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口氣看了13部影片,AI越來越像個正經導演了
文|劉澍
一切不符邏輯的延展逐漸順理成章,本不應存在的創作矛盾變得合乎情理——這就是當下AI影視的魅力,也是未來AI給影視行業提供的探索空間。
進入2024最后一個月,AI影視之風愈發勁猛。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 快手可靈AI聯合9位導演發起的「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 。這是 中國首個AIGC導演共創計劃 ,12月6日,相關作品在快手平臺上線 ,并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了首映禮和館藏儀式。
△ 快手可靈AI發起的「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
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薛曉路、俞白眉、董潤年、張吃魚、王子川、王卯卯分別 用作品表達了對于AI創作的理解, 同時 分享了關于AI影視趨勢的觀點。
整體觀察,9位導演的在年齡上屬于不同代際,擅長的風格各異;9部作品則涵蓋奇幻、志怪、太空、動畫、科幻、都市、寵物、家庭等類型,蘊含元素豐富。
這確實很像AI,無邊界且充滿不確定性。
以及,作為頭部創作者與AI協作的成果展現,9部AIGC電影短片被中國電影博物館永久收藏、放映展示——這標志著中國電影正式接納了AI,認可前沿科技工具的創作能力,為行業發展樹 立了風向標。
而后, 首屆“2024AIGC視覺應用論壇”在京舉辦,李少紅、俞白眉、董潤年和影視導演、廣告傳媒、科技從業者齊聚一堂,亦是對于AIGC前沿趨勢和應用進展的深入探討。
△ 首屆“2024AIGC視覺應用論壇”在京舉辦(圖源網絡)
綜合兩場活動的內容不難發現:鑒于AI技術目前的屬性,創作者只要敞開心扉,用正常視角認識、接納和理解AI的優缺點,在工具之上,將其看作平等的合作對象,那么不僅可以使之服務于創意輸出和拍制增效,更可以將AI的技術劣勢變為作品的內容優勢,極致化適配類型場景;
甚至相互交流促進,吸收彼此個性化的部分,實現雙向融合成長,培養專屬于自己的“戀人式”AI伙伴 。
以俞白眉導演作品《鐘馗:百鬼勿擾》為例,影片以當下年輕人的假期狀態為基底,將各種紛擾化為“鐘馗捉鬼”的腦內動畫夢境,配合 “先夢境、后現實” 的揭秘敘事手法,讓奇幻和喜劇、真人和動畫、傳說和現實無縫銜接,兼具反差感和連貫性。
在作品里,AI主要作用在夢境部分,即鐘馗捉鬼的橋段。
夢里光怪陸離的世界讓AI的無邊界得以自由發揮,不必受到分幀影像精準度的束縛。 原本在細節處存在的放大或者縮小失衡等問題,在語境里反而成了亮眼的瞬間 。
比如兔妖突然從可愛的萌物變為可怖的巨物,再比如山鬼拔地而出,化為蒼穹滅頂般的邪惡陰影。
△ 兔妖突然從可愛的萌物變為可怖的巨物
△ 山鬼拔地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影視制作中,類似的鏡頭耗力巨大,而AI只需要幾秒。
一切不符邏輯的延展開始順理成章,本不應存在的創作矛盾變得合乎情理 ——這就是當下AI影視的魅力,也是未來AI給影視行業提供的探索空間。
當然,相關前提是優秀的創作者能夠慧眼發現,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和時間,等待AI的驚艷回饋。
藝術是情感的自由表達,AI是科技在自由生長。 從“自由”的角度看,藝術和AI本屬同源,同源匯潮,產生的勢能必定引起山呼海嘯。
正因如此,在影視之外,AI也能夠而且正在作用于一切藝術形式,包括不限于文學、戲劇、繪畫、舞蹈、游戲等。
