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ES成了機器人大舞臺:陪伴、協作與人形共舞,要徹底爆發了?
1月8日(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是CES 2025消費電子展覽會的開展首日,雷科技報道團遠赴11000公里之外的美國拉斯維加斯,近距離觀察了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
和往年一樣,眾多科技公司齊聚CES 2025,一樣的是,我們又能夠在展會現場當中,一睹最前沿的技術成果。不一樣的是,在AI大模型的影響之下,科技產品行業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熟悉的科技產品變成“AI的形狀”,人工智能也促成了新的賽道。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可能許多人總在想象身邊有一個“大白(Baymax)機器人”的場景,它是一個來自《超能陸戰隊》當中的機器人角色,外觀呆萌,因總能在主人需要時給予溫暖的擁抱和安慰而走紅。但這樣的場景在2025年,可能要慢慢變成現實。
我們在現場發現,今年CES展出AI機器人的廠家有不少,機器人的定位和使用場景呈現出細分化的趨勢。探索機器人的具體落地和應用,例如家庭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今年參加CES的機器人廠商不玩概念,向著量產商用努力。
實地探訪多個機器人展位之后,小雷發現,機器人這種東西,很快就像AI眼鏡一樣,成為千家萬戶的新一代“家電”了。
機器人齊聚CES:陪伴、協作、人形應有盡有
黃仁勛在CES 2025上圍繞AI、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主題發表演講,他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從最主的感知式AI(理解圖像、文字和聲音)到生成式AI(創造文本、圖像和聲音),現在正在進入物理AI時代,即能夠運行、推理、計劃和行動的AI。
針對物理AI時代,英偉達帶來了NVIDIA Cosmos平臺,包含一系列預訓練的生成式世界基礎模型,能夠根據文本、圖像或視頻提示生成高度仿真的虛擬世界狀態。這些模型包括自回歸和擴散模型,專門用于生成具有物理感知的視頻和世界狀態。
甚至,英偉達新發布的Groot Teleop技術還允許用戶通過Apple Vision Pro來訓練機器人,可以將訓練成果直接轉移到真實的機器人身上。
的確,在雷科技看來,走進物理世界是AI在2025年最為顯著的變化,它不是依附于某個硬件當中的軟件體系,而是能夠融入物理時間的軟硬件結合體。
前些時間一段宇樹四足機器人的視頻很火,獲得海內外網友的高度關注,通過性和機動能力很強,還能做到空中翻滾、倒立這樣的高難度動作。
(圖片來自宇樹科技)
視頻當中的主角也來到了CES 2025現場,同時還有全尺寸通用機器人Unitree H1。這一類機器人的能力相對來說更加泛化,像人類一樣可以做的事情比較多,涉及的場景更寬泛。
這一類型的機器人一般被稱為“通用機器人”,形態上接近人類,也是AI機器人公司創業的主要方向之一,特斯拉的Optimus是這一條賽道的代表。速騰聚創、靈寶CASBOT、眾擎等中國廠商,今年都在CES 2025上拿出了自己的仿人形機器人。
陪伴機器人賽道也十分火爆,比較顯著的特征便是“玩具AI化”,一方面能感知用戶的情緒和撫摸等物理動作,并給予對應的回饋,同時內置的AI大模型也像“百科全書”一般,提供解答知識等教育能力。
萌友智能帶來了智能機器寵物“Ropet”,小雷在展臺當中了體驗了一下。簡單來說它可以模擬毛絨動物的溫暖觸感和生命體征,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系,支持更換皮膚,用戶能通過撫摸提升Ropet的好感度,解鎖更多表情。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并且它可以識別用戶的情緒和做出回應,例如你無聊的時候,它會發出求抱抱的信號。
