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誰是下一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答案就在這7位候選人的陳述中
北京時間1月30日,奧林匹克之都洛桑下起了小雨,當地人悠閑地在日內瓦湖畔鍛煉,不少游客來到奧運五環前打卡,一切似乎都很平靜。然而在國際奧委會總部“奧林匹克之家”,一場或將決定奧林匹克運動未來八年、甚至更長時間發展方向的會議,正悄然進行。

圖為維迪城堡(左側建筑)和奧林匹克之家(右側建筑)
這一天,7位國際奧委會主席候選人向全體國際奧委會委員進行陳述,這是3月主席選舉投票前他們唯一一次當眾闡釋競選綱領的機會。
閉門會議,每人15分鐘,沒有問答環節,按照抽簽決定出場順序,只能使用國際奧委會指定模板制作PPT,不得在會場散發競選宣傳材料,不得自行組織新聞發布會……國際奧委會為這場陳述制定了嚴苛的規則。
陳述之后,毗鄰“奧林匹克之家”的維迪城堡,上演了一場并不常見的新聞發布會。在這個曾經的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不到40平方米的狹小會議室,涌進來30名記者。國際奧委會要求每家媒體只能派一人,每名主席候選人依次接受采訪,受訪時間被嚴格限定在10分鐘以內,若超時,提示鈴聲就會響起。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在7名候選人中,三人是國際奧委會執委,分別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小薩馬蘭奇(65歲,西班牙籍)、費薩爾·侯賽因(61歲,約旦籍)和柯絲蒂·考文垂(41歲,津巴布韋籍)。四人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和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主席,分別是世界田聯主席塞巴斯蒂安·科(68歲,英國籍)、國際自行車聯盟主席大衛·拉帕爾蒂安(51歲,法國籍)、國際滑雪聯合會主席約翰·埃利亞施(62歲,瑞典和英國雙重國籍)以及國際體操聯合會主席渡邊守成(65歲,日本籍)。
在現任主席巴赫的帶領下,國際奧委會在過去12年間克服了疫情等一系列挑戰。在巴黎奧運會期間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142次全會上,巴赫表示,國際奧委會已為下一個奧運周期(2025-2028年)確保了73億美元的收入,同時已為2029-2032年的奧運周期確保了62億美元的收入。
接棒巴赫,如何讓奧林匹克這艘大船行穩致遠,是一個艱巨考驗。
面對7位主席候選人,新華社記者拋出了同樣的問題:“奧林匹克運動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應該如何應對?”
已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長達25年的小薩馬蘭奇表示:“在巴赫主席的帶領下,我們這個組織快速前進,但我想說的是,變革的速度雖然很快,但與即將到來的變化相比,還遠遠不夠。”

圖為小薩馬蘭奇
在小薩馬蘭奇看來,國際奧委會有兩個關鍵部分,一是規模龐大且高效的非政府組織(NGO),國際奧委會將大部分收入分配給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各國(地區)奧委會以及奧運會組委會,用于促進世界體育的整體發展,這其中涉及政治、外交和賽事管理。二是需要一個強大的商業運作體系來創造收入,以維持NGO的運轉。
他說:“之所以參與本次主席競爭,是因為我在這兩方面都有豐富經驗。25年來,我在奧林匹克運動中擔任多個關鍵職位,同時在我創辦的金融公司也擔任關鍵職務超25年。”
談及國際奧委會面臨的最大挑戰,候選人中年齡最大的科認為,關鍵在于如何持續喚起年輕人的熱情并讓他們積極參與。

圖為塞巴斯蒂安·科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口號“激勵一代人”廣為流傳,作為那屆賽事的組委會主席,科表示:“吸引并激勵年輕一代至關重要,因為他們終將成為未來的贊助商、意見領袖、政府官員和政治家。我們需要在這一代人中培養對體育的終身熱愛。”
侯賽因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當審視全球社會時,會發現年輕人已對全球的組織和機構失去了信任,而國際奧委會正是一個全球機構。我們需要重新贏回年輕人的信任,讓他們重新感受到國際奧委會與他們息息相關。”

圖為費薩爾·侯賽因
雖然拉帕爾蒂安在2022年才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但他受到巴赫器重,被委任為國際奧委會電競委員會主席。去年7月,在他的努力下,國際奧委會與沙特阿拉伯奧委會達成合作協議,將在此后12年共同舉辦電競奧運會。此外,作為法國奧委會主席,拉帕爾蒂安還幫助法國阿爾卑斯山地區爭取到了2030年冬奧會的舉辦權。

圖為大衛·拉帕爾蒂安
在他看來,世界動蕩、氣候變化、數字化變革等都是國際奧委會面臨的挑戰,但他相信“危”中有“機”,事在人為。“比如,我們可以倡導奧林匹克精神來讓世界更團結,推廣巴黎奧運會的環保舉措來應對氣候變化,利用電競奧運會來更好地與年輕人互動。”
在國際奧委會130余年的歷史上,共有九位主席,其中八人來自歐洲,一人來自美國。迄今為止,還沒有女性擔任過主席。如考文垂當選,她將成為國際奧委會歷史上首位女性主席,以及首位來自歐美之外地區的主席。不過,考文垂坦言,最重要的是成為最出色的候選人,而不是憑借性別和國籍取勝。
運動員時期,考文垂奪得過7枚奧運會游泳獎牌,其中包括兩枚金牌。她還擔任過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她指出,在運動員獲得奧運獎牌之前,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圖為柯絲蒂·考文垂
“這其實是我在今天的陳述中提到的要點之一,我們需要探索更多途徑,在運動員成為奧運選手之前,就能直接為他們提供支持并幫助他們獲得收入。這通常是大多數運動員最艱難之處。我自己就深有體會,贏得獎牌后,獲得贊助相對容易,但要拿到那塊獎牌卻困難重重。”考文垂說。
渡邊守成的競選綱領僅有5頁,是7位候選人中最簡短的,但他的想法卻是最大膽的——在同一時期于五大洲的五座城市舉辦奧運會。“我會讓國際奧委會為各項運動以及運動員提供盡可能好的條件,減輕舉辦國的財政負擔。”

圖為渡邊守成
他認為體育在各地區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我們不應該只考慮奧運會,我們必須以更廣闊的視角看待體育。體育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也能夠造福人民”。

圖為約翰·埃利亞施
埃利亞施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是“最貼近他內心”的改革領域。他提出在幾個固定的舉辦地輪流舉辦冬奧會,認為這是一種理想且可持續的選擇。“這樣一來,在那些不確定能否舉辦賽事的地方,我們就無需重復建設。”
(原標題:《接棒巴赫,如何讓奧林匹克運動行穩致遠——對話國際奧委會主席候選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