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韋莊,決定杜甫草堂未來命運的最關鍵人物
成都杜甫草堂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不知有多少歷史的遺跡,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知有多少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化為灰燼,無跡可尋。成都“原裝”的杜甫草堂早已不存,它當初的模樣,只能出現在我們的想象中。然而,草堂原來的方位,尚有史料可考,有遺跡可循,這就為草堂的重建,提供了相對準確的歷史坐標。對于今天的參觀者來說,這是非常幸運的事。
杜甫在成都草堂寓居期間,草堂前那棵相傳已有二百年樹齡的楠樹,尚且在一場暴風雨中倒下,作為一座草堂,在漫長歲月的消磨中,更容易化作塵埃,仿佛從來不曾出現過一般。杜甫草堂的“生命”之所以延續至今,是歷史上眾多熱愛杜甫及其詩歌的有心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有一位最關鍵的人物,我們應該記住他的名字——韋莊。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長安杜陵人,唐末五代著名詩人,五代時期前蜀宰相。韋莊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唐末動蕩的社會現實,長篇敘事詩《秦婦吟》為其代表作,問世以后,即廣為流傳,是中國古代敘事詩的一座豐碑。韋莊還是一位著名詞人,與溫庭筠合稱“溫韋”。
唐朝末年,韋莊來到成都。因仰慕杜甫,他特意到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尋訪杜甫故居,并在杜甫故居的原址上重建茅屋。這件事在古文獻中有明確的記載——韋莊之弟韋藹,將韋莊的詩編為《浣花集》,并在《浣花集序》中寫道:“(韋莊)浣花溪尋得杜工部舊址,雖蕪沒已久,而柱砥猶存。因命芟夷,結茅為一室,蓋欲思其人而成其處,非敢廣其基構耳。”從杜甫離開成都草堂到韋莊在原址重建茅屋,已經相隔一百三十七年了。
我認為,在杜甫離蜀之后,韋莊訪杜甫故居之前的一百多年間,專程訪杜甫故居的人,肯定大有人在,譬如,晚唐詩人雍陶、鄭谷,就先后來過。但是,這些憑吊者,我們所知道的,畢竟很少,大部分人都沒有在歷史文獻中留下什么痕跡。至于在杜甫草堂原址上重建草堂者,韋莊無疑是第一人。
韋莊之后,草堂又沉寂了一百多年,才等來了北宋趙抃的造訪。此后不久,便是成都官員呂大防“作草堂于舊址,而繪像于其上”。南宋初,張燾又重建草堂。元明清三朝,草堂又經歷了許多次屢毀屢建,并形成越修建規模越大的趨勢。
對于杜甫草堂來說,韋莊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后世的有心人,確立了杜甫草堂原址的準確坐標。成都杜甫草堂能有今天,韋莊厥功至偉。
試想,如果沒有韋莊的重建,北宋的趙抃在杜甫離蜀三百年后去尋訪杜甫故居,將一無所獲,后來呂大防“作草堂于舊址”也無從談起,再往后一次次的重建和擴建,更是無從下手。韋莊重建杜甫草堂,在時間節點上,可謂正當其時,為后世的“接力”贏得了寶貴的機會。
我們還可以這樣假設:如果韋莊沒有在杜甫故居的原址上重建茅屋,還會不會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杜甫草堂景區?我認為,就憑杜甫在我國文學史上極為深遠的影響和極為崇高的地位,再加上杜甫在成都草堂寓居了將近四年的真實經歷,政府在成都建造一處杜甫草堂景區,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懸念的。至于選址,雖然以萬里橋為杜甫草堂的參照物,以杜甫詩中對草堂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的有關描述為依據,籠統地劃出一個較大的范圍并不難,但是,要鎖定一個具體的區域,就很困難了。杜甫詩云:“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保ā稇彦\水居止二首》其二)這兩句詩所說的范圍,其實是相當大的。重建杜甫草堂的選址,到最后拍板的時候,也只能想當然了,這就使重建的杜甫草堂在坐落位置上的可信度大為降低。況且,沒有歷史文獻關于歷代重修的記載,新修的杜甫草堂就缺乏歷史的厚重感,其文物價值也無從體現。由此可以看出,韋莊重建草堂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拜謁杜甫草堂的時候,最關心的問題是,茅屋是否建在最初的遺址上。在杜甫草堂景區里,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其實不是中軸線上的建筑群,而是杜甫的茅屋故居。如此重要的景點,還是應該有一個簡介的,但是沒有。后來,我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的官網上,找到了關于茅屋故居的簡介,摘錄如下:
由碑亭向北,經過一座木橋,就來到了恢復重建的杜甫故居。杜甫詩歌描繪的地理環境,較為準確,猶如地圖,所以被人們稱為“圖經”。因此,根據杜詩中有關草堂風物的描寫,重建后的茅屋基本還原了杜甫當年的成都生活場景,可以讓觀眾朋友們身臨其境地感受杜甫的詩意生活。而恢復茅屋的選址,則是根據史料記載明代“前祠后堂”的格局而確定的。(以下與選址無關,從略)
根據這一段話,我們可以認為,重建杜甫的茅屋故居時,茅屋最初的遺址的準確位置,已經無法認定了,重建的茅屋故居的位置,與杜甫草堂原址是存在誤差的。當然,這種誤差應該是比較小的,在我們心理上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一千多年間,杜甫草堂一方面經歷了許多次的毀棄和荒蕪,一方面又歷經了宋、元、明、清至今許多次的修葺和擴建,其中大規模的修葺擴建就有十四次。草堂的遺址,已經與后來一次次擴建的建筑物的遺址糾纏在一起了,要想找到最初的遺址,談何容易!后世如果不重修和擴建,最初的草堂遺址孤零零的,恐怕早就湮沒在歲月的塵埃里了。但是后世一次次的重修和擴建,又擾亂了我們今天對草堂最初的遺址的準確定位。也許,這就是重建杜甫草堂的選址問題背后的歷史真相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