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億出口數據帶你看,縣城里的中國制造
你或許聽說過,在全球,每 10 頂假發就有 6 頂來自河南許昌,每 10 輛童車中有 4 輛產自河北平鄉,每 10 把小提琴里有 3 把是江蘇泰興制作的。
但你可能不知道,類似這種由中國一座城市甚至一個村鎮承包全球一種商品需求的例子,還有上百個。
澎湃新聞通過梳理海關總署的數據后發現,從食品到日用品,從醫療器具到辦公用品,都存在一種出口商品,集中來自國內某個地方的情況。
想控制熱量攝入的甜食愛好者一定在無糖飲料的配料表上見過阿斯巴甜,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種人工甜味劑。太湖沿岸飲食嗜甜,恰是全球甜味劑的主產區。據統計,江蘇無錫宜興的某頭部企業每年能產出超過 1 萬噸阿斯巴甜,僅一家公司就承包了國內一半多的出口量。
說起咖啡豆的產地,人們多半會想到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那么咖啡機呢?出口數據顯示,全球近 80% 的咖啡機產自中國,涵蓋滴漏、膠囊、意式濃縮等各個品類;而中國每出口 3 臺咖啡機,至少有 1 臺來自廣東順德。
除了咖啡機,取暖器、空氣炸鍋、掃地機器人等爆品層出不窮,小家電領域正成為中國家電出口的新增長點。而全球約有六成的小家電來自浙江慈溪,市場規模已達千億元。慈溪的周巷鎮,人口僅有 18 萬,卻包攬了全世界七成的電熨斗產量。
在電子產品領域,四川是后起之秀,今年拿下了全國平板電腦一半以上的出口量;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則繼續保持遙控無人機、無線耳機等產品出口量的絕對占有率。其中,得益于產業集群優勢,深圳占據了全球無人機市場的半壁江山,并且把價格“打”了下來,推動了無人機應用的普及。
母嬰消費群體的需求也沒有被落下。福建泉州一些紙尿褲商家從代工起家,借助跨境電商成功轉型,實現了自主品牌出海,產品銷往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地。目前,泉州嬰兒尿布出口量占全國的六成以上,頭部企業年銷售額達數十億元。
如果說中國是面向全球的超級工廠,那么國內每個地方就是各具特色的生產車間。
縣城,中國制造的根基
德國學者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未來全球化的先鋒》一書中,用“隱形冠軍”來形容那些在某一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卻幾乎不為外界所關注的企業。從產地來看,也有許多縣域中的某一產業產值位居全省、全國乃至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縣域冠軍”。這些縣域冠軍廣泛覆蓋一、二、三產業,形成了特色種植養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特色制造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和產品。
中國有大大小小 1800 多個縣城,他們的產業構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消費,比如你穿在腳上的襪子很可能是浙江諸暨的、鞋子是福建晉江的。
澎湃新聞在阿里巴巴的《1688 產業地圖》上,梳理到上百個地方的 300 多種產業鏈。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些知名產業鏈的興旺得益于對本地水土資源的開發,符合大家對“土特產”的傳統認知。
例如甘肅天水甘谷縣的羊角辣椒,皮厚色紅,味辣多油,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3 年天水麻辣燙走紅網絡,讓這里的辣椒再次為大家所熟知。
吉林則背靠長白山脈,人參產量達全國的 60% 以上、全世界 40% 以上。吉林白山的撫松縣,在 1995 年就被命名為“中國人參之鄉”。 但有的地方并不滿足于直接出售資源,而是結合市場需求進行了新的產業布局。
山東威海漁業資源豐富,也是著名的海釣勝地,在此基礎上,當地探索“授人以漁”,發展出了四千余家漁具生產及貿易企業,年產值超過 30 億元。
說起內蒙古,除了煤礦、稀土和羊絨,還有都市“鏟屎官”必備的貓砂。位于內蒙古赤峰的寧城縣,膨潤土資源豐富,瞄準寵物經濟,每年生產貓砂達 200 萬噸,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二、全世界產量的五分之一。
更多的地方在自然資源并不豐富的情況下從來料加工起家,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模式打造產業集群,推出“工業特產”。最有代表性的當數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據統計,廣東和浙江集聚了全國最多的知名產業鏈,也孕育了最多的制造強縣和商品名都,如“中國陶瓷之都”廣東佛山、“中國燈飾之都”廣東中山、“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義烏等等。
縣城冠軍產業是如何得來的?
2024 年 8 月,人民網研究院發布《縣域冠軍產業發展報告》,剖析了縣域冠軍產業的成長密碼。
這份研究提出,縣域冠軍產業來源主要有兩種,一類是“從小到大”:當地對特色資源、特色產業以及特色服務長期深耕,通過“自下而上”的市場競爭以及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規劃與推動,逐漸將特色資源、產業與服務轉化為產業優勢與品牌競爭力,最終形成冠軍產業。另一種是“從無到有”:通過承接產業轉移以及規劃園區、引進龍頭企業等方式,推動產業快速培育與成長壯大。
比如西餐三大頂級食材——鵝肝、松露、魚子醬,如今全都被中國做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浙江衢州的柯城區的魚子醬年產量已超過 200 噸,其中 70% 以上出口國外;山東的臨朐縣和安徽的霍邱縣兩地的鵝肝產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的 45%。而最早把鵝肝發展為成熟產業鏈的臨朐,就是在上世紀 80 年代通過丹麥、荷蘭的民間組織的資助,開啟了摸索飼養法國朗德鵝的產業路徑。
“從小到大”,關鍵要做長鏈條,擴大銷路。例如,山東曹縣從影樓布景和攝影服飾加工起步,到如今已經形成覆蓋設計研發、剪裁繡繪、營銷售后的全流程漢服產業鏈,占據國內漢服市場四成份額,“全國每 10 條馬面裙,就有 8 條就來自曹縣”。
改革開放之初,沿海城市首先承接了來自發達經濟體的產業轉移,實現了地方產業的“從無到有”,如江蘇昆山的 IT 產業就從承接中國臺灣地區的代工企業起步。現如今,隨著東南沿海地區人力土地成本上漲、產業轉型升級,又有許多代表性的縣域產業向內陸腹地轉移。例如,湖南桂陽承接了廣東東莞的家具產業,拉動了本地經濟和就業,東莞則實現了“騰籠換鳥”,為打造電子信息等高端戰略性產業集群留足了空間。
而《縣域冠軍產業發展報告》也指出,縣域經濟發展的下一步,是產業集群化。產業集群化發展有利于信息流通、降低成本,產生規模經濟和溢出效應。
分布在中國天南海北的上百條產業帶,為中國產品出口起到了支撐性作用,他們憑借強大的生產力,源源不斷地給世界輸送了物美價廉的商品。而在中國品牌需要出海的今天,代工身份已遠遠不夠,建立產業集群化、升級產品功能、在全球消費市場樹立品牌形象,是縣域冠軍產業繼續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