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多格合一到數據回流,上海青浦下沉條線資源力量破解“小馬拉大車”之困
社區活動空間捉襟見肘,阿姨想跳舞、爺叔要打乒乓球,一張密密麻麻的排片表眼看不夠用了。
上海青浦區趙巷鎮崧湖居民區,典型的大型居住社區。居民多為本地動拆遷農民,年齡相近、生活習慣相似。有限的空間裝不下多樣需求,細小的摩擦在不經意間滋長。遇上復雜難調解的鄰里矛盾,崧湖居民區書記邱躍文每回都要出來“當老娘舅”。可滿身才干也因此被瑣碎社區事務綁住,騰挪不出時間精力投身治理創新。
基層,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抓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在超大城市上海,一批如邱躍文般扎根新城、遠郊的居村工作者面臨相似困擾——“小馬拉大車”。大量外來人口導入,但按照戶籍人口配備的設施資源、人力服務很難跟上常住人口的增量需求,治理難題不斷涌現。
先減負后增能,關鍵要從源頭破題。青浦區率先探路,以社區中心建設為抓手,面向大型社區、集鎮社區、特色居住區和自然村劃分片區,因地制宜選取建設點位、精準布局社區功能,并依托“多格合一”下沉條線資源力量。截至目前,趙巷鎮已推進完善17個社區中心建設,實現了全鎮8村32居、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的全覆蓋。此外,依托新版“社區云”實現數據回流,助力基層自研的新場景、新應用在實踐中“叫好又叫座”。
多格合一,資源匯聚
邱躍文的改變源自一個新空間和一個新身份。
作為青浦區趙巷鎮首個試點的社區中心,邱躍文所在的崧湖居民區來了一場“空間置換”。原先單一的居委會辦公場地煥新升級為功能齊全的社區中心。除必要基本辦公場所外,近九成空間作為居民一站式生活休閑區。擴增的空間容量,既裝下了阿姨們心心念念的舞蹈房,也塞下了爺叔們點名要的乒乓球室。邱躍文也搖身一變,成為“崧湖社區中心·黨群服務站站長”。
“合體”的不只是物理空間,更包括資源服務。基于黨建、警務、城運“三網融合”的工作基礎,趙巷鎮正試點建立集城市運行各項管理和治理機制于一體的綜合管理網格,推動原有黨建、警務、城運、安全、服務、治理等基層網格在綜合網格內形成“多格合一”。由此,街鎮的條線資源進一步下沉至社區微網格,賦能基層治理。
依托黨建網格,崧湖居民區與6個黨支部“結對”、20余家社會組織聯建。社區中心內的視聽室內定期安排滬劇演出。樓組長提前邀約劇粉,一旦發現預約人數超量,便臨時改造公共區域。眾人齊心協力搭舞臺、搬桌椅,能容納百余位觀眾的滬劇演出場地迅速落成。
這番光景,令不少長者憶及往昔在村里露天廣場一起看滬劇的情形。“找到了情感鏈接,就打開了社區工作的新局面。”漸漸地,邱躍文發現,在頻繁的碰面中,居民們對彼此多了一分體諒與理解,矛盾摩擦也有了消融的契機。
不必疲于奔命的他,開始沉下心體察那些未曾“訴之于口”的需求。他留意到,社區內多對金婚老人從未拍攝過結婚照。為了補上這份缺憾,他積極引入公益項目,并計劃將“金婚公益拍攝”作為社區年度項目持續推進。
數據回流,治理創新
對于接駁數字系統,不少基層居村干部既期待又焦慮。
期待的是,好用的智能系統,能令他們擺脫簡單重復的勞動,少些“鍵對鍵”的困擾,多些“面對面”的時間。焦慮的是,倘若系統未能有效集成各類數據,還需要“人工二次錄入”,效果甚至不如手中的爛筆頭。
去年以來,新版“社區云”上線后,改變了邱躍文的想法。每次走訪居民,他不必再隨時準備紙筆,只需將相關走訪情況在手機客戶端上傳即可。
另一個直觀變化是“人口底數更新既快又準”。以往,依托相關工作人員上門核實,數據更新通常需要近1個月。這對于租戶占比近三分之一的崧湖居民區來說,有些“不解渴”。由于人口流動較快,邱躍文偶爾會遇上系統數據與實際排摸情況不符的情形。
如今,數據不僅精準回流,更成為他開展工作的重要助手。系統內嵌的“物業報修”功能成為離不開的治理工具。邱躍文解釋,以往,居民家中遭遇漏水等突發難題,第一反應是找居委會。1900余戶居民的需求相疊加,牽扯了不少精力。如今,居民在“社區云”后臺報送,物業在云端接單,既省去中間環節,也為社區干部釋放出更多治理力。
回流的數據,也激蕩出更多新場景、新應用。
與奧特萊斯一街之隔的和睦村,因業態新穎豐富的水街名聲在外。每逢節假日,客流激增,商戶雀躍,卻也為鄉村治理帶來考驗。從停車位、餐飲到景點,如何將大客流有序疏導至不同區段,優化提升市民游客的文旅體驗?青浦區趙巷鎮社會工作辦副主任金雨驕介紹,其正以鄉村振興為題積極醞釀特色模塊,針對鎮域內保留村開展探索,計劃將客流實時導引等功能嫁接至“社區云”。“讓基層提出需求、定制場景,也讓新版‘社區云’越用越好用。”
(原題為:《從多格合一到數據回流 青浦區下沉條線資源力量,破解“小馬拉大車”之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