@句話的?“心中的愛”是否是草間彌生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主題?
端木霞子:我們可以從許多公開的線上資料了解到草間彌生。她自幼就患了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藝術對她而言是一個治愈自身心靈的方式,也是戰勝自身恐懼的方式。長久以來,草間彌生依靠著對于藝術的愛、對于世界的愛來堅持生活下去,并不斷地成為來一個頂尖的藝術家。這些在此次的展板上也有提到,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傳遞正能量。我覺得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拓寬觀眾的體驗和視野,而草間彌生以其獨特的方式為觀眾創造了全新的體驗,帶大家進入其異度王國。她將我們帶到她的世界,然后重新面對我們自己。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最重要的意義是后半句,通過藝術,給觀眾一些更多的體驗,給觀眾一些全新的對人生、對自我的思考。
澎湃新聞:草間彌生的藝術生涯很長,風格多變,有早期的巨幅作品、行為藝術,及后來波點藝術等。你是怎么看待其藝術的發展及變化的?
端木霞子:這也是我們做這場展覽的原因。草間彌生的藝術生涯長達70多年,但在如此長的時間段中,她仍舊有持續的、有爆發性的創造力。作為一個年近九旬的老奶奶,她還想站在藝術最前沿的精神是非??少F的。
盡管這次展覽展出的都是她的最新力作,但你依舊能發現她的藝術語言是一以貫之的。只是她會用最新的思考,最新的表達方式來展現。
關于她不同的創作時間段,雖然展覽作品里無法看到。但我們也在展廳里提供了時間軸,給觀眾了解她不同的藝術階段,包括從日本到美國,再回到日本……
草間彌生,《無題》,1939,圖片版權:草間彌生澎湃新聞:關于從現今的作品看到曾經的意向這一點,此次展覽的哪些作品可以看出這一點?
端木霞子:應該說是再現,并給予作品新的驚喜的點。例如2樓展廳內的一件作品《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這件大型裝置作品是根據草間彌生自己在上世紀90年代畫的畫布作品《yellow tree》改編而來。隨著草間彌生對于藝術的不斷嘗試,她表達這件作品的方式也變得更加特別。此前,她運用《yellow tree》上的圖案包裹過LV的大樓,而這次,她以3D的方式呈現出空間。在做這件作品的時候,草間彌生提到了三個字——“上升感”,希望觀眾進入這個由波點創造出的“宇宙空間”里,隨后,用她的原話來說是“live your spirit”,伴隨著靈魂的上升,得到新的體驗。
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2019)》草間彌生,《yellow tree》,1992年。圖片來自網絡。澎湃新聞:談及此次展覽是根據復星藝術中心的空間量身定制,可否介紹一下這些特制的空間,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端木霞子:首先介紹二樓展廳的作品。剛才我也說過,草間彌生對于我們這棟建筑非常喜歡。她希望她的作品能和這棟建筑產生共鳴。二樓展廳首先看到的是作品《隱匿的人生》,是一條通道,里面有不同大小代表波點的凸面鏡,來達到反復重疊、反射的效果。同時,這個展品并未將窗戶擋住,使得作品可以和建筑外的幕簾行程呼應。
二樓展廳入口處,作品《隱匿的人生》與復星藝術中心窗外的幕簾作品《隱匿的人生》中的小鏡屋在這個作品背后,草間彌生工作室分享了個小故事:1966年,在未被主辦方邀請的前提下,草間彌生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在展館外鋪了1500個塑膠鏡面球。當時,天上正好飛過一架飛機,她低頭看到一架飛機在鏡面球的反射下變成了1500架。而草間彌生在創作此次展覽作品《隱匿的人生》時,就想到了當時的這個小故事。凸面鏡和建筑外側幕簾的互動,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由于復星藝術中心的幕簾會每2小時轉動一次,所以在《隱匿的人生》中,每兩小時看到的情景也都是不同的。觀眾也可以回到回廊中向內看。這是人與人的互動、人與鏡子的互動、人與幕簾的互動,是一種多維度的觀看。
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草間彌生制作的由1500 顆鏡面球組成的藝術裝置。此外,還有二樓展廳尾端4米X4米的《無限鏡屋》,無限的反射,折疊,給觀眾帶來錯覺,也是讓觀眾重新面對自我的方式。同時,我們笑稱這是一個豪華版鏡屋。因為這是首次以鏡面來鋪設《無限鏡屋》的外部,而并非墻體。天氣好的時候,透過幕簾的陽光可以照射在波點上,就像陽光穿過葉子的縫隙。
澎湃新聞:在參觀展覽的時候,聽到工作人員在交代,說展覽能同時進入《無限鏡屋》的人數是6人,進入時間是45秒。這是出于人流量的考量嗎?這樣的限制會導致觀眾觀看體驗變差嗎?
