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出海2.0|全球碳博弈暗流涌動,中國版電池護照如何敲開歐洲市場大門
【編者按】“不出海,就出局。”2024年,中國企業出海按下快進鍵。不同于出海1.0版本的產品和技術簡單輸出,中國企業出海2.0,以本土創新匹配海外需求、以產業協同形成競爭合力,這是中國自主核心技術的輸出,也是中國智慧和創新精神的全球傳播。出海遠航,看似潮平海闊的海外市場,卻可能暗流涌動。面對陌生復雜的市場環境和逆全球化的急風驟雨,中國企業的新一輪“走出去”中如何破壁、生根、攀升?澎湃新聞特此推出出海2.0特輯,勾勒中國制造出海新圖景,記錄大出海時代。
“距離2027年2月18日只剩兩年多時間,我們必須快馬加鞭?!毙劳_副總裁兼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梁銳不無焦慮地對澎湃新聞說道。
他所描述的倒計時,指的是中國電池出海關鍵“通行證”的生效日。按照《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下稱《新電池法》),2027年2月18日起,所有超過2kWh的可充電工業電池、輕型運輸工具電池和電動汽車電池都需持有記錄電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的“電池護照”,才能進入當地市場。
中國是至關重要的鋰電池制造和出口國。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數據,2024年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產量為1096.8GWh,同比增長41.0%;銷量為1039.5GWh,同比增長42.4%,其中,動力電池銷量為791.3GWh,占總銷量76.1%;出口達197.1GWh,同比增長29.2%。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全球拿下了超65%的市占率,且增長勢頭較日韓同行更為強勁。瑞銀預測,中國電池制造商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將從2023年的約40%提高到2027年的60%以上,韓國制造商的市場份額將持續萎縮。
橫亙在前的是嚴苛程度前所未有的《新電池法》。沒有“護照”的動力電池,將直接失去在歐洲市場銷售的資格。更添復雜的是,這遠非一家企業力所能及,是一場橫跨政策、市場、技術,縱貫全產業鏈的超大規模協作,仍有諸多空白急待填補。
梁銳對此坦言,電池護照不僅涉及產品的開發,更是新的產業生態整合與構建。除了碳足跡計算和上下游協同挑戰之外,法律環境和政府監管的不確定性目前依然存在。電池護照涉及異常敏感的核心參數,如何既滿足客戶要求和歐盟合規要求,又滿足國家的數據出境要求?電池廠商正面臨多重兩難。
時間緊迫、難度空前,中國企業選擇主動迎戰。全球碳博弈暗流涌動之下,中國版電池護照的落地速度,將決定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先發優勢和全球產業鏈地位的鞏固程度。
全球碳博弈中打造中國動力電池的低碳競爭力
摸清一塊電池的“身份”信息,看起來并非難事。但要讓所有電池擁有全生命周期的數字護照,隨生產、銷售、再利用、再制造等不同階段在不同經營主體間流轉,始終保證數據的可信、安全、共享和實時更新,這是一樁史無前例的浩大工程。歐盟《新電池法》是全球首個將碳足跡作為產品強制性標準的法規,將對中國動力電池出口產生深遠影響。
“電池護照是我們目前最現實的需求?!绷轰J對澎湃新聞稱。其所在的欣旺達公司是全球最大手機電池供應商,占據30%的市場份額。在動力電池領域,欣旺達是全球前十大供應商,也是去年全行業裝車量的“增速王”。梁銳稱,作為新生事物,電池護照是囊括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信息、碳足跡信息和ESG信息的極為復雜的數據管理系統,穿插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其所述,對于已經出?;蛴媱澾M入歐盟市場的電池制造商和新能源汽車整車廠而言,電池護照是作為“經濟運營商”必須滿足的關鍵監管要求。根據歐盟要求,首次簽發的電池護照需要收集覆蓋從采礦、煉化到電芯模組生產、電池Pack,最后到汽車整車廠組裝全生命周期的7大類,共107項核心數據。其中,7大類數據屬性分別為:電池材料及組成;碳足跡;循環性和資源利用率;合規性、標簽符號和認證;電池和制造信息;性能和耐久性;供應鏈盡職調查。當電動汽車銷售至終端用戶后,在使用和回收再制造階段,電池護照將持續新增和更新相關數據,直至生命周期結束。
