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的地方·平行活動|成市之前:向水而問
大概是時代變遷太過切近、劇烈而深刻,雖然這座城市近百年間幾乎改頭換面,但世人對上海的印象卻十分穩定。《上海市行號路圖錄》里的那些廣告畫、電車和碼頭,構成了人們腦海中對上海近乎恒久遠的想象。
而那些曼妙的、流淌著的形象,并非實體意義的上海,更像是某種內心渴望的象征。或許,無論上海的外在樣貌如何變化,促使人們來到這里的原因始終如一:更大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時間和空間都是連續的。那么,在碼頭、商鋪、廣告、人群之前,上海究竟是什么?在圩子、河灘成為城市之前,這片土地經歷過什么?一千年前的諸多偶然,怎樣觸發各種人群聚集,使得城市在此一點點生根發芽?
大都市上海,同樣有悠久的歷史,有先人生活的痕跡,也有歷經數千年沉積發育的三角洲。如今的行政區域中,也包含著嘉定、松江這樣的古城。我們在此向前回溯,探尋行號圖之前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圍繞著江與海展開。事實上,無論良渚、馬家浜,還是馬橋、廣富林,都離不開水這個關鍵字。借由水這條脈絡,可以解釋上海與江南腹地的關系,吳越文化的異同,農耕與城市的相互作用等等。而放眼更長的歷史維度,在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中,也隱藏著城市的未來。
本次對談中,嘉賓將不僅追溯“行號圖”時期的上海,還要進一步上溯至填河造路時期的上海、開埠時期的上海、建城時期的上海,甚至最早人類活動時期的上海。結合近年來在上海城市內的考古新發現,探討上海的地貌變化和人文環境的變化。讓我們一同“向水而問”。
“你的地方”平行活動第三場
成市之前:向水而問
時間:2019年2月17日(周日)14:00-17:00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市花園港路200號)3樓小劇場
分享主題及嘉賓:
從沿河而居,到捍海為塘:歷史上的上海居民
張經緯,上海博物館館員,人類學家。從事古代工藝及吳越地域鄉土研究。著有《四夷居中國》《博物館里的極簡中國史》。并不太久之前的上海與未來的上海
梁捷,上海人,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博士后,現執教于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個人研究興趣主要包括經濟思想,經濟發展以及南亞、東南亞的區域研究,曾在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等地進行學術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和評論文章若干。此外,他曾與友人發起創辦【讀品】電子刊,也曾參與“定海橋互助社”的組織工作。特邀主持:
沈彬,上海本土作者,澎湃新聞首席評論員,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兼職教授,《光明日報》《新京報》、“騰訊大家”等媒體專欄作者。“你的地方”,是第12屆上海雙年展的城市項目之一,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共同發起。
我們邀請七位社科及人文領域的學者和實踐者成為觀察員,并招募藝術家及公眾,以1939年初版、1947年第二版的《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為基底,對上海進行自主的調查,重新認識和表述那些與自身有關的地方,并發現和勾聯起自我主體形成的線索,并增強人們對上海空間演變的不同脈絡的理解。
第12屆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
作為上海的城市名片與文化品牌,上海雙年展始終致力于讓當代藝術文化與蓬勃發展的上海城市發生積極的對話。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始于2012年,是上海雙年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第12屆上海雙年展將攜手上海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補時、上生·新所、思南公館、米蓋爾·德·塞萬提斯圖書館、澎湃·市政廳等合作伙伴,在城市各處設立展覽館、影院、實驗室、發聲場,出動歷史考古隊與地方行動者,為公眾提供別樣的觀察生活視角,再次挖掘上海的人文魅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