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顧家族反對下嫁窮小子的貴族之女,她賭對了嗎?

歷史上,陪丈夫從默默無聞走到青史留名的妻子很多,故劍情深如劉詢和許平君,舉案齊眉如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深厚如朱元璋和馬皇后,相知相守如朱見深與萬貞兒……但除了這些有名的CP,歷史上還有一位女子,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嫁給當時還是小兵的丈夫,一路幫助丈夫成為北齊王朝奠基人,后又扶持四個兒子先后當上北齊皇帝,卻在晚年與兒子離心,抑郁而亡。
一見鐘情
富家千金追愛窮小子
婁昭君出生于一個顯赫的鮮卑貴族家庭,是北魏司徒婁內干的女兒。婁家是聲名顯赫的大家族,婁內干的父親婁提在世時,婁家就已富甲一方,“家僮千數,牛馬以谷量”。
及笄后,婁昭君優渥的出身、聰敏的性格,引來不少世家大族求娶,但婁昭君都不滿意。

牛頭鹿角形金步搖,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婦女常帶飾品。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直到某天,外出的婁昭君無意瞥見城墻上駐守的高歡,竟怦然心動,脫口說出“這才是我真正的丈夫”,立誓非高歡不嫁。出身寒微的高歡,僅憑驚鴻一瞥,便惹得貴族少女非他不嫁——他肯定很帥!是的,史書上記載的高歡,確實長了一副俊美的面容,《北齊書》中描述高歡的長相,說他“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少有人杰表”。
確定了自己的愛慕后,婁昭君派身邊侍女向高歡表明了心意,希望高歡來求娶自己。但此時的高歡除了顏值,實在沒有任何能與婁家相配的條件,論財力,婁家的牛馬多如谷米,而高歡家里連一匹馬都拿不出來;論家世,婁家是鮮卑貴族,士人大都攀附,而高歡是罪臣之后,父母早逝,被姐姐姐夫撫養長大。這樣的條件,讓婁昭君的父母十分不滿,為了拆散兩人,他們提出高額的聘禮要求,想讓高歡知難而退。
沒想到婁昭君見此,竟然多次偷偷將自己的財物、首飾交給高歡,幫他攢聘禮。面對態度堅決的女兒,一向疼愛昭君的父母也只能松口,成全了女兒的婚事。
與夫同行
夫妻店才是北齊的雛形
婁昭君嫁給高歡后,用自己的嫁妝貼補高歡——這是高歡事業的第一桶金。當時的鮮卑貴族將馬匹數量作為衡量個人財力和社會地位的重要標準,高歡正是憑借婁昭君嫁妝里帶的馬匹,才得以在邊鎮隊伍中當上小頭目,掌管下屬100人,終于迎來了事業的起步。

南北朝時期鎏金鞍橋和鎏金馬蹬。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而在高歡“逆襲”的路上,婁昭君母家的聲望、貴族家庭自幼培養的見識始終是高歡的強大助力。高歡在沙苑戰敗后,下屬侯景多次向高歡進言,希望高歡給自己兩萬精銳騎兵來一雪前恥取得勝利。高歡聽后十分高興,將此事告訴了婁昭君。婁昭君看出了侯景的野心,認為侯景是想借機獲得兵馬自立,勸誡高歡不要給侯景兵馬,避免了侯景的叛亂。

北齊時期,陶彩繪武士俑。來源/故宮博物院
婁昭君不僅是事業上的王牌輔助,在生活上,這個原本仆從環繞的貴女,婚后也開始節儉,出行隨從不超過十人。她將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高歡在外從無后顧之憂。一次高歡率軍西征,婁昭君深夜產下一男一女雙胞胎,侍從們因情況危急,請求快馬稟告高歡,卻被婁昭君制止,她說:
“大王正統領大軍出征,怎能因我的緣故擅離軍營?生死自有天命,即便他回來又能改變什么?”
婁昭君遇事的冷靜態度讓得知此事的高歡感嘆許久。
高歡一生的事業幾乎都是在婁昭君的幫助下進行的,其為北齊建立奠定的基礎,也與婁昭君財力、智力、人脈方面的支持密不可分,可以說,北齊是在婁昭君和高歡的“夫妻店”經營下逐漸成形的。

