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2
  • +1
    2

鑒賞|來自東周晉國的玉立人、貘尊等文物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2025-03-24 17:36
来源:澎湃新聞
古代藝術 >
字号

“吳國的北方朋友:東周晉國文物”特展正在蘇州博物館本館對外展出,展覽以“申公巫臣出奔”這一歷史事件為引,分出奔、委質、聘問、會盟四個單元,通過其叛楚、投晉、聯吳的傳奇經歷,深入探討春秋時期的諸侯形勢與文化互動,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歷史的厚重與輝煌。

據悉,蘇州博物館自十五年前推出“吳國王室青銅器特展”后,首次將吳國的關系網絡延伸到了黃河流域,在介紹晉國興衰成敗的同時,也嘗試挖掘展示晉吳兩國在文獻記錄以外的互動往來。澎湃新聞特精選十件展品,以饗讀者。

1、玉立人

玉立人 西周晚期·晉 山西博物院藏 

“玉人”正面站立,是人與龍的組合。他的頭頂盤有龍形頭飾,兩只手臂也化作龍形;衣飾為上身高領衣,領下右側開短衽,有束腰;下裳呈梯形,膝前有垂葉形飾,稱作“芾(fu,二聲)”,是跪坐時腰腿部位的遮蔽物,也是貴族的象征,《詩經·小雅·斯干》有“朱芾斯皇,室家君王”,金文中也主要見于周天子的賞賜。玉人出自晉侯墓地M8,墓主為晉獻侯,同出有一套晉侯穌鐘,記載了獻侯參與周天子討伐東夷的戰爭,功勛卓著,受到獎賞。

2、立鳥人足筒形器

立鳥人足筒形器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晉 山西博物院藏

立鳥人足筒形器(局部)

這件“立鳥人足筒形器”可分蓋、筒身與方座三部分,蓋上立一鳥形捉手;筒身裝飾竊曲紋、波帶紋與重環紋,是西周晚期銅器的經典紋飾組合;方座四邊各蹲一小人,背向反手抬起方座,小人頭頂有裝飾,但身上似乎未著衣衫,方座底部還懸掛兩個小鈴鐺,增添了一絲北方氣息。

3、龍耳人足方盒

龍耳人足方盒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晉 山西博物院藏

扁長方形盒體頂部有對開小蓋,一則蓋上鑄臥虎作為提手。盒身四角各出一道云形扉棱,四面則各有一條雙角龍,作吐舌回首狀。盒身長邊下側對鑄兩個人形足。人物狀態與筒形器中的人物一致,背身抬盒,頭飾有別,作瓜皮形,胸前似有獸面紋圖案。蓋面飾箭頭紋及雙首吐舌龍紋,盒身上部飾S形竊曲紋,下部飾波帶紋。M63所出幾件形態復雜、尺寸較小的器物在兩周之際至春秋早期相當常見,部分出土器物中還留有化妝品痕跡。

4、貘尊

貘尊 西周中期·倗 山西博物院藏

“貘尊”出自絳縣橫水墓地M2158。貘的形態相當寫實,應當是有馬來貘一類的圖像藍本,但身上的紋飾采用的是一些固有的模式化母題,貘身滿飾羽翎紋,從頸部一直延伸到臀部,此種紋飾多見于鳥類形象中;尾部為一圈目云紋及三角云紋;四足外側均飾有一條蜷曲夔龍。橫水墓地出土的許多青銅器上帶有“倗”的銘文,發掘者由此認定該處是不見于典籍的一處倗國貴族墓地。在橫水墓地發現的西周晚期遺存已很少,而橫水墓地距北趙晉侯墓地直線距離僅30公里,可以想見隨著晉國的擴張,倗國可能在西周晚期即已滅亡。

5、龍首流提梁盉

龍首流提梁盉

“龍首流提梁盉”出自安徽蚌埠雙墩一號墓,彼時屬于一個江淮小國——鐘離國。器身扁圓,上端立一拱橋形提梁,前端作雙角龍張口的模樣,后端尾部高翹,龍身裝飾重鱗紋。器腹一側也探出一個雙角龍首,口部張開作為流口。這種將小獸造型融為器物部件,尤其是器流或器柄的裝飾手法是群舒地區青銅器的典型風格。而很快這類動物形流口、拱形提梁、圓扁鼓腹的銅盉就先后傳至南北,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上海博物館藏吳王夫差盉。

6、獸首流提梁盉

獸首流提梁盉

“獸首流提梁盉”雖然沒有銘文,但器物造型紋飾與吳王夫差盉幾乎完全一樣,流部與提梁都是作雙角小獸模樣,提梁上有兩道扉棱,器腹后端有一道扉棱,器身則滿飾吳越地區典型的雙線S形紋。銅盉出土于河南固始侯古堆一號墓,墓主為宋景公的妹妹,有研究者推測她嫁給了當時還是太子的吳王夫差,但可能未等到夫差繼位,就已經去世。