更高級一點的,小雷認為是TCL在CES 2025現場發布的Ai Me概念陪伴機器人,號稱“世界上第一款模塊化人工智能伴侶機器人”,除了機器人主體外,它還有一個帶輪子的移動座艙。
機器人可通過攝像頭錄制視頻,并用AI技術感知和識別,眼睛部分是顯示屏,頭部還有一對類似大耳朵一樣的交互機械結構。相關的工作人員表示,Ai Me支持和家庭成員進行語音互動,給孩子提供問題解答和情緒價值,還可以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等。
從各種核心功能來看,AI陪伴機器人更像是一個更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智能音箱+玩具+智能攝像機+AI大模型的結合體,量產投放應該不是問題。
(圖片來自TCL)
要說陪伴機器人,小雷認為植入大模型之后的蔚來NOMI機器人也可以算作其中一種吧。
場外,涌向家庭場景陪伴機器人的新選手還有很多,前物靈科技創始人顧嘉唯近期成立了新項目“靈宇宙”,依然選擇AI機器人領域,目的是打造定位家用與隨身場景的陪伴機器人。背后的核心團隊包括來自微軟、谷歌、百度、商湯等技術人才,當中就有蹭涉足安保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各類AI產品的,此次踏入陪伴機器人賽道可謂有備而來。
家庭消費市場體量龐大,對于機器人而言,家用市場也會是上限最高的機器人品類,這也是為什么顧嘉唯將“靈宇宙”機器人的第一個階段定在家庭場景。另一方面,家庭對機器人的需求并不局限于陪伴,對日常交互、工作能力這兩方面有更泛化且更復雜的要求,小雷認為,誰更像“人”,誰就能獲得機器人賽道的話語權。
另外,重注AI的蘋果并未直接帶來機器人產品,而是帶來了一套ARMOR機器人感知軟硬件系統。ARMOR系統在手臂和手掌上布置了40個小型ToF激光雷達傳感器,每邊手臂20個。這些激光雷達體積小、成本低,但能夠給機器人提供全方位的點云數據感知。
軟件上,蘋果的ARMOR系統有一套AI驅動的ARMOR-Policy,基于Transformer架構開發,可以學習人類的動作,并借助生成式模型做出各種最優化的決策和規劃。
現場展示機器人產品和技術的廠商還有不少,給小雷的感覺就是,今年廠商不再把AI概念掛在嘴上,而是開始結合實際應用場景開發符合物理感知AI的形態的產品。
(圖片來自大象機器人)
雖然大部分在CES 2025現場展出的機器人都屬于能力展示階段,并沒有給外界提供一個具體的有機器人的使用場景,但在小雷看來,技術成熟之后,機器人能夠大批量投入市場,場景自然就會出現。
勝任細分場景,機器人努力“尋找做人的價值”
AI機器人賽道雖說擠滿了類人性機器人的技術和相關產品,但小雷前面也提到過,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具體的場景,出現在CES 2025現場的機器人并非都有一副人形軀干。總體來說,目前發布的這批機器人,除了人形之外,有類似毛絨玩具的陪伴機器人、保留精確操作機械臂的協作機器人,越是針對特定場景的機器人產品,形態上就會越不像人類。
例如大象機器人展出的myCobot系列、ultraArm系列等,都是廣泛應用于工業、教育等商業場景的協作機器人。亮相于CES 2025的追覓等品牌的掃地機器人,還加上了一套可自主操作的機械臂。
(圖片來自大象機器人)
拿時下比較火的陪伴機器人來說,小雷認為它是從毛絨玩具演化而來的,有生命感的AI玩具很受用戶喜愛,特殊可愛的造型更有親和力,IP化潛力很大,而且玩偶經常被用戶抱在身邊,因此玩偶造型很適合作為家庭和隨身機器人。
無論是萌友智能的Ropet還是TCL的Ai Me,都是基于可愛玩偶設計的陪伴機器人,用各種傳感器建立感知系統,并用AI分析用戶的情緒、表情和言語,主張“大白式陪伴”。這一類產品的技術難度并沒有類人形機器人高,不需要太精確的動作和規劃,只需要通過多模態提供大眾所需要的情緒價值和滿足較為復雜的問答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往屆CES展會上也有類似的陪伴機器人,三星在CES 2024上發布過AI家居伴侶機器人Ballie,能自主在家中移動,會學習用戶的行為和習慣,還可以通過視頻更新用戶的寵物或親人的情況。在當時,已經有廠商在考慮一個更適合家庭的“智能成員”。