影視劇中的婁昭君形象。來源/影視劇《陸貞傳奇》
蘭因絮果
終究還是錯付了
看過上文,再想到高歡后來的位高權重,是否讓人高呼又是一對媲美朱元璋馬皇后的伉儷情深?覺得婁昭君真是嫁對了人?事實上,婁昭君的婚姻并不像小說中“賢妻扶我青云志,我還賢妻萬兩金”那樣理想,夫妻感情終究沒能敵過時間的消磨。

影視劇中的婁昭君形象。來源/影視劇《陸貞傳奇》
據考證,高歡一生有妻妾數十人,生育子女二十余人,在高歡的妻妾之中,被史書評為“寵冠后庭”的不是婁昭君,而是鄭大車。
鄭大車原本是廣平王元悌的王妃,元悌死后,年輕寡居的鄭大車被高歡看中,收為側室,正是這個女人,給婁昭君帶來了最大的婚姻危機。高歡對鄭大車異常偏愛,甚至在發現她與兒子高澄(婁昭君所生)私通后,都對鄭大車沒有絲毫懲罰,只選擇了暴打兒子一百棍后囚禁,并打算廢高澄世子之位改立他人。高澄被逼無奈,求助司馬子如,司馬子如勸高歡看在婁昭君對他的扶持上原諒高澄:
“妃是王結發婦,常以父母家財奉王,王在懷朔被杖,背無完皮,妃晝夜供給看瘡。后避葛賊,同走并州。貧困,然馬屎,自作靴,恩義何可忘?”
在司馬子如的勸說下,高歡回想起婁昭君用家財供給自己的事業,日夜喂水喂飯為他治好瘡傷,逃亡時親手為他制作馬靴……這才原諒了兒子——多年的夫妻扶持,竟差點比不過丈夫與美妾的情意綿綿。甚至高歡需要在旁人的提及下才能想起那個曾經為丈夫付出的自己,不知那時的婁昭君該是什么心情。
甚至在地位上,昭君也不斷退讓,還失去了正室的名分。武定三年(545),西魏想要聯合日益強大的柔然攻打東魏。高歡決定通過與柔然和親來打消西魏和柔然的聯盟,他為長子高澄求娶柔然可汗阿那瑰的蠕蠕公主。但阿那瑰卻提出要將蠕蠕公主嫁給高歡為正室,此時的高歡已經快要五十歲,婁昭君執掌中饋并無錯處很有聲望,斷然廢掉婁昭君的正室之位不僅會影響高歡與婁氏的關系,也會對他的名聲有所損害,因而高歡對此事猶豫不決。婁昭君卻勸說高歡:“這是關乎國家存亡的大計,請您不要遲疑。”這才使得高歡下定決心,迎娶蠕蠕公主。等到蠕蠕公主抵達后,婁昭君主動讓出正室寢殿,并且勸高歡暫時不要理會自己,以免蠕蠕公主心中不快。

梁 東魏 西魏時期全圖。來源/《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
婁昭君為了消除柔然的戰禍,甘愿讓出正室之位,這一舉動被世人稱為深明大義,但是作為婚姻中的女子,她犧牲了自己實實在在的地位,這樣的交換是否公平?
在這件事中,受委屈的女子遠不止婁昭君一人,蠕蠕公主作為柔然可汗阿那瑰的第二個女兒,年僅十六歲就要前往晉陽嫁給年過五十的高歡,阿那瑰還派自己的親弟弟禿突佳護送公主,并特別叮囑:“你必須看到公主和高歡生下我的外孫,才能回到柔然。”雖然婁昭君讓出了正室之位,高歡也對蠕蠕公主十分重視,但我們也可以想象到這段政治婚姻的不幸。武定五年(547),高歡去世,此時距離蠕蠕公主嫁給他不過兩年時間,其子高澄依照柔然“收繼婚”子娶父妾的習俗,讓蠕蠕公主改嫁自己,這次結合終于滿足了阿那瑰的心愿,兩人生下了一個女兒,但一年之后蠕蠕公主就在王宮去世,年僅十九歲。