據業內人士分析,《新電池法》對出口至歐洲的電池設定了嚴苛的標準,不僅關聯政策很多、復雜度高、操作流程繁復,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研究難度,而且對碳排放的核算覆蓋了材料獲取、預處理、電池制造、運輸、回收利用等產業鏈的全生命周期,給數據計算也帶來很大難度。
梁銳介紹,電池護照圍繞歐盟監管要求、客戶對信息的掌握需求及消費者知情權,將與電池相關的主要信息對不同主體進行披露。電池護照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每一塊電池附帶二維碼,由監管機關、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或公眾通過不同授權,可掃描二維碼訪問電池護照中的信息,了解電池的前世今生。
前述三類信息中,碳足跡數據的管理要求新、難度高,因國內相關基礎薄弱、缺乏現成管理體系,堪稱辦理電池護照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歐盟《新電池法》對電池碳足跡的要求分階段實施、嚴格程度逐級提升,要求電池經營者逐步進行電池產品碳足跡申報、在電池產品上標明碳足跡性能等級、確保電池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足跡不超過授權法案規定的最大碳足跡閾值。
強制的碳足跡要求衍生出一系列難題。
“比如內部數據采集時,面臨多生產基地分散生產和多產品混線生產時產品碳足跡如何分配的問題。這需要根據每個基地、每條產線實際情況選擇按產量、重量、經濟價值等進行碳足跡分配,并保證過程的數字化可追溯。”梁銳剖析道。除此之外,二級以上的供應商與欣旺達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但核算原材料的碳足跡依賴于上游供應商提供實景數據,這些實景數據有很大一部分是涉密數據,如何在提高上游供應商參與度的前提下保護商業機密,是執行層面的一大難點。
不光如此,碳足跡計算直面數據庫瓶頸。據澎湃新聞了解,歐盟要求在計算產品碳足跡時,必須使用歐盟體系下被認可的數據庫,全球主流產品碳足跡數據庫由歐美國家主導,中國企業在計算產品碳足跡過程中很難找到準確的數據作為依據。目前歐盟電池法規認可的數據庫例如ecoinvent、GABI等均是國外數據庫,其中關于中國的碳排放因子在選擇時存在時效性差、技術代表性差、地區精度低導致核算值遠高于實際值的情況。
挑戰還來自對電池回收利用的要求。梁銳對澎湃新聞表示,按照歐盟《新電池法》動力電池碳足跡的核算辦法,有別于以前的ISO14067計算規則,電池企業只有建立合格的電池回收體系才能實現明顯的減碳效果,“在歐盟搭建電池回收體系將是最大的挑戰?!?/p>
“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對我們而言最確定的是一定要把電池護照做出來。隨著《新電池法》二級法條陸續出臺,我們正在逐步豐富和完善電池護照的設計。”他強調說,電池護照對電池企業而言意味著額外的負擔和成本,“我們被迫去適應”,但從另一個維度而言,“壁壘是企業上升的臺階。”
除欣旺達之外,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蜂巢能源等在內的中國電池企業均在積極布局電池碳足跡、數字“電池護照”等領域,海外合規要求正倒逼全行業增強可持續性和透明度,提升自身技術和管理水平。
碳足跡困境何解
“電池法案所要求的設置碳足跡等級和閾值離現在還有三四年時間,為何行業已經如此緊張?”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電動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鄭穎曾撰文寫道,動力電池廠商對此的回答是,雖然準入閾值要求還要等幾年,但2025年強制要求進行碳足跡聲明后,如果國內生產的電池產品碳足跡高于其他國家生產產品,會因為不夠綠而受到輿論和對手的抨擊,丟失車廠客戶,而主要競爭對手國日韓生產的產品很快就會迎頭趕上,中國在動力電池產業鏈上占據的優勢可能會逐漸喪失。
這意味著,留給動力電池廠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有分析人士認為,電池護照本質上是國際鋰電池版圖重構的標志,雖然可能形成貿易壁壘,但也是鋰電池行業未來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張“通行證”。電池護照的實施,將有助于實現產品的逆向物流,以“電子足跡”配合跟蹤“碳足跡”。
電池護照的可信及全面落地倚賴于數字化、區塊鏈等技術。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介紹,歐盟所發布的動力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草案)中規定了關于數據的來源、計算方式等細則,相較于國內外現在通用的ISO標準,歐盟的規定更加具體且嚴苛。
