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場|“文物醫生”上博競技,觀眾隔玻璃圍觀

步入上海博物館東館四樓的修復體驗館,迎面是幾扇通透的落地玻璃墻,隔著碩大的透明玻璃,文物修復師們在修復展示空間內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觀眾通過“圍觀”可了解文物修復師們真實的工作狀態。3月26日,一場特殊的比賽——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正在此舉行,文物修復體驗館的透明玻璃前更是被“圍觀”觀眾擠得水泄不通。
“清洗畫心的手法很專業,一看就是科班出身”。“一天半的時間就要把這個破損的瓷盤修復完整,壓力有點大呀,我肯定做不了。”“我看到好幾個參賽選手帶了吹風機,好像還有帶烤箱的,這是派什么用場的?”結束了上午的理論考試,下午一時整,參賽選手們在文物修復體驗館進行實操比賽,看著選手們伏案專注的模樣和嫻熟的動作,新奇的觀眾邊觀摩邊忍不住低聲討論,其中不乏該領域的專業人士,真可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實操比賽現場

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實操比賽現場
3月26日上午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揭幕的“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也是上海地區首次舉辦的展示文物修復技藝的重大賽事。由來自上海地區各文博單位和相關院校培養的22位選手參賽,他們將通過為期2天的角逐,展示他們在專業領域的高超技藝。

隔著玻璃觀摩比賽的觀眾
選手隊伍里,有來自全市文博單位從事文保修復工作的專業人員,也有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師生,其中很多已經是文物修復領域的中堅力量,也有青年學子、高學歷海歸,他們正為文保事業注入新興的活力。

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理論筆試
大賽設金屬文物修復、陶瓷文物修復、紙張書畫文物修復三個組別,采用“理論+實操”考核模式,理論筆試占比20%,實操環節占比80%。賽場上,選手們將同臺競技,切磋技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文物病害分析、修復方案制定與實施,全面檢驗應變能力與技藝精度。本次比賽的勝出者還將代表上海市參加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賽事。

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啟動儀式
上海博物館在1958年設立了文物修復工廠,是國內最早成立文物修復部門的機構之一。經過近70年的薪火相傳,已經形成了流傳有序、內涵豐富、技術一流的文物修復領域和復制技藝體系。而上博東館新建的可供觀眾觀摩的文物修復體驗館也為大賽提供了理想的比賽場地。“首次協辦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我們也是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出考題、修復作品的選擇到修復材料的配備全程把關。”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黃河介紹說,比賽以考驗選手的職業技能為主,包括傳統技藝和現代科技保護的結合。評委會從修復方案、材料選擇、操作規范、修復效果、書面修復報告等多個面向進行打分。
“比賽過程中我們也允許選手們自帶工具,有些選手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會自己發明或者改造工具,那些使用順手的工具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修復效果,這也是文物修復裝備提升的一種體現。”

主辦方準備的工具材料
下午1時許,參賽選手經過實操比賽賽前抽簽,按照金屬、陶瓷、書畫三個組別正式開始實操比賽。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操作臺上主辦方為選手們準備了五花八門的工具,“工具的齊備程度不亞于全國性的比賽”,來自陶瓷文物修復項目組的評委,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蔣道銀對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說,“因為文物修復相對比較冷門,我們沒有自己專門的工具,都是借鑒新進的齒科材料運用到文物修復和復制技藝中來,比如石膏、蠟片、消毒水等。除了傳統材料,隨著科技的進步也加入了高科技的工具,將三維掃描、三D打印技術運用到文物復制上。”

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實操比賽現場

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實操比賽現場
實操比賽具體考察重點為何,具體如何評分? 來自書畫文物修復項目組的評委,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館員、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評委汪自強以書畫文物修復項目為例,主辦方為8位書畫文物修復項目組的參賽選手準備了8張明清時期的畫心,它們屬于文物庫房挑選的參考品文物,一平尺見方,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狀況,比如蟲蛀、缺失、霉變等。參賽選手首先需要根據文物的病害制定一個合理的修復方案,然后按照書畫修復流程分別對畫心進行清洗,然后揭裱,托補、全色、接筆等。

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實操比賽現場
“揭裱以后要找補紙把它補上去,補紙要跟原畫心接近,無論厚度、顏色、材質、新舊都要跟原畫心相仿。全色則是最考驗書畫修復技藝的工序之一,有些文物還要適當地接筆,但是這次比賽主要考察到全色,不考察接筆。”汪自強說,最后還要考察紙張染色,看選手是否能根據要求染色,染色是否均勻到位。所有流程結束后還要求參賽選手將操作臺清理干凈,這個環節也算分值。
上海博物館此次有五名文保修復專業人員參賽,既有已經從業三十余年的金屬領域修復老專家,也有入職還不滿四年的年輕修復師。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青銅器修復及復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張珮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資深修復師具有長期的修復經驗,實操能力很強,但是對理論書寫或者檔案制作可能會生疏些;青年修復師在學校求學過程中,雖然理論特別強,但是實操往往是弱項,不過他們采用的方法和材料往往會突破傳統的一些認知,對行業發展有啟發意義。”張珮琛說,“老中青文物修復師齊聚,在相互切磋過程中會產生新的火花。”
“根據文物修復難度不同,修復時間短則幾天,長則幾年。我們的比賽通過十幾個小時就要完成一件文物修復,還要兼顧可觀性和完成度,難度較大,這是對選手技能的一次綜合考評。”

2025年上海市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實操比賽現場
去年11月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再次強調了文物保護科技和人才支撐的重要性。“期待通過這次比賽,不僅為大家提供一個同臺競技、切磋技藝的機會,也為培養全市文物領域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創造機遇和動力,不斷提升文物修復技藝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上海市博物館協會會長、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說。
本次大賽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主辦,上海市博物館協會承辦,上海博物館協辦。比賽于3月26日至27日開展,共持續兩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