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點名通報、處罰到人,對違規補課就要動真格
點名通報、處罰到人!
近日,教育部印發《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典型案例》的通知,點名通報了多地多起案例。如河北對組織高三學生違規補課的中學取消三年內省級評優評先資格;江蘇對假期違規補課的4所學校取消相關榮譽稱號;河南對提前開學、違規補課的幾所學校全省通報批評,其中三所學校主要負責人被免職。
細看案例,這一波整治查處直接涉及評優評先、績效考核、項目申報、經費獎補等;且對頂風違規、屢禁不止的學校,嚴肅追究學校主要負責人責任。處罰到人、直接觸及利益,這就是要以鮮明的態度宣示:規定就是規定,要求就是要求,必須嚴格遵守。
前不久,“普通高中周末雙休”的話題引發熱議。此次教育部在上述通知中明確,將合理安排中小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充分保障學生睡眠和自主學習活動時間作為“底線”,將禁止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集中補課或變相補課作為“紅線”。
是時候認識到,“底線”和“紅線”就是“高壓線”,是帶電的,碰不得,碰了就要付出代價。也只有這樣,科學的作息規律和教學規律才能被遵循,孩子的睡眠和休息時間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從健康的角度講,成年人尚且需要雙休、假日,何況孩子?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育部其實早有規定: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育人為本、健康第一”,只有先寫好健康這個“1”,才有不斷加“0”的可能。
有些人會拿自己“當年就是這么過來的”要求孩子。但捫心自問,自己當年一周只休息一天或半天、寒暑假減半乃至大半時,自己過得真的開心嗎?身體和精神狀態真的在線嗎?這樣的青春自己還愿意再來一次嗎?
從教育的角度講,也并不是無限地投入時間,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成績。勞逸結合、寓教于樂,才是科學的學習節奏,才是現代化的教育方向。
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原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在談及“空心病”的原因時表示,“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被過度嚴格管控,孩子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缺少必要的自由閑暇時間去主動探索生活、社會、自然、世界,他們無法在探索實踐活動中獲得真實的體驗,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只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孩子,讓他們更加自主地安排學習和生活,培養和拓展興趣愛好,才能真正達成“育人”的效果。相反,把孩子的童年和青春填得滿滿當當,把他們的人生安排得明明白白,很可能適得其反。
從法治的角度講,中小學生周末雙休是法定的休息權利,任何組織與個人均不得侵犯,當然也包括學校和家庭。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剛性要求,不存在也不允許有彈性與變通。法律法規也好,政策要求也罷,也只有被廣泛遵守,才能完全其“存在”。
此番公示這些動真格的案例,就是要形成嚴管嚴查的高壓態勢,警示更多地方的更多學校:真的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了。
我們常常感嘆,教育卷、卷教育,如果連最基本的作息規則都不遵守,連最基本的休息權都要剝奪,孩子又怎么能夠松弛下來、健康起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