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加強對傳統制造業的顛覆性布局 讓青年挑大梁 人才“挖深井”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達3.68萬億元、增長5.8%,增速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
同時,報告明確2025年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
一、商事主體總量達440.4萬戶
政府工作報告從十個方面回顧2024年工作,并總結了全年工作的六個顯著特點,包括經濟發展向上向好、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城市功能品質優化升級、民生事業闊步向前。總的來看,過去一年深圳各項工作均實現了新的突破,“全國第一”“全國首位”“全球率先”亮點多,彰顯經濟特區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2024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68萬億元、增長5.8%,增速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4萬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創近13年新高,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3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超過1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5萬億元、增長16.4%,總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增量占全國比重30.4%,出口實現“32連冠”;商事主體總量達440.4萬戶、保持全國城市首位。
二、今年GDP預期增長目標5.5%
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2025年深圳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報告指出,這是一個“跳起來夠得著”的目標,實現這些目標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全市上下干字當頭、苦干實干,但這也正體現了“經濟大市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鐘雄指出,在全球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各國及城市對經濟發展的預期普遍持謹慎態度。深圳設定的2025年GDP增長5.5%的目標,保持了合理的增長速度,且這一增速依然顯著。
三、專家解讀
消費、產業和經濟增長正向循環
“深圳經濟總量邁向4萬億體量,不僅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目標,更標志著深圳經濟實力邁上了新臺階。然而,在這一關鍵節點上,深圳要保持過去的高速增長并非易事,這無疑是一個重大挑戰。”曹鐘雄表示,面對這一挑戰,深圳的發展需從多個角度入手。首先,開放仍是深圳的使命所在,無論是通過貿易本身的發展,還是通過國際投資驅動貿易增長,深圳都應高度重視開放對貿易出口的積極作用,并繼續加大力度。
值得關注的是,“全方位擴大內需、穩定外需,鞏固和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被放在了今年十大重點工作的首位。
報告指出,2025年深圳將打造“高能級國際貿易樞紐”。具體來看,深圳將擴大優勢產業產品出口規模,加強先進技術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大宗能源、優質農產品等重點商品進口,高質量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持續開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東盟、中東、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積極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300萬標箱以上。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交易額1000億元,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大豆交易超1500萬噸。此外,深圳將實施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游戲出海、軟件外包、平臺分包、云外包等。
曹鐘雄指出,除了外貿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深圳還具有經濟增長的內在動能,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重視消費并不是簡單重視商貿零售,更要注重消費對帶動產業增長的作用,形成消費、產業和經濟增長的正向循環。”
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4萬億經濟目標的實現,靠巨頭的增長是不足以支撐的。說來說去,需要找到新的增長空間,要更多地拉動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包括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助力其在新的領域實現突破,并加強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賦能作用,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的局面。”
曹鐘雄建議,依然要加大對創新投入,特別是關注中小企業本身的創新動力,這也是深圳實現4萬億經濟目標的關鍵。
從產業角度來看,曹鐘雄建議,深圳應聚焦ICT產業,特別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產業,重新布局并培育新的企業。利用先進的顛覆性技術,對深圳現有的主導產業進行重塑,推動新能源汽車向智能駕駛汽車轉變,手機生產向推動人工智能終端轉變,并加強對傳統制造業的顛覆性布局。
報告指出,深圳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構建具有深圳特點和深圳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除了鞏固提升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等產業在全球版圖中的地位和競爭力之外,深圳還將全力競逐人工智能、低空與空天等產業新賽道,加快算法理論、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階智駕、端側輕量化模型等核心突破,豐富發展人工智能終端新產品。
此外,深圳還將梯度培育發展下一代網絡通信、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細胞與基因、腦科學與腦健康等未來產業,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
布局低成本研發園區,讓人才“挖深井”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曹鐘雄指出,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北上廣等高校密集的一線城市相比,深圳雖然存在短板,但可以通過高效統籌城市資源,以全球視野招引人才。“這些人才不僅限于科學家,更應關注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深圳應將招引人才與創新創業、科技制度、城市建設相結合,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吸引全球人才資源聚集深圳。”曹鐘雄認為,深圳應始終關注關鍵核心人才,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領域的人才的吸引和培育。
今年,深圳提出了一項人才戰略引發關注,即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余力地引進、培養、使用、協作和服務各類人才。報告也提出,將全力構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樹立全球視野更大力度引進人才,聚天下英才在深圳逐夢追夢、創新創造。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提到,鼓勵青年人才擔綱挑梁、潛心研究“挖深井”。在曹鐘雄看來,引進人才后,如何營造讓人才沉淀下來的空間載體更為關鍵。“在加大住房、醫療、教育等支持的同時,更應該布局更多的低成本研發空間和園區。這不僅能讓更多的創意創業企業落戶、沉淀下來,還能讓他們在這里進行研究,研發更多的顛覆性產品和技術。”
2024年成績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68萬億元、增長5.8%
●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3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超過1萬億元
●外貿進出口總額躍居全國城市首位,出口實現“32連冠”
●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累計48條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全國推廣
●外國人入境數躍居全國城市第二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增量均居全國城市首位
●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22.3%;汽車產量躍居全國城市首位
●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躍居全國城市第二,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6.46%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1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公園總數達1320個
●地鐵客流強度穩居全國超大城市首位
●九大類民生支出3156.7億元
●三甲醫院增至33家
●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0.5萬套(間)、供應分配8.0萬(間)
2025年目標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0%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
●新增就業20萬人
今年部分重點工作
關鍵詞:內需
●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高水平打造福田中心、后海-深圳灣等世界級商圈
●加快建設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重點區域
關鍵詞:產業
●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全力競逐人工智能、低空與空天等產業新賽道
●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70%
關鍵詞:教育科技人才
●全社會研發投入保持兩位數增長
●高水平建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光明科學城、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打造教育、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的無界之城
●高水平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樹立全球視野更大力度引進人才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設與治理
●建成深圳機場三跑道,建成通車春風隧道
●持續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
●新增騎行道230公里以上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
●建成投用新皇崗口岸
●建成投用“互聯網+”未來科技城一期
關鍵詞:文體旅
●建成投用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灣文化廣場、歡樂港灣歡樂劇場
●全力辦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建成開放全球最大的室內冰雪世界
關鍵詞:民生
●建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等15個重大醫療項目
●推動商品房建設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
(南都記者 張艷麗 王睦廣 黃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