操作層面,由于數據通常分散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下游供應商的數字化基礎不同,數據的可獲得性存疑。并且數據以多種不同的格式存在,這使得數據的整合和標準化格外復雜。此外,現有的數據資源的可用性和準確性往往難以評估,這增加了電池護照準備過程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設計出臺中國版“電池護照”迫在眉睫,要更快更精準地補齊短板,需要熟悉當地市場規則的合作伙伴。為此,欣旺達引入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作為其碳足跡核算的外部合作伙伴;委托TUV萊茵對項目和體系合規進行咨詢和輔導;并與Catena-X、GBA等國際組織和協會合作,擴大電池護照國際交流。
梁銳認為,電池護照是國際化和專業化經驗的結合,兩者缺一不可。碳足跡數據的采集、清洗與核算相當復雜,“通過利用西門子西碳跡等權威數據核算軟件確保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滿足信息安全披露需求,并由公司內部進行核查,這是向海外監管證明碳足跡數據真實可靠的手段之一?!?/p>
“電池行業對于碳核算有剛性要求。只要出口到歐盟,這是必選項。”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西碳跡業務負責人胡建鈞對澎湃新聞談到,電池護照的生成及管理涉及產業鏈上下游多方數據源,難度不容小覷。
2024年9月,雙方簽訂商務協議,欣旺達在電池護照平臺開發和運營過程中,使用西門子的碳足跡可信精算與追溯解決方案西碳跡的技術和服務。2024年11月舉行的進博會期間,雙方發布“欣旺達電池護照——西碳跡合作版”解決方案。該版本不只服務于欣旺達本身,還在西門子Xcelerator平臺上面向電池行業的上下游公開銷售。
這是新的海外合規要求催生出的電池產業創新商業模式,也是跨國巨頭們在中國市場鎖定的新商機。
據悉,基于法規及利益方要求,欣旺達電池護照平臺-西碳跡生態合作版的建立將全面支持電池產品碳數據的全生命周期核算,為電池行業提供標準化的算碳模版,助推企業綠色出海?!澳壳耙呀浻杏焉烫岢觯M栌梦覀兊钠脚_來做出海業務?!绷轰J透露。
胡建鈞介紹說,碳足跡計算的難點體現在兩方面:第一計算非常復雜,第二是這么多來源的數據,最終的數據質量如何保證?!耙鉀Q這個問題,很多人采用的方式是人工核查,發布很多規范流程。我們認為還是應該回歸技術、回歸創新?!?/p>
他以柔性生產特征突出的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為例,“這條產線混雜了很多產品的共線生產、分時生產。如果不用數字化的方式,而是派大量人工去記錄幾點幾分生產出什么產品,然后再去計算它的碳排放攤銷,這是不科學的。”西門子的思路是基于動力電池生產過程的數字化,實時獲取產品制造過程的能耗數據,同時與數據庫中的碳排放因子進行匹配,從而根據特定模型計算產品的碳足跡。
胡建鈞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企業正在尋找新的增長極,海外市場是非常好的增量?!霸谏弦粋€時代,外企的歷史使命是把優秀的產品和技術引入中國市場。眼下跨國企業被賦予了一個新的使命:如何將中國的優秀產品和技術能力反向輸出到國際市場?!痹诖诉^程中,“中國出海企業需要利用基于數字化底座的數據來證明自身的碳足跡數據是來自一線的實景數據,而非漂綠?!?/p>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魏一鳴教授團隊近日發布的《<歐盟新電池法>對我國鋰電池產業的潛在影響評估和展望》認為,我國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碳足跡與歐盟平均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建議我國加快鋰電池行業領跑制度設計,打造綠電直供電池產業生態集群,同時還需做好全產業鏈風險預案,會同歐盟和其電池進口國磋商,實現互惠共贏。
中國企業正在引領電池護照實踐。去年11月,全球電池聯盟(GBA)2024年“電池護照”試點項目結果正式公布,共10個項目在列,其中6個為車用動力電池項目。試點項目共8家電池企業參與,中國企業占6家,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欣旺達和國軒高科,這將為中國電池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發展增添新的砝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