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粵文》影印出版:嶺南文學千年脈絡的探索之匙
嶺南文學,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在距今十二萬九千年以前,嶺南就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商周時期,嶺南先民便與中原地區開始了經濟文化的往來。春秋戰國時期,嶺南與吳、越、楚國的關系更是日益密切,交往頻繁。楚庭、南武城的傳說,以及《國語·楚語上》中“撫征南海”的記載,都見證了這一時期嶺南與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互動。這種互動不僅促進了嶺南地區的發展,也為中原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越秀山南麓的古之楚庭牌坊
嶺南文化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既保持了與中原文化的緊密聯系,又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地域特色。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嶺南文學逐漸演化出與科舉考試密切相關、與經學相結合、強調事功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不僅體現在文學創作上,更滲透到了嶺南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中。
東漢時期,嶺南文學家陳元北上洛陽傳授春秋左氏學,被譽為“嶺海之儒宗”。他的學術成就和影響力,不僅推動了嶺南儒學的發展,也為中原儒學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同時期的楊孚,則以其博物學家的身份,寫出了我國第一部地區性博物志《異物志》。
進入唐代,張九齡以其卓越的詩歌成就,成為嶺南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產生重要影響的詩人。他的詩作不僅展現了嶺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更傳達了嶺南人堅韌不拔、勇于開拓的精神風貌。與此同時,禪宗大師慧能的出現,開創了禪宗南宗,為嶺南思想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傳法著作《壇經》,至今仍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經典。

張九齡畫像
宋代以來,嶺南地區更是涌現出了一批批杰出的經學大師和文學家。林巽、馮元、王大寶等經學大師的出現,推動了嶺南經學的發展;而崔與之、李昴英等創立的菊坡學派,則主張經世致用,為嶺南學術注入了新的活力。明代時期,隨著商貿經濟的繁榮,廣東的文化也迎來了空前的盛況。南園詩社的創立和多次重組,更是推動了嶺南文學的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南園文風。
清代時期,嶺南文人在全國的地位逐步提高,以“嶺南三大家”和“嶺南七子”為代表的文人群體,在清代文壇上享有極高聲譽。他們的詩作不僅展現了嶺南的自然美景和人文底蘊,更傳達了嶺南人敢于創新、追求進步的精神風貌。
近代以來,西學對中國傳統學人產生巨大震撼和影響。隨著西學的傳入、經濟的繁榮,嶺南地區更是人才濟濟,大家林立,出現了很多開風氣的代表人物,如領導全國潮流的康有為、梁啟超這樣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粵東還出現了黃遵憲、丘逢甲等得風氣之先的人物。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容閎等提倡西學,主張變法圖強,興辦新式學校,改革教育。康有為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提倡變法思想,培養維新變法人才。重要門生有梁啟超、麥孟華、徐勤等。何子淵、丘逢甲等也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教育。

康有為行書軸
據學者統計,從西漢到近代,廣東境內有籍貫可考的、有文集行世的文學家近一千八百人。
目前,學者對粵文的整理多以影印和標點排印兩種方式進行整理。全粵文作為嶺南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界已有一定關注,并在文獻影印和點校整理方面付出巨大努力。不過已有的影印叢書基本以廣州府內的文集為主,未囊括廣州府外各地的文獻典籍。故大量廣州府外文集尚待影印,且亟需系統全面地對全粵文進行文獻匯輯。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研究論文大多集中在部分名家上,對其他非名家研究不足,對廣州府外文集進行影印會為學界提供一個更為宏闊的視野。此外,全粵文的序跋尚未得到全面整理,文獻數據庫也有待進一步補充。

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
在這個大背景下,2024年10月,由馬茂軍主編的《全粵文》正式出版。這是對嶺南文學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以影印的方式較為全面、系統地收錄了廣東省歷代的名人文集。這部作品涵蓋了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哲學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嶺南人文精神和古代文明,對揭示嶺南文學和社會文化的演變、推動具有地域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此外,《全粵文》也為廣東古代文學研究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研究提供了基礎性文獻。其出版不僅為深入挖掘粵文的源流、發展及其與社會政治的互動提供了寶貴資料,而且對于構建嶺南乃至中國文學史的學術框架均具有深遠影響。


《全粵文》(145冊)
馬茂軍 主編
定價:120000元
出版時間:2024年10月
內容簡介:本書根據《廣東歷代著者要錄》(廣州府部、廣州府外)收錄廣東歷代著者的“文集”,包括書名為“文集(文鈔、文稿、文存、文粹、文編)”的文獻,傳統經、史、子部著作及現代學術著作一概不收。全書收錄廣州、潮州、惠州、韶州、南雄、肇慶、高州、廉州、雷州、瓊州的歷代文集139種,所收人物包括崔與之、張鎮孫、湛若水、屈大均、馬福安、薛侃、黎貞、丘濬、楊起元、陳澧、李光廷、黃香鐵等名家,以呈現廣東歷代文章創作的整體成就與歷史風貌,彰顯廣東文章大省之文脈。
本書為嶺南古籍出版社“丹宸文獻”的其中一種,致力于歷史文獻的整理和傳播,廣泛挖掘全國各類專題性文獻并匯編出版。第一輯《全粵文》《華僑漢文著作集成》《粵菜文獻集成》于2024年10月出版,彰顯嶺南古籍出版社在文獻出版板塊品牌建設的努力。
主編推薦語:《全粵文》的整理工作,有利于展開全面深入的理論研究,對粵文的源流、發生、發展、成熟、演變等文學本質問題,以及其與文學思潮、流派形成、經典形成、社會政治間的互動關系等,進行理論探索,推進嶺南文學史和地域文化的研究。本書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社會價值。全粵文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哲學等重要領域,是嶺南人文精神的主要載體,也是嶺南古代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呈現。本書的出版既有助于深層次揭示嶺南的文學變革,也有助于探討數千年來嶺南的社會變革、文化變革,促進未來建設有嶺南特色的精神文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