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的地方·招募|請給我講講你與老南市弄堂的故事
作為在老南市長大的上海小姑娘,我一直覺得,上海有一種“被誤解”的美。正如不了解上海的人們會認為,上海女人一定都是又“作”又“嗲”的。這也不難理解,某些影視作品中出現的上海人和實際相去甚遠。外灘、東方明珠和陸家嘴,乃至老城廂的弄堂,它們都是上海的一部分,讓你感受一座城市不一樣的風貌。
消逝的弄堂。 蔚蔚 圖
每次在弄堂里穿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弄堂的名字。
有的弄堂取自人名,比如毛家弄、裘家弄;有的取自地名,比如高巷頭街、萬豫碼頭街。
有的弄堂名很親切,張家小弄;有的就比較霸氣了,青龍橋街。
有的弄堂名,起得很有吃貨的風范啊,火腿弄、雞毛弄、羊腸弄。有的不知是否與西施有淵源,南施家弄。
最最不嚴肅的,要數我家的弄堂名了,豬作弄。每次路人經過這條弄堂門口,總會吃吃地笑,因為這個名字的緣故。
已經消失的豬作弄。 蔚蔚 圖
那為什么叫豬作弄呢?
查了下地方志,才知道,原來在清末,老北門福佑路以北一家小巷,有多家“殺豬作坊”,城中老百姓每天能吃到鮮豬肉。因為殺豬作坊越來越多,那條巷子被定名為“殺豬弄”。后來因為殺豬擾民,經過協調,全部作坊被搬到小南門外一條小巷,就是后來的“豬作弄”。當時這塊地方相對偏僻,而且靠近碼頭,生豬運輸比較方便。
而“作”,有“奈伊作特”(滬語:把它干掉)的氣勢。
其實,“烹羊宰牛且為樂”,豬作弄也沒有什么特別可笑之處。可關鍵是——姑娘我姓朱啊。
偶爾有朋友得知此名,還會跟我開玩笑說,蔚蔚,你姓朱,住在“豬作弄”會不會覺得背脊發涼呢?
我說,哈哈哈哈,旁友,儂幫幫忙好伐。
心里卻忍不住越想越好笑。
記得小時候還不太愿意告訴周圍的同學朋友我家住在“豬作弄”,總覺得它不夠好聽,不夠“高大上”,如果叫“珍珠”的“珠”,那該有多好啊!
直到2014年,我家搬遷,曾經在此生活了28年,那條小小的,讓我覺得好好笑,甚至帶著一點點“不好意思”的“豬作弄”,后來,居然真的從上海的地圖上消失了!
我小心翼翼地取下這個門牌號,一直保留至今。
新家離得并不遠,記得有一次下班,竟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了“豬作弄”。可迎面而來的,是一堵嚴實的墻。
心里覺得猛地一堵。
也許失去了才會格外珍惜,回想起來,當時我真應該多給我可愛的“豬作弄”多拍一些美照呀!
華麗麗的石庫門門頭。 蔚蔚 圖
在老南市,這樣有故事的路名、弄堂名還有很多。比如“洗帚弄”曾是加工洗帚的,“塘坊弄”因做麥芽糖得名,“引線弄”專門賣縫衣針,而“面筋弄”就是制作面筋的。篾竹路(這個名字篾竹路一小的小伙伴們不陌生吧)是加工竹籃的,之前提到的火腿弄是腌臘業的主要集聚地。只是我們之前對它們“關心”得太不夠了。
2018年底,偶然得知澎湃新聞市政廳和上海雙年展聯合發起的“你的地方”,我心中對“老南市的弄堂”的探索熱情被點燃了!于是趕緊報了名,而我發起的項目名稱就叫——老南市的弄堂。
感謝“上海門牌研究所”張淵源老師推薦給我的寶貴資料。在《南市地名地方志》里,我還查到很多有趣的弄堂名的由來。一邊閱讀著這些熟悉的名字,兒時記憶躍然紙上。我想,僅有史料是遠遠不夠的,曾經在南市生活、工作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兒時回憶和有趣故事吧。因為這些獨特而有共鳴的故事,才真正構成我們心中的老南市。
個么,重點來了!
這里,我想發起一個故事征集,邀請曾經在南市區生活、工作或者白相過的朋友們,無論您的家鄉是哪,期待您分享與南市區的弄堂/路名的故事。
比如,你最喜歡在哪條弄堂乘風涼?
上學時會經過哪些馬路和弄堂?
在哪條弄堂里結婚?
又是哪一年搬離南市?
故事的多少和長短并不限,如果您對“老南市的弄堂”感興趣并愿意分享,請添加項目發起人蔚蔚的微信254486821,將您的故事發到ecnuzjw@163.com郵箱。2月27日前有效哦。
征得您的同意之后,您的故事將在本屆上海雙年展“你的地方”項目中展出,與更多朋友們分享。
(注:向第12屆上海雙年展總協調人施瀚濤致謝)
關于“你的地方”“你的地方”,是第12屆上海雙年展的城市項目之一,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共同發起。
我們邀請七位社科及人文領域的學者和實踐者成為觀察員,并招募藝術家及公眾,以1939年初版、1947年第二版的《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為基底,對上海進行自主的調查,重新認識和表述那些與自身有關的地方,并發現和勾聯起自我主體形成的線索,并增強人們對上海空間演變的不同脈絡的理解。
第12屆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
作為上海的城市名片與文化品牌,上海雙年展始終致力于讓當代藝術文化與蓬勃發展的上海城市發生積極的對話。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始于2012年,是上海雙年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第12屆上海雙年展將攜手上海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補時、上生·新所、思南公館、米蓋爾·德·塞萬提斯圖書館、澎湃·市政廳等合作伙伴,在城市各處設立展覽館、影院、實驗室、發聲場,出動歷史考古隊與地方行動者,為公眾提供別樣的觀察生活視角,再次挖掘上海的人文魅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