端木霞子:這其實是草間彌生比較標準的設置。6個人的可容納量是藝術家自己設定的。45秒也是基于她在國際上做過很多展覽的常規方式。我們自己團隊也進入空間體驗過。所以提出了這個比較科學的規則。
在人流量上,我們也做了很多計劃。我們的方案會相對靈活,希望靠控制同一層展廳的限定人數來控制。
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無限鏡屋(2019)》澎湃新聞:這并非是上海第一次舉辦草間彌生展,此前,在上海當代藝術館也曾舉辦過草間彌生的展覽,非常火爆。和上海當代藝術館的展覽相比,你覺得兩次展覽在主題、作品選擇和展陳上都有哪些異同?
端木霞子:我們在規劃展覽的時候并沒有打算將此次展覽和以往的展覽做比較,因為是定制版。我們最大的特色:一個是她最新的作品,可以看到年近九旬的老奶奶的工作狀態。二則是空間和作品的契合度,這是在以往展覽中不曾看到過的。
同時,我想提一下位于復星藝術中心門口的戶外作品《南瓜》。我們一直堅持公共藝術風格,復星集團的大樓中也有許多公共藝術?!赌瞎稀芬彩俏覀兲岢鼋ㄗh后安置的。
澎湃新聞:《南瓜》會長期被安置在這里嗎?
端木霞子:《南瓜》暫時是為了這個展覽而準備的,但也不排除長期放在這里的可能性。
入口處的草間彌生作品《南瓜》澎湃新聞:3樓的展品幾乎都是繪畫作品。
端木霞子:3樓的繪畫作品主題為“我的永恒靈魂”,是草間彌生于2009年開始創造的新系列。到現在,10年之間,她已創作了550幅。我們從中挑選了比較近期的作品。
草間彌生《白色河水流過》,2018,圖片由東京/新加坡/上海大田秀則畫廊提供,圖片版權:草間彌生草間彌生,《在陽光下祈禱世界和平》,2016, 圖片由東京/新加坡/上海大田秀則畫廊提供,圖片版權:草間彌生從展廳中,你可以發現這些繪畫作品就像她的視覺日記,有很多出于直覺的筆觸。她曾經的意向、用過的大膽色彩,兒童畫般熱情的藝術風格,都重新回歸了。而這些作品也和她的童年、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我們也能看到90歲的她還在嘗試新的繪畫。
3樓展廳中央的裝置作品《花卉雕塑》是量身定制的,藝術家腦中早已思考好雕塑由繪畫作品圍繞,提前做了小型模型。
澎湃新聞:有人說草間彌生的作品來源自她的想象力。她的確有著很強的想象力、創造力,正因如此,曾經有許多大牌剽竊過她的創意。創造力也是近期的熱點話題。在你們的官方宣傳上也強調了這一點。你如何看待草間彌生的創造力?
端木霞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草間彌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她的創意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在不止一次的采訪中說過,“我不知道我馬上要畫什么,你問我的手吧”,“當我看到畫布,我的靈感就出現了”。從這些層面說,她不模仿任何人,也沒有人能模仿她。
我們希望告訴觀眾,草間彌生雖然以波點、鏡屋聞名,但她不止做這個。能讓觀眾看到她正在做的東西,是她自己感到欣慰的事。
展覽現場,草間彌生作品《花卉雕塑》澎湃新聞:當下,性別,地域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你是如何看待草間彌生作為日本封建環境下的女性藝術家的?同時,你是如何看待曾生活在日本、美國紐約等地的她在作品中所呈現的沒有國界特色的風格?
端木霞子:對于草間彌生,我們很少用女性藝術家稱呼,她是代表時代精神的藝術家。當然,她在年輕的時候的確是遭遇到了很多困苦。她在日本經歷了戰后時期,所以特別向往和平與愛。隨后,她離開日本去紐約,也是幾經沉浮。我會認為她有著堅韌的精神,情感豐富的藝術家。
說到地域,她的全球化的痕跡很明顯。她參與了很多藝術事件,在上世紀90年代,她可能是最早做沉浸式、體驗式的裝置藝術的。她深諳藝術要為公眾而藝術的道理。2000年后,由于泰特美術館(Tate)為她舉辦的展覽,使得她更加名聲大噪。她是一個沒有國界特色的藝術家,她并非創造了日本藝術或美國藝術。
草間彌生,《無限鏡屋——生殖之地》,1965,圖片版權:草間彌生草間彌生,《圓點迷戀》,2014 圖片版權:草間彌生澎湃新聞:希望觀眾從展覽中看到什么?思考到什么?
端木霞子:從體驗的層面上,我們希望觀眾看到一個精彩的展覽。這些裝置作品是為觀眾搭建了不同于日常周遭的場域,讓他們面對自己,跟自己對話。說起來很玄乎,但進入到那么多鏡子里,可能你真的會想跟自己好好聊一聊。
從藝術理解層面,我們為展覽配合了很多公共教育活動,包括已對外發布的導覽員計劃。我們還邀請了草間彌生美術館館長為觀眾做講座。還有邀請了許多草間彌生的研究者為我們解讀藝術作品背后所能思考的問題。當然,由于草間彌生的作品老少咸宜,我們也會舉辦親子類活動。
展覽“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恒”將展至6月9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