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對話|劉林委員:學校與其禁用AI寫論文,不如重塑教學過程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5-03-08 16:50
來源:澎湃新聞
? 教育家 >
字號

從1995年大學畢業至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督學、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與教育事業已經結緣整整30年。一直以來,他關注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關心教育的與時俱進。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林接受澎湃新聞采訪,就“職普融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人工智能給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過去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不佳,不是因為家長或學生天生就對職業教育有偏見,而是我們的中等職業教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未能從學生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設計體系。”劉林說。

在劉林看來,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需要從重建初等職業教育、優化中等職業教育辦學定位、拓展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格局等方面發力,真正構建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關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劉林指出,這其實涉及兩個方面的適應性:一是增強對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適應性;二是適應家長和學生對未來持續發展的需要,即要提高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分流的重心——從初中后轉到高中后,同時要提升職業教育的發展層次——從??铺嵘奖究?。

談及近期DeepSeek火爆出圈,以及一些學校提出禁用人工智能(AI)寫報告、論文等要求,劉林表達了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對DeepSeek這類新的人工智能體,現在不是要禁用,而是要充分利用其先進性、限制其負面性,并將此作為對教育教學過程或者學習任務重塑的一個重要契機。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督學、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受訪者 供圖

構建初、中、高三個層次的職業教育體系

澎湃新聞:《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您認為這一目標應如何實現?有哪些具體建議?

劉林:我覺得關鍵在于以全面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為重點,深化系統地構建起面向未來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與普通教育類似,職業教育體系可分為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層次,并著眼于體系建構,從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不同方面發力。

初等職業教育層面,即初級職業教育層面,《綱要》中已提到,“支持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增強學生的職業認知。同時也提出了建設路徑,比如跟勞動教育相結合。

現在還需要做的是,著眼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需要,對初等職業教育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與規劃。如小學、初中階段學生需要接受的職業認知、職業體驗等課程,仍停留在各個學校自發開展一些職業體驗課、教育課,還沒有把職業教育和勞動課、科學課有機深度融合,沒有形成一個能夠體現初等職業教育之基本框架、特色和基本內涵的相應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

所以,應該重建初等職業教育,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對目標、大綱、教材等關鍵環節統籌考慮,使之成為學校教育一個較為系統、完整、規范的組織模塊。

中等職業教育層面,當前要積極推動職普融通,推動相關綜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如科學高中的建設。目前情況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教育教學的專業標準仍是以就業為主來設計的,但事實上現在絕大多數中職生都已經升學了,我們要據此重新調整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標準。

從現實出發,未來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可能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面向就業,也即滿足學生畢業之后就去就業的需求。這部分盡管量比較少,但有些地方可能有這樣的需求,所以要保留必要的以就業為主的中等職業教育。另一類是面向升學的,現在絕大多數中等職業教育專業面對升學現實。這部分需要以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專業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或公共基礎教育)的新定位,來調整專業、教育教學標準、拓寬口徑,增強文化課和科學素質課,便于職普融通。

高等教育層面,現在需要完善配套政策支持,盡快落實應用型普通高校開設職業本科教育專業的申請通道、渠道。我了解到,一些地方應用型高校很愿意申請職業教育本科專業,但面臨申請專業后政府生均撥款怎么解決、教學評估怎么解決的問題。因為現在進行相關評估時,普通高校是一個體系,職業院校是另一套標準。

我想,勢必要改成不以學校為單位,而以辦學類型為區分來進行相關評估,為高校分類發展提供相應的配套政策支持。這應該也是在高等教育層面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最為關鍵的一環。

“職普融通不是要消滅或縮小中等職業教育”

澎湃新聞:您曾多次呼吁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這些理念在《綱要》中也有所體現。您認為應如何進一步落實這些改革措施,推進職普融通、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

劉林:有些想法我在前面已經講到了,這里我再特別講一點:有些地方一談到減少中職,一談到職普融通,就似乎要消滅中等職業教育,這是錯誤的。不是要消滅或縮小中等職業教育,而是要對它進行改造、調整。我們必須把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基礎,來考量和重新定位,穩固中等職業教育的特性、特色。

比如,我在前面提到的兩類中等職業學校中,會誕生一批綜合高中,也會誕生一批具有特色的科學高中、藝術高中、外語高中,或者某一科類的專門高中,這就拓寬了初中生的升學渠道,也使一些學有專長、業有所好的學生多了一個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的功能,把職業教育做大。

過去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不佳,不是因為家長或學生天生就對職業教育有偏見,而是我們的中等職業教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未能從學生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設計體系。如果中等職業教育能夠積極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成長需要,成為學生成長中的一條捷徑、一條更適合的路徑,而且能滿足他們的長遠需要,我相信會有更多人選擇中等職業學校。

當然,前提是必須更新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以新面貌示人、以新面貌展現在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當中,從而重塑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家長、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澎湃新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相比往年,這一表述有沒有新變化?您對此怎么看?

劉林:每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這部分內容的表述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精神上是一致的。

今年提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這個提法實際上更多是增加兩個適應性。

一個適應性是增強對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適應性,也就是讓學校與市場零距離辦學。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課程內容安排,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各方面都與產業同行同步,做到按產業所需來辦。

另一個適應性講的是要適應家長、學生對未來成長的持續發展的需要,即要提高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分流的重心——從初中后轉到高中后,同時要提高職業教育的發展層次——從專科提到本科。

人工智能發展倒逼職業院校及時動態調整專業

澎湃新聞: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哪些新的挑戰和機遇?職業教育、民辦教育應如何適應新興領域的發展需求?