小雷上面也提到,陪伴機器人機器人在家庭當中更像是智能音箱+玩偶+智能攝像頭+AI大模型的結合體,從技術上說都有可以繼承的地方,并非完全從“0”開始,也可以遇見,這類產品價格普遍不太高,會是更多家庭和年輕消費群體的首選。
第一階段錨定家庭場景的顧嘉唯對家用機器人的見解獨到,“靈宇宙”背后的團隊也是深耕各類AI產品的人才,不知道第一款家用機器人產品是否以玩偶為設計基準。
人形機器人則更是更多高端玩家的落腳點,軟硬件工程體系復雜,因為形態上更接近人類,能夠勝任更多任務,包括但不限于在工廠搬運、擰螺絲,又或者是在家里端茶倒水。這類機器人有更多的傳感器和扭矩電機組成,而對于國產廠商來說,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都做到了自研。
(圖片來自宇樹科技)
速騰聚創、禾賽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供應商,也提供了專為人形機器人打造的激光雷達等各種方案,相關的產業鏈正在建成。
這種機器人一般更貴,馬斯克曾表示Optimus機器人的售價預計在2萬美元-3萬美元之間,換算下來就相當于一輛汽車。
也曾有技術團隊希望給這種人形機器人套上一套接近人類的皮囊和表情系統,CES 2020上出現過一款以施瓦辛格為原型的機器人,能夠呈現600+種表情,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機器人賽道呈現出了細分化的趨勢,這也說明了一件事,脫離AI概念的機器人廠商們開始考慮產品的具體落地,并基于使用場景和用戶痛點打造出符合需求的機器人。因為無論如何,只有商用,機器人的故事才可以繼續寫下去。
CES 2025,AI機器人大規模民用的起點?
自從ChatGPT掀起生成式AI浪潮之后,隨著大模型能力逐步成熟,AI行業快速脫出拼規模拼算力的概念階段,過渡到AI應用的階段。
黃仁勛在主題演講當中表現了對AI、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的信心,人工智能進一步落地應用,AI不再像當年的元宇宙那樣活在概念當中。這一年間,大量AI領域的技術大咖跑出來創業,紛紛瞄準機器人賽道,上演了一場精彩的AI硬件創業熱潮;理想、比亞迪、廣汽、小鵬等有制造實力和AI技術儲備的車企,也相繼宣布了各種人形機器人的規劃和產品。
AI和機器人還是畫餅和概念嗎?小雷認為不完全是,因為從CES 2025的展品陣容來看,大多數與AI和機器人相關的產品,可用度都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水平。這些廠商幾乎站在量產投放的起跑線上,等待AI機器人真正爆發的那一天到來。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進入物理世界之后,AI的交互水平更上一個層次,“AI伴侶”“AI伙伴”,甚至是李想口中所說的“硅基家人”,人工智能有了更具象化的落地空間,這一切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只是,成品展示和量產之間還差著一口氣,市場接受度、購買需求并未得到徹底釋放,AI機器人還不算正式走上正軌。
但小雷認為,趨勢是不可逆的,是一股推動這些AI硬件廠商的力量,量變達到質變的那一刻,或許就是AI時代的下一場巨變了。
25年1月7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5 已盛大開幕,這是史上人氣最高的一屆CES,也是科技世界從移動到AI的分水嶺。雷科技報道團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現場,對CES展開緊鑼密鼓的現場報道。歡迎關注/搜索雷科技,獲取來自一線的一手內容,涵蓋新品報道、產業觀察、技術解析、產品體驗和高端專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