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2025年GDC|如果未來AI會消滅一些職業,那我們現在該學點什么?
·在未來五到十年內,AGI將取代現在的很多工作。這由此會引發一個問題,即此前人們的學習目標都是建立在找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如果人工智能未來會取代,那人類現在又該學習什么?
·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個人構建自我意義和自我價值的能力反而最為珍貴。
“前幾年,北京大學副教授,精神科主治醫師徐凱文曾提出‘空心病’的概念,即很多大學生都有空心病,在人工智能時代,這種情況會更加顯現。”2月22日,在2025GDC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AI人才培養發展講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工研院執行院長王佳梁在發表“AI時代,需要怎樣的創新人才”主題演講時表示。
王佳梁稱,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怎樣的創新人才,首先需要看看未來會發生哪些變化。
王佳梁大膽預測,在未來五到十年內,AGI將取代現在的很多工作。這由此會引發一個問題,即此前人們的學習目標都是建立在找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如果人工智能未來會取代,那人類現在又該學習什么?
經過大量的訪談和行業交流后,王佳梁得出一個結論,即未來人工智能時代,90%的工作將是去中心化的,AI時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數字游民和超級個體出現。這意味著,很多傳統中心化的工作將會被替代,未來的職業可能更注重基礎性能力。
王佳梁提到近期火出圈的文化現象如《黑神話:悟空》、餃子導演的作品《哪吒》,以及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他認為,這三者都有相似的共性,即一開始都不被看好,但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好奇心驅動他們最終獲得成功。
王佳梁認為,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一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真正想做什么的意愿更為關鍵。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個人構建自我意義和自我價值的能力反而最為珍貴。我們可能實現不了功利性目標,但專注做一件事,能夠沉浸其中產生一種心流體驗,這才是最重要的。
王佳梁認為,過往時代熱衷于培養執行力非常強的人,但在人工智能時代,對想象力的需求會遠遠大于執行力。“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應用AI實現自己想象的目標?”
在演講中,王佳梁表示,當前,我們需要培養AI時代的原住民。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已經有十多歲的小朋友開始分享如何使用AI工具,這已經能初步體現出AI原住民的形態。
那么,AI原住民需要具備哪些特點呢?王佳梁認為,首先,AI原住民需要熟練運用各種AI工具以提升自身的生產力;其次工業時代,人們追求的是確定性,即明確地從A到B的路徑,但AI時代,世界愈發變得不確定,問題本身也充滿不確定。因此,AI原住民需要能夠自主發覺問題,并自主地探索答案。
“未來十年到二十年時間內,AI可能會顛覆傳統公司模式,改變人們對自身價值和意義的認知,在人機共生的關系中,人們能否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會變得至關重要。”王佳梁說。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