劉林:從外在層面來講,人工智能對職業教育的影響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專業設置上,由于一部分崗位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所全面替代,職業院校開設的有些專業今后就沒有市場了。所以,職業院校必須據此及時跟進,對專業進行動態調整。

二是專業教育教學上,現在很多崗位增加了人工智能輔助工作的內容,這要求職業院校在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把應用人工智能體作為專業技能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跟上這部分崗位對新興科技的需求。

三是可能會產生一批類似元宇宙的人工智能型教育機構或教育體,取代部分院校。以前都是靠人來提供教育,現在會產生一批完全使用人工智能為主來提供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的產品、機構。它們會替代原來的學校功能,使一部分職業培訓機構,甚至一部分開設職業教育專業內容相對簡單、易被替代的院校,被人工智能帶來的新型教育體替代。

同時,未來的教育形態會發生很大變化,可能會誕生一批全智能校園。這種全智能校園未必是傳統的學校,而可能是一個在云端或其他某個地方的虛擬的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主的教育體。這些教育體提供的教育功能、質量都不弱于現實中的一些傳統學校,會成為市場的新興力量,沖擊現有職業技術學校,而傳統的教師和學??赡軙蝗斯ぶ悄芴娲?。

從內在層面來看,人工智能既能夠賦能職業院校發展。教育教學上,職業院校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使得學生學情監測,如學業情況統計、跟蹤反饋等更加科學、便捷,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習成績評價檢測也會更精準、高效。管理上,大量人工智能類校園管理工具、辦公設施的應用,可以使校園管理更智能化、更全面,也使師生得到更便捷的服務。

另外,現實增效型人工智能實驗實訓中心功能更強、教育效果更好,它的出現會大大代替原來的一些傳統實驗室實訓設施。這種新型人工智能實訓設施將使以動手能力培養、實踐實訓為重要內容的職業教育,特色更加突出,質量更具保障。

所以,人工智能的發展,對職業教育必然帶來挑戰,也帶來新機遇。誰能夠盡快用好人工智能體,誰就能夠更好地贏得未來。

禁用AI寫論文,不如對教育教學過程進行重塑

澎湃新聞:最近人工智能話題很熱,有媒體報道提到,一些大學生對AI工具產生了依賴,用AI寫論文或作業等,一些高校因此提出禁止或限制用AI寫論文、報告等。對此,您怎么看?

劉林:對于一些學校禁止用人工智能寫論文、報告、設計方案等,甚至提出要禁用人工智能的觀點,我是反對的。

我認為我們現在不是要禁止用人工智能,而是要合理利用像DeepSeek這類新的人工智能體。

我有個觀點,就是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于,人能制造和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目的不就是讓人們的生活、工作更加便捷,更省體力和腦力嗎?DeepSeek這類新的人工智能體的發展恰恰符合這些標準。它是一個更先進的工具,我們要充分利用它的先進性,限制其負面性。就教育教學而言,我認為,應當鼓勵學生學習應用好這種人工智能體,同時也能讓學生認識到過度依賴這種人工智能會對自己帶來哪些危害,重點就是要把握好度。

我們要看到,新一代人工智能體的發展,必然會成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力量。比如說針對大量學生普遍應用人工智能的情況,我們不能再抱著原來傳統的思路,通過加強查重或者查學生是不是通過人工智能來完成的這種措施來進行教育教學管理了。

課堂上,老師需要調整自己的角色和應發揮的作用了。比如,老師提出問題或在布置某項作業要求時,就應該先用人工智能體來做出一個答案,并帶領學生對人工智能體做出的答案或方案進行分析、研究,指出它合理的、有效有用的地方,也來反思或者辯證思考它的不足之處。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根據老師的命題來做自己的作品,提供自己針對某個問題的答案或方案。我想,人工智能時代教師的角色轉換非常重要,教師要從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為主,轉換成為課堂的組織者,新興工具則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

現在,知識性內容學生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搜索得到,而教師則要通過與學生討論互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觀察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知識得到鞏固。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和涌現,是對教育教學過程或者學習任務重塑的一個重要契機。

所以,我的觀點是,不管是對普通學校還是職業學校,不要排斥人工智能體,要合理運用人工智能體。

    責任編輯:程真
    圖片編輯:沈軻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棋牌游戏平台| 百家乐博彩通博彩网皇冠网澳门赌场真人赌博| 德州百家乐官网扑克桌| 大发888娱乐网下| 百家乐官网六手变化混合赢家打法| 百家乐赌局| 百家乐官网的保单打法| 百家乐官网试玩网站| 新澳博百家乐娱乐城| 赌场百家乐官网视频| 大发888截图| 网络百家乐可信吗| 赌百家乐官网的高手| 百家乐推荐| 致胜百家乐官网下载| 大发888作弊| 百家乐技巧大全| 百家乐官网翻天youtube| 威尼斯人娱乐城注册| 华硕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沈阳娱乐棋牌网| 百家乐游戏论坛| 百家乐官网有没有绝| 南部县| 威尼斯人娱乐城官方| 百家乐怎样概率大| 百家乐官网游戏机论坛| 大家旺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香港六合彩论坛| 新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赌博赌博平台| 现金网注册| 百家乐真人游戏娱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微乐| 凤凰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滨海湾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澳门赌| 广东百家乐官网主论坛| 什么百家乐官网平注法| 伽师县| 大发888娱乐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