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詔書”等甘肅出土漢簡首次巡展遼博
澎湃新聞獲悉,“簡述中國——甘肅出土漢簡精品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展品共計253件(組),其中文物248件,仿制品5組,展覽從簡牘發現的歷史、簡牘中壯闊的絲路故事、漢代邊塞人家的日常生活、漢簡中蘊含的書法藝術出發,以簡牘為媒介,解碼古代甘肅地區獨特的文化基因,全面、生動地展現簡牘里的絲路文明與中華智慧,展出重點文物包括“詔書”木楬、“甲渠候官”木簡、“懸泉置”木簡等。

展覽現場
簡牘是紙張未發明之前,中國古人最主要的文字書寫載體之一。簡牘由剖截成規則片狀的竹子、木材制作而成。至遲從3000多年前的商代開始,中國人就將簡牘和絲織品制成的“帛”作為主要書寫載體,尤以簡和牘的使用最為廣泛。一般來說,以竹制的稱為“簡”,以木制的稱為“牘”;或細條形的稱簡(簡札),方形的稱牘(方牘)。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區盛產竹,故簡牘多為竹質,西北地區因為竹稀少,人們就多以松、胡楊和紅柳等制做簡牘。簡牘一般出土于長城烽隧遺址、墓葬和廢棄水井。簡牘所承載的文字圖畫,真實可靠地反映著古代社會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經濟形式、社會現象及民眾生活。簡牘,作為中華文明的有力見證,記錄著豐富的社會百態和歷史傳承。

展覽現場
20世紀以來,全國各地先后出土簡牘數量約30萬枚,其中甘肅省就出土了近7萬枚。甘肅簡牘博物館是目前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50129件/套,三級以上珍貴文物31943件/套,一級文物1679件/套。館藏文物以簡牘為主,有天水放馬灘秦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地灣漢簡、敦煌馬圈灣漢簡、懸泉漢簡及魏晉簡牘等共計近4萬枚。與簡牘相伴出土的紙張、絲織品、木器、漆器、鐵器、骨器、陶土器等文物1萬余件。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分為“簡牘時代”“簡述絲路”“邊塞生活”和“簡牘墨韻”四個單元。展出重點文物包括“詔書”木楬、“甲渠候官”木簡、“懸泉置”木簡等。

“詔書”木楬 漢 甲渠候官遺址出土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木簡 漢 肩水金關遺址出土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兩行 漢 懸泉置遺址出土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觚 漢 甲渠候官遺址出土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甲渠候官”木簡 漢 甲渠候官遺址出土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懸泉置”木簡 漢 懸泉置遺址出土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候粟君所責寇恩事冊 漢 甲渠候官遺址出土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遼博致力于推動博物館界的交流合作與區域聯動,努力提升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打造更加立體的文明敘事體系。此次展覽加強了遼寧與甘肅兩省文化交流,讓遼寧廣大觀眾深入了解燦爛璀璨的絲路文明。
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介紹了目前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題類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并表示此次展覽是“簡述中國”系列展覽在國內巡展的首次亮相,對于傳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簡述中國——甘肅出土漢簡精品展
展出時間:2025年3月29日至6月15日
展出地點:遼寧省博物館一層2號展廳
(本文圖文資料據遼寧省博物館提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