7、風首流提梁盉

風首流提梁盉 戰國中期·魏 山西博物院藏

扁鼓腹,三足貼附于下腹。器上設異獸提梁,獸首卷唇,中額有角,前后雙足與器身相接,獸身前部塑出羽翅,周身裝飾鱗紋與卷云紋。蓋部稍鼓,頂置環鈕,鈕與提梁以三連環相系。獸首一端下方鑄鳳首流,尖緣張口,頂立明冠,頸部裝飾明紋,雙翅貼于器腹。三件青銅盉結構相似,均為動物形流口、拱形提梁、圓鼓腹接三足,這類提梁盉流行于春秋戰國時期。從其發展來看,最早出現在江淮地區,此后向南、北擴散,這一過程突顯了江淮地區之于南北交通的重要性。

8、玉覆面

玉覆面  西周晚期·呂 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藏

“玉覆面”發現于河南南陽萬家園M202,一共由51片玉片組成。玉片上多有穿孔,可能不是直接覆于人面,而是穿綴于織物上再用作覆面。前面提到,南陽地區大概在春秋早期即已落入楚國的統治,此地被楚國吞并的諸侯國除申國外,還有呂國,這件玉面罩可能就是某位呂國貴族的遺物,風格與晉侯墓地出土玉覆面十分接近。

按照文獻,呂國早期就受封于山西,又稱“甫國”,之后在西周宣王時期改封于此。呂國常與申國一起出現于先秦文學中,《詩經·王風·揚之水》有“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

9、龍形玉飾

龍形玉飾 戰國早期·晉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龍形玉飾”由一塊整玉切割為雙龍側視形態,龍的上唇向上翻卷,背部與前胸伸出肢爪,身體連接處形成獸面,以陰線刻劃出獸眉與獸目,這種造型布局脫胎于侯馬銅器中常見的獸銜雙龍紋樣,有著較強的時代與地域特征。但同時,這批玉器器表的勾勒線條都較為粗糙,紋飾轉接處過渡生硬,實顯公室氣象之敗落。

10、蟠螭紋蓮蓋壺

蟠螭紋蓮蓋壺 春秋晚期·晉 山西博物院藏

壺蓋為七片蓮瓣形,蓮瓣內各有兩條相背的雙首螭龍;頸部有一對渾身花紋回首吐舌的虎形耳;通體飾六周辮形綯紋,分別為蓋上一周,壺體四周,圈足一周;綯紋間裝飾云紋作底的蟠螭紋和鳳鳥紋,其中鳳鳥紋處于第二層,一、三、四層的蟠螭紋結構相似,為上下顛倒的螭龍依序銜食前一條的尾部,最下層為連續的正向螭龍銜咬前一條的足部。

蟠螭紋蓮蓋壺(局部)

此件銅壺的蓮瓣及吐舌虎形耳造型與大英博物館藏一對趙孟介壺十分相似,趙孟介壺蓋周緣有銘文“遇邗王于黃池,為趙孟介,邗王之錫金,以為祠器”,意思為“晉吳相會于黃池,我(鑄器之人,應為趙氏臣屬)為趙孟(按文獻為趙鞅)引見吳王,吳王因此賞賜吉金,我用來鑄造了這對銅壺”。趙孟介壺為公元前482年黃池之會的直接見證物,這件蓮瓣蓋銅壺的制作年代亦當相差不遠。

    责任编辑:顧維華
    图片编辑:張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2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12)
    发表
    新评论
    东周的历史魅力无穷!
    2025-03-24 ∙ 北京
    回复
    举报
      这些文物真是太美了!
      2025-03-24 ∙ 河北
      回复
      举报
        玉立人好有气质真想知道更多背后的故事!
        2025-03-24 ∙ 湖北
        回复
        举报
          这些文物真是太精美了东周文化魅力无限!
          2025-03-24 ∙ 广东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百家乐技巧真人荷官网| 威尼斯人娱乐城首存优惠| 百家乐官网赌博游戏| 大发888 娱乐| 百家乐官网网上最好网站| 百家乐具体怎么收费的| 联合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24山家坐向| 肯博| 威尼斯人娱乐城老品牌值得您信赖lm0 | 澳门百家乐官网论坛及玩法| 江北区| 申烨太阳城三期| 百家乐赌博公司| 九州百家乐娱乐城| 斗地主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娱乐城注册| 太阳城娱乐正网| 马德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广东百家乐官网主论坛| bet365 官网| 真人版百家乐试玩| 如何玩百家乐游戏| 百家乐现金游戏注册送彩金| 百家乐走势图研究| 网上百家乐公式| 真人百家乐出千| 风水24山读法| 新锦江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真人娱乐平台| 百家乐玩法有技巧| 百家乐官网机器二手| 休宁县| 百家乐官网稳赢玩法| 大发888娱乐城送钱| 真人百家乐开户优惠| 金盈会百家乐现金网| 赌博百家乐探讨| 澳门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墓地风水24山| 百家乐视频游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