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場硬核“雙創賽事”,見證“硬科技”對話“硬平臺”
在一場硬核“雙創賽事”的總決賽舞臺上,一批科創明星正在孕育。在這個舞臺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各個產業碩果累累,而核心的關鍵詞是突破“卡脖子”、填補空白、高附加值,以及投資和機遇。
2月26日下午,“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迎來總決賽。通過初賽、復賽和預決賽三輪比拼,16家企業從萬余個報名項目中突圍,站上最終的舞臺。其中,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獲得小微組一等獎,上海橙科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成長組一等獎。

總決賽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主辦方供圖
填空白的硬科技
“想象一下,RNA生物農藥就像孫悟空拔下一根毛,變出千軍萬馬精準打擊害蟲。”站在總決賽的路演舞臺上,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唐雪明侃侃而談。RNA生物農藥被稱為農藥史上“第三次革命”,入選2024年《科學》雜志十大科學突破。而致力于該領域研發的硅羿科技,此次榮獲了小微組唯一的一等獎。
作為中國第一家從事RNA生物農藥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硅羿科技首創性地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和AI智能算法,建立了從研發到生產的一系列自主關鍵技術和產業化平臺。目前,公司已建設了中國首個RNA生物農藥合成生物學技術工藝體系,登記測試了全球第一個RNA殺菌劑和中國第一個RNA殺蟲劑。
在“創·在上海”的舞臺上,“硬核”早已不是新鮮詞。統計數據顯示,賽事平均每家參賽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數逐年增加,從2016年的1.3項提升至2024年的15.64項;每家參賽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不斷攀升,從2016年的158.35萬元提升至2024年的428.77萬元。高科技、高增長、高附加值已成為參賽企業的顯著特征,86.83%的參賽主體深耕硬科技領域,“硬核”成色十足。
上海贊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參賽的項目為自主研發的新型高效釕催化劑(詹氏催化劑)。依托該技術,贊南科技在2013年在浙江嘉興港區興建了國內首條氫化丁腈特種橡膠生產線,并于2015年順利投產,實現重要戰略物資的國產化,徹底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局面,填補了國內空白。
創始人詹正云透露,二期的生產線如今也已建成,下個月將開始試生產,設備產能有所優化,生產效率將會更高,產品成本更低、更有競爭力。而除了新材料之外,催化劑在新藥研發方面也具備重要意義。詹正云更愿意將自己的主業放在新藥研發上,他表示目前有一款口服小分子減肥藥正在臨床階段。
有過15年留美經歷的詹正云說:“在國內創新創業,我就是希望做一些產業化的創新,而不是寫文章發專利。我們的戰略目標一定是市場上現在還沒有解決的、技術壁壘比較高的、附加值比較高的,希望能夠解決一些新材料、癌癥、罕見病方面‘卡脖子’的問題。讓老百姓用得起新藥,讓企業用得起新材料。”
強托舉的硬平臺
聊到企業的成績,唐雪明總會提及在上海的科研土壤里深深扎根的意義。他也曾表示,“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能夠幫助企業少走彎路,還能擴大企業的影響力,讓企業能夠更長遠地走下去。
2012年首次舉辦至今,“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已陪伴創業者十三載,托起一顆又一顆科創明星。據悉,截至2024年,大賽累計吸引超7萬家科創企業報名參賽,其中近920家企業在全國賽中斬獲優秀。目前,大賽已持續八年保持地方賽區報名數全國第一、獲獎數全國第一,成為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
一個專業的賽事平臺,對于小微企業來說意義尤為顯著。上海庫曜新材料有限公司此次的參賽項目是界面材料之納米防腐涂層。相關技術曾被德國、美國、日本的四家企業所壟斷,而庫曜的產品能夠做到性能優于同類產品30%左右,且價格僅為它們的50%,不但可以擺脫技術壟斷,還可以降低成本。
而作為一家年輕的從傳統產業入手的企業,庫曜也通過此次參賽拓寬了新的發展領域,未來將更多地在低空經濟等新的市場需求上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投入。公司市場負責人王曉勤告訴記者,投資人和專家給予了很多實在的建議,比如在發展規劃上不應局限于3-5年,而要布局更長遠的發展計劃。同時,更多資本的引入也讓企業未來有更多底氣追求更高端的人才。
“創業+資本”,始終是大賽的核心屬性。數據顯示,目前共計已有1.7萬家優質企業通過大賽獲得20億元創新資金資助,進一步帶動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
除此之外,此次賽事首次引入了“以投代評”機制,對近兩年獲得股權融資的企業開通了晉級大賽復賽的“綠色通道”。69家由上海未來產業基金、上海科創集團、科創母基金等國有資本以及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推薦的優質科技型企業在復賽中表現優秀,其中,52家企業獲得市科委創新資金支持,立項率達75%,是平均立項率的3倍。
總決賽上,賽事主辦方和復旦管理學院共同啟動了“未來之星創始人訓練營”,從“賽前-賽中-賽后”為參賽企業免費提供全鏈條式專業化服務,并提供專業精準的輔導,幫助科技企業探索發展的新路徑。政府、高校、資本等多元主體攜手,努力構建政府公共服務與市場化專業服務聯動的“孵+服+賦”三位一體生態體系,持續培育更多科技企業和科技企業家。
“從《哪吒2》到DeepSeek,科技創新創業正在從創新產品邏輯向高附加值服務邏輯轉變。” 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在主題分享環節指出,前者以長產業/制造鏈+產業工人+全球最大的商品市場為基礎,誕生了新能源車、智能手機、無人機等新技術產品,后者以產業+工程師紅利+快速發展的服務經濟為基礎,催生出人臉識別應用、DeepSeek等新技術服務。
在中國轉型發展的國際化進程中,在上海優勢資源和機遇的土壤上,李豐相信,未來在高附加值的方向上一定會出現非常多所謂的“DeepSeek時刻”,“但是一定要趕早,萬一沒趕早,等你出來就不會再被叫做‘DeepSeek時刻’了,因為大家習慣并接受了這種突破就是趨勢。”

總決賽獲獎名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