現在,AI與游戲等數字場景的融合自不必多言,而在現實場景上,AI與戲劇同樣有了不錯的嘗試成果,比如由AI演員參演的戲劇《空格》。
△ 由AI演員參演的戲劇《空格》現場
期待在未來,在創作者的進一步引領下,AI可以持續迸發更大的能量,與之共生出更具藝術生命力的作品。
就像無數前輩一般,勇踏未知之境,尋得未見之奇,培育未生之果。
而涉及具體的創作方向和動作,根據9部短片來看, 區別于大眾對于AI影視的固有認知, 太空、異世界、未來幻想等高概念題材并 非制勝法寶,反而是富有人文關懷和獵奇屬性的作品更有驚喜感。
多數導演亦采用了 “現實痛點+幻想空間 ”的創作手法去增強作品的可看性、技術性和內容深度,只是完成度參差不齊。
這說明,情感共鳴和情緒引導始終是故事創作的內核,AI也無需受到常規認知的限制。 以及,作為一種制作工具,每個導演對AI的理解不同,致使給予的創作邊界不同,達成的效果千差萬別。
這樣 看,創作者們更應該探索 AI突破邊界的方式 ,以 形成“ 1+1>N ”的效果。
以下是極客電影觀看9部作品的感受,按照現場放映順序排列:
01 王子川《雛菊》:爆炸式集成
作為首部放映的短片,《雛菊》的敘事層面概述了主題活動的意義。
影片以捷克斯洛伐克導演維拉·希蒂洛娃在1966年執導的同名作品為靈感, 講述了人類與技術經過摩擦之后,實現共融和平衡的過程。
《雛菊》在視聽特效維度充分發揮了 AI快速切換和爆炸式集成 的功能, 高開高打,堪稱是一場充滿想象力的奇幻大冒險。視覺上,爆炸、坍塌、火災、龍卷風等元素云集,讓人 眼花繚亂挪不開眼;聽覺上,重金屬音樂和輕音樂切換,松弛得當。宏觀看,大片效果斐然。
02 董潤年《新世界》:多元系統場景
基于《被光抓走的人》《瘋狂的外星人》等作品,對于在科幻語境下表達人文關懷,董潤年更有經驗,《新世界》即證明了這點。
影片通過展現主人公小雅在不同時空的穿梭,來表現當代人內心的孤獨與恐懼,最終則因為愛的呼喚突破了束縛,找到了生活的力量。
不同時空的語境是《新世界》的看點之一,在這方面,AI生成的 配套式場景與人物形象更為多元且系統化 ,具象于每個異次元的時空,建筑風格、環境色彩與其中的人物氛圍一脈相承,兼具標準化的工業生產特點和故事邏輯性。
03 葉錦添《快遞員》:異星視效“一鍵王者”
或許是藝術指導出身,“奧斯卡”獲獎大師葉錦添的《快遞員》更側重于畫面的美感和意境。
影片題材為AI影視的類型“大戶”,即宇宙探索,講述了外星快遞員Lili帶著喚醒地球的任務,開啟尋找銀龍之旅的故事。
浩瀚宇宙是傳統影視制作的特效“硬骨頭”,但在AI卻是“一鍵王者”——越是宏大的場面,AI越容易取樣素材。只要下達“宇宙”的指令,AI可瞬間生成千萬種星海。
所以,在《快遞員》中,得以見到大師在AI生成的海量素材中“優中選優”的審美功力;
與此同時,對比宇宙的宏大,影片的細節逼真度更高,斑駁的地球表面、飛船快速著落騰起的灰塵,每一幀畫面都讓人身臨其境。特別是外星人Lili的微表情,眨一下眼睛,望一下四周,均有一種人在面前且似曾相識的感覺。
04 王卯卯《再見兔子》:AI的人文關懷與公益屬性
“兒童抑郁”和“原生家庭關懷”這些社會課題被放進AI創作中,可以起到正向的社會媒介作用。這或許是《再見兔子》的最大意義。
影片以男孩考試不及格著手,隨之展開他的幻想旅程, 用AI的想象力將男孩內心的恐懼和壓力具象化,以各種夸張的場景與動態進行表現。 黑色藤蔓、紅色天空、血色云霧、巨大怪獸、沒有盡頭的階梯等等,都是男孩的負面情緒“找不到出口”的映射。
顯然《再見兔子》可以喚醒大家對于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從這點看,類似心理咨詢的沙盤模擬, AI影視也能成為青少年溝通和成長的有效工具,富有 溫度 ,以及在娛樂價值之外的公益屬性 。
05 李少紅《花滿渚》:給女性的情書
李少紅是唯一一位 用自己過往作品“二創”的導演 。她用AI為《紅粉》《戀愛中的寶貝》《橘子紅了》《大明宮詞》等經典作品的女性角色進行了新的形象設計,展示了不同的她們所面臨的共同困境與人生課題,以此彰顯女性力量,鼓勵女性大膽探索與實現自我。