北齊徐顯秀墓雞首壺。來源/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
“基因詛咒”
貌美但精神失常的北齊皇室
婁昭君一生與高歡生育了六子二女,在婁昭君生下的子女中,四個兒子都當了北齊的皇帝,兩個女兒也都做了皇后。
婁昭君的孩子們大多繼承了高歡的美貌基因,長子高澄“神情俊爽”“美姿容,善言笑,談謔之際,從容弘雅”;高演“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儀望風表,迥然獨秀”;高淯“容貌甚美”“納陰陽之和,處剛柔之正,瑰姿奇表,咳笑如神,英心絕韻,趨拜驚俗”;高湛“儀表瑰杰”,八歲時就已經“冠服端嚴,神情閑遠,華戎嘆異”;而高澄之子高長恭,更是“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被列入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中。

影視劇中的高演與高湛形象。來源/影視劇《陸貞傳奇》
美貌并存的,是他們不知從何處繼承來的“超絕”精神狀態。
長子高澄十四歲時就私通庶母(上文提到的鄭大車)。
次子高洋不僅沒有繼承父母的美貌,“皮膚黑色,鱗身重踝,大頰兌下”,而且在位后期荒淫暴虐,史書中記載他高興時常親自擊鼓起舞,晝夜不停,有時還會赤身裸體,涂脂抹粉,做女子裝扮,披散頭發穿著胡服,混搭錦繡華服,手持刀劍弓箭招搖過市。他還曾因懷疑妃嬪薛氏與人私通,就將薛嬪斬首,還把尸體揣在懷里去找人喝酒。酒酣之際,高洋忽然從懷里把尸體掏出,若無其事地將尸體肢解后,“弄其骨畢為琵琶”,自彈自唱起來,在滿座驚惶之時又流淚惋惜薛嬪這樣的佳人難以再得——這樣的高洋顯然已經精神失常。
所幸薛嬪,其被寵愛,忽意其經與高岳私通,無故斬首,藏之于懷。于東山宴,勸酬始合,忽探出頭,投于柈上。支解其尸,弄其骨畢為琵琶。一座驚怖,莫不喪膽。帝方收取,對之流淚云:“佳人難再得,甚可惜也。”(《北史·本紀七》)
另一個兒子高演則在篡位后壓力過大,不斷服用五石散加劇了精神錯亂,頻繁夢到冤魂找他索命,憂懼之下只能命人煮熱油潑灑驅鬼,持火炬驅逐邪祟。
高湛則是殺害兄弟、虐殺侄子還逼奸皇嫂,與高洋一起被評價為“均極荒淫”。

影視劇中的高湛形象。來源/影視劇《陸貞傳奇》
武定五年(547),高歡于晉陽薨逝,長子高澄繼承了高歡的事業,進一步鞏固了家族的權勢,但在受禪前夕被刺身亡。此后的十一年間,婁昭君和高歡的三個兒子高洋、高演、高湛相繼登上皇位。
婁昭君在扶持兒子們上位的同時,也盡力斡旋在兒子們中間,希望能最大程度保全家人,但還是沒能避免子嗣為奪皇位同室操戈的結局。
高洋在位期間,曾想殺掉兄弟高演來為兒子高殷掃清繼承皇位的障礙,婁昭君和高演一起絕食,以此來減少高洋對高演的殺心;高洋死后,其子高殷即位,北齊政局不穩,朝廷內部矛盾重重,婁昭君又聯合兒子高演、高湛發動政變,下詔廢黜高殷為濟南王,冊立高演為皇帝。婁昭君向高演求情,希望只將高殷囚禁,不傷其性命,但高演擔心高殷兵變,還是殺死了他。
在經歷了丈夫、長子、長孫,次子的接連去世后,年過六十的婁昭君再也承受不住親人辭世的打擊,很快患上心疾,“心痛不堪自忍”,太寧二年(562),婁昭君病逝于鄴城,時年六十二歲,謚號為“明”,史稱武明皇后,與高歡合葬于義平陵。

義平陵。來源/紀錄片《探秘響堂山石窟(一)》
然而,多年之后,史書在敘述高歡建立功業時,對婁昭君的貢獻只有寥寥幾筆;后人在論述北齊皇帝的荒淫之時,竟將責任歸咎于昭君的基因遺傳。有關“她”的歷史,又該交由何人評說?
參考書籍:
[唐]李百藥:《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唐]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羅新本:《婁昭君平議──兼論北齊乾明政變》,《天府新論》1997年第5期,第90-95頁。
趙芳:《婁太后與東魏北齊政治》,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陳忠海:《武明皇后婁昭君:深明大義的奇女子》,《文史天地》2021年第10期,第44-47頁。
國家人文歷史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