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新技術的涌現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開幕會結束后,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了首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主要負責人接受采訪。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接受媒體采訪。新華社 圖
有記者提問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最近一段時間,深度求索DeepSeek、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前新技術、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請問教育部將采取哪些措施來培養更多服務國家戰略、科技進步與產業需求的人才?
懷進鵬表示,DeepSeek和智能機器人在最近一段時間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從一個方面也說明了中國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效果。與此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面對重大科技變化和產業變革時教育該如何應對的課題,所以這也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就強調,要面向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提高創新能力,優化高等教育布局,調整學科配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剛才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特別提到這一點。教育部將會以制定和實施《教育強國三年行動計劃綱要》為我們的基本出發點,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主要有三點考慮。
第一,在制度和機制上來推動創新。在當前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中,我們會加大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協調相關部委和行業共同建立一個有利于人才成長和創新發展相融合的生態和組織機制。我們會在這個領域當中圍繞著產業的變革,加快和加強學科的布局。在這個領域當中,現在以產教融合為基礎推動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目前已經建立了40家國家卓越工程師,我們會進一步擴大,在制度創新和機制的安排設置當中,加強產教結合的力度。在評價改革,特別是我們將會推動高校的分類改革,結合高校的不同特點,辦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結合國家戰略需要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有效建立和推動高等教育優化布局和分類改革,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會加大力度推進評價體系的改革,更好地引導面向國家戰略和產業急需的人才。
第二,我們今年將會推出國家戰略行動,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科技發展當中更好加快加強人才培養。一是體現在基礎學科上,科學技術有它的規律和范式,如何結合科學規律和科學范式培養人才。我們將加強強基計劃,繼續加大基礎學科人才培養,以數學、計算機這樣既有基礎,又有國家戰略需求的領域,推進核心課程、核心創新能力、核心師資能力和核心教材的建設。二是加大人才培養的行動,我們要加快和加強圍繞國家戰略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學科設計,以推動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培養,進一步借科技轉型、產業變革的規律加強人才培養,比如說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諸多領域加快布局。三是優化現有的學科,并適度增強新的學科。同時,我們會穩妥扎實地推進“雙一流”高校本科擴容,大力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大家可能知道,我們國家的職業教育為我們國家的現代產業、現代制造業做出了相當的貢獻,這個領域的70%人才是來自職業教育的培養,對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和教育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這是我跟各位報告的第二方面,推出一系列國家專項行動。
第三,我們將會推進試點探索建立示范效應,既發揮地方和高校的創新動能,先行先試,二是有目標地去引導和加強兩個工作,一是在產教、科教融合當中建立這樣的示范區;二是推動產教融合,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把區域創新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融合起來。比如任何一個國家高等教育都是國家戰略的寶貴資源,如何把高校當中已經集聚的知識創新、技術能力有效地服務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所以我們在推動高等教育區域創新中心,借助“雙一流”高校的一流學科建設,籌建高等研究院,加快與區域發展的結合。同時,我們在這個領域當中把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這些重要的領域結合進來,適應國家戰略和科技產業的發展,通過制度、機制的創新,通過學科建設的補償,尤其是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三類招生目錄的統一國家調整機制,并建立供需動態監測機制,以便更好地適應國家需求,既要適應,還要適度超前,還要快速跟進我們的產業發展。
懷進鵬強調,科技變化正在深入開展當中,這一領域有很多新的問題,我們既要繼往開來,又要與時俱進,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同時我們將開門辦教育,我們將會跟國際開放合作辦教育,共同把我們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貢獻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為民族復興做出教育的貢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