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極日記 | 薩米人的家園 -22- 薩米人的議會
原創 極地塞翁 王建男的北極圈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卡拉紹克
-8° | -1°
陰有小雪
1
薩米政治之都
卡拉紹克 (Karasjok,69°28′N 25°06′E) 是挪威第三個以薩米語命名的城鎮。
和凱于圖凱諾相似,這里也是挪威的薩米文化中心。1700多居民的小鎮約 80% 的人口講薩米語,鎮上還有薩米語電臺和許多薩米文化機構。

如果說,凱于圖凱諾是薩米的文化之都,那么,卡拉紹克就側重于薩米的政治之都。
著名的挪威薩米議會(Sámi Parliament of Norway)就設在卡拉紹克。

1989年成立的薩米議會是挪威薩米人的代議機構,負責挪威境內薩米人文化自治事務。
薩米議會成立之初,政府向其移交的職責,一是推動政治倡議,二是執行法律授予的行政任務。后來,又逐步增加了更具體的職責,包括:管理薩米人發展基金,負責挪威薩米語的發展,保護薩米文化遺產等。

挪威王國政府每年撥款3 億多挪威克朗,用于薩米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這筆巨款,由薩米議會分配和管理。此外,挪威薩米議會還控制著 7500 萬挪朗的民間文化基金。
2
議會主席
薩米議會有39名議員。每屆議會任期4年。從7個選區直接投票選舉產生。
民選薩米議會的存在,為薩米人的政黨和政治家的成長建立了特定的舞臺。
現任挪威薩米議會主席、63歲的埃伊爾·奧利(Egil Olli)來自挪威工黨。經過激烈的競選,他領導的工黨戰勝了一直在薩米議會占統治地位的挪威薩米協會,他也成為薩米議會的第四任主席。

半個月前,我通過Email約定今天采訪埃伊爾·奧利。
在薩米議會的主席辦公室里,奧利先生如約接待了我們。
身穿紅色絨衣的奧利說,卡拉紹克與凱于圖凱諾有些不同,身著便裝是這里居民生活的常態,這也是他平時工作的常態。

在計算機前為奧利拍了幾張照片。隨后,善解人意的奧利先生開車回家換上薩米傳統服裝,并拉來妻子,在議會門前再次讓我們拍照。

3
薩米維權
奧利先生說,薩米議會是薩米人和平抗爭的產物。
1978 年,一項淹沒薩米村莊瑪斯(Máze)的水電計劃,遭到薩米人的強烈反對。

挪威政府汲取以往的歷史教訓,沒有單方面施壓,而是通過與薩米組織協商,決定建立一個委員會(薩米議會)來討論薩米文化和薩米權利問題。由此,產生了1987年的《薩米法案》,并促成了1988年的挪威憲法修正案和2005年的《芬馬克法案》。
水到渠成的薩米議會的第一屆會議于1989年10月9日召開,國王奧拉夫五世主持了薩米議會的開幕式。

除了薩米議會外,挪威境內并沒有設立薩米人的自治區域,薩米人的區域政治權利是通過區域議會固定席位的方式得以實現的——在薩米人的聚居區芬馬克省的議會中,由薩米議會派出的代表占50%。同時,控制芬馬克省 95%土地的芬馬克地產局,也為薩米議會提供了50%的席位。
奧利先生說,“我承認挪威的薩米人比世界許多土著的處境都好。但我們必須繼續擴大對話機制。我相信,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只要我們與政府都堅持這樣的前提——正義的意志和對土著人民權利的尊重。”
4
議會大廈
依山傍水的薩米議會大廈,建筑外形頗似巨大的薩米帳篷,象征了薩米人的游牧文化。


議會廳內以木質為主的裝修,既突顯了帳篷內議事的氛圍,又體現了北歐裝修的簡約風格,雖高大通透、功能齊備但絕無奢侈浮華。




議會大廈內的薩米圖書館,收藏了幾乎全部薩米語或薩米主題的書籍,堪稱世界薩米圖書之大全。

● ● ● ● 王建男,世界上踏查北極原住民部落最多的攝影家與人文觀察家。
2005年起,王建男夫婦在北極理事會劃定的原住民居住區(下圖紅線內區域)開始了“環北極人文生態攝影觀察”。至今已25次進入北極8國,踏查了186個人居點和生態區(見下圖紅點)。

王建男的私人微信號:arctic007 。
我的網站《真北極》:www.arctic06
原標題:《北極日記 | 薩米人的家園 -22- 薩米人的議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