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管住生物新技術實驗,杜絕“科學悲劇”
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了《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其中,中低風險生物醫學新技術的臨床研究由省級衛生主管部門管理,而高風險生物醫學新技術的臨床研究由國家衛健委管理。
審視現狀,中國最近的一系列研究激發了不止國內的關注和激烈爭論,也引起國際社會的擔憂,例如基因編輯嬰兒以抗御艾滋病、瘧原蟲免疫療法抗癌。當然,這些擔憂不只是針對中國,對世界各國都是共同的,涉及的內容也不只是基因療法、寄生蟲抗病,還包括干細胞研究和治療、胚胎研究、基因檢測、轉基因技術、涉及腦機接口的人工智能等。
如果這些技術研發和應用不當,將帶來隱私保護、生物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倫理等諸多問題和嚴重后果。基于這些原因,國家衛健委發布了《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
這樣做的理由也很充分。涉及高風險的生物醫學技術必須要由國家級別的專家來進行技術和倫理設計,以確保其對公眾和社會的安全,同時也避免了政出多門和由沒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草臺班子”來審核。而且,對高新技術的風險管控需要人類的多種知識和技術共同運作,如醫學、生物學、倫理學、法學、社會學的專門知識和專門人才,才能有效管理,這也意味著國家層面的統合審核也最為有效和具有權威。
早在2016年12月,中國就已實施由原衛生部頒發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現在,衛健委發布這個“管理條例”既是在深化、細化和補充這一審查辦法,也是在引進國際準則。
美國涉及生物醫學高風險技術的管理,是由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的人類研究保護辦公室負責,由其組織美國和國際上的一流專家組成倫理委員會進行評審。再比如,英國的“三親嬰兒”的審批(“三親嬰兒”是指為了避免后代的線粒體遺傳病而采用由父母主要的細胞核遺傳物質和另一位健康女性捐贈的線粒體DNA結合形成胚胎孕育后代),最終是由英國議會上議院批準的。
涉及高風險的生物醫學技術,不僅是個科技問題,更是一個關乎人類命運的倫理問題,所以不能由行業專家的內部圈子決定,還需要獲得職能部門,甚至多數民意的認可。中國科技在實現跨躍式發展,此時尤其要擔心制造出“弗蘭肯斯坦”的科技怪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