這些角色或用堅強抗爭命運、或用智慧化解仇恨,但是皆在AI的包裝下,更顯青春朝氣。
06 俞白眉《鐘馗:百鬼勿擾》:用AI探索中式武打
《鐘馗:百鬼勿擾》是9部作品中商業屬性最強的一部,也是最具類型片看點的一部。里面的 中式武打動作 極為專業,此前少有,明顯是 AI學習的新技能 。
影片講述了鐘馗在濃霧山林中與各種妖怪纏斗的故事,同時結合現代科技和“勿擾模式”,暗示了在忙碌生活中保持寧靜的重要性,兼具獵奇感和喜劇效果。
作品放大了AI的優勢,并且成功將AI的劣勢轉化為看點,是眾多創作者借鑒和學習的材料。而達成這種效果,無疑和俞白眉多年的商業片經驗息息相關,也是他尊重AI的體現。
07 賈樟柯《麥收》:成熟敘事之作
賈樟柯的AI作品依然鎖定為山西鄉愁。影片采用公路片的敘事手法,講述了人形機器人幫助一對老夫妻完成秋收的故事,是一部結構完整、運鏡扎實、視聽優質,極像標準電影的作品。
尤其從主題和制作來看,《麥收》在人文表達上更具深意,在AI運用上亦更加細潤無聲。
主題層面,故事展示了不同物種間的情感聯結和生活協作,對應科技助力于社會發展和彼此的相互共融與接納,比如機器人的手臂可以作為鐮刀、機器人也想用相機“記錄”自己。
制作層面,賈樟柯進一步用AI完善了鏡頭語言和人物情感細節。前者體現于鏡頭運動,比如展示推拉、搖移和升格;后者體現于新式“對口型”技術,讓機器人的口型與其說出的汾陽話完美契合,于細節見導演功力。
不言而喻,《麥收》一出,可能會鼓勵更多導演嘗試AI創作。
08 薛曉路《喵心歸處》:毛茸茸,心暖暖
動物表演一直是影視創作的課題之一,毛發渲染則是特效領域的課題之一 ,兩大課題如今在AI影視里有了共同的探索途徑,薛曉路的《喵心歸處》就是相關探索案例。
影片取材自真人真事,講述了人與寵物間的深厚情誼,同時揭示了生命的無常和尋找歸屬的主題——都市女生柯琳在陰雨天收養了小貓飛飛,二人相伴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某一天,飛飛意外走失,柯琳踏上了漫漫尋親路。最終發現,飛飛在老人桂珍的照顧下找到了新的歸屬。
整個故事充滿溫情,并且不失懸疑感和現實性,結尾讓人淚目。
難得的是,片中的小貓毛發柔順,搖頭擺尾甚是可愛,很像真實的生命體;結合雨水、陽光等環境細節品質,展示了AI對真實元素的處理水平,以及構架現實題材的能力。
09 張吃魚《最后的防線》:釋放硬科幻大場面
開心麻花的張吃魚本次沒有擇選擅長的喜劇類型,而是盡可能地用AI釋放了對于大場面、強情節的創意和想法。
《最后的防線》講述了災難中的人們通過打造機甲對抗高維生物攻擊的故事,片中的爆炸和戰爭場面十分震撼,而且“賽博化”還原了重慶的城市風格,充分發揮了 AI在強特效情節的處理能力和場景疊畫的加工能力 ,將已知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在看過國內導演的作品之后,大家也可以看看海外的AI影視作品。
同月, 首屆荒野星球國際探索影展暨意大利威尼斯AI國際電影節中國首展 在京舉行,獲獎作品 《山谷之花》《羅博機器人》《夜巡》《普羅米修斯探險隊》 與國內觀眾依次見面。
△ 片首屆荒野星球國際探索影展暨意大利威尼斯AI國際電影節
其中的《普羅米修斯探險隊》 非常亮眼 ,影片用黑白偽紀錄片的形式,探索了普羅米修斯遠征隊之謎,呈現了一場獵奇感十足的冒險之旅。
與《鐘馗:百鬼勿擾》一樣,影片在AI使用上揚長避短:
一方面,片段和鏡頭處理放大了AI的優勢,營造出奇幻創想的震撼感,尤其是異形融鬼怪般的“上帝”,令人倒抽一口冷氣;
另一方面,非高清手搖式的鏡頭畫面,隱藏了AI在細節處不夠精細的弱點,起到了藏拙的效果,同時增強了故事的神秘感、懸疑感和擬真感。
由此,亦希望有更多機會促進海內外創作者和科技人員積極交流,與AI共創價值,包括不限于藝術、科技、經濟等領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