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探月20年,且看嫦娥搞事業(下)
原創 兒博館 上海兒童博物館



骨碌
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嫦娥”工程的第二期——“落”。主角是兩位有“寵物”的嫦娥姐妹——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

懷中抱月兔 翩然落月宮
大家好,我是嫦娥三號!

嫦娥三號

骨碌
你創造了我國首次月面軟著陸的記錄,可真了不起呀!
要在月球表面安全著陸,內功、身法、筋骨可都少不了。我“內功”深厚,裝備了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加上28個不同方向的小推進器,可以根據情況隨時調節降落速度。

嫦娥三號

骨碌
哇,推力好大還能“無級變速”,比嫦娥一號、二號的490牛發動機要大上一個數量級呢!
畢竟我還抱著“玉兔號”,加起來“體重”可不輕。不僅如此,科學家還為我貼心設定了登月“秘籍”,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是主減速段,我利用變推力發動機全力剎車,將原來1.7公里每秒的速度減到0。接下來是快速調整段,此時我會通過主發動機和小推進器配合,將姿態調整到接近垂直月球表面,留一個小小的傾斜角度。

嫦娥三號

骨碌
為什么不直接調成垂直準備降落呢?
為了方便之后水平方向移動,避開可能有的障礙物。月球的地面有好多小型撞擊坑,而對我來說20厘米以上的凸起或者凹陷都算障礙物,一個“坑”都不能踩。一定得找一個平坦的著陸點。

嫦娥三號

骨碌
那要求真高,你怎樣來分辨障礙物呢?
降落相機和激光三維立體成像敏感器就是我的“眼睛”。進入接近段,隨著我的高度不斷降低,相機能以每秒10張照片的速度不斷拍攝月面照片,給我資料讓我自主調節避開大一些的障礙。在高度降到100米左右的時候,我會暫停下降,進入懸停狀態,在這10秒左右,我的“眼睛”們會更精確給月面做立體成像,幫助我找適合著陸的位置。

嫦娥三號

骨碌
只有10秒懸停,那計算得需要多快呀!我的心也跟著你懸起來了。
懸停的時候我還真發現了一個“坑”,趕緊邊下降邊躲開。避開障礙之后就到了最后一步,自由落體地著陸。

嫦娥三號

骨碌
那你會不會摔壞呀?
這要歸功于我的四條著陸腿,在著陸的瞬間足墊向外滑動,利用核心部件——緩沖拉桿的伸長和其他部件的變形,將落地的沖擊全部吸收,讓我不負眾望,穩穩地站在了月面上。接下來“玉兔號”順著軌道順利行駛在了月面上。你看,這是“玉兔號”在月球上給我拍攝的肖像照,我也給它拍了好幾張。

嫦娥三號


嫦娥三號月面巡視器和著陸器互拍照
(圖源:中國探月工程)

骨碌
你們渾身都金燦燦的呢。
這可不是為了漂亮,它能反射白天的強光,減小晝夜溫差。月面上白天和和黑夜的溫度相差超過三百攝氏度,多層保溫材料外衣,加上核動力電池“芯”,讓我們能休眠渡過廣寒宮漫長寒冷的月夜,等待著第一縷陽光灑下,繼續探測工作。

嫦娥三號

骨碌
你們的成果如何?
我肩負著“測月、巡天、觀地”的任務,在月面上大展身手。雖然“玉兔號”遇到了一些故障,路程定格在了114.8米,但是也在努力工作,提供了月球地質的很多信息。現在我還用月基天文臺持續觀測太空,為科學家們提供第一手資料。

嫦娥三號

月背首著陸 鵲橋傳佳音
大家好!我是嫦娥四號!雙胞胎姐姐圓滿完成科學任務,差點就沒我的出場機會了!最終科學家們決定迎難而上,給我升級了任務難度,也根據任務精心設計,使我“脫胎換骨”。我的著陸地點選定在了月球背面南極的艾特肯盆地內。

嫦娥四號

骨碌
月球只用一面對著地球,它的背面在地球上看不到,也沒有信號,你要怎么與地球聯絡呀?
知識卡片
月球的自轉周期與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周期是相同的,都是27.3天,所以月球總是以它的同一面面對地球。而地球上的人類基本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地球上發出的無線電波也無法傳遞到月球的背面,于是月球背面沒有來自地球的電磁干擾,是一片無線電波的“凈土”;同時航天器也無法通過無線電與地球直接聯絡。

月球總是以它的同一面面對地球
科學家們設計了“鵲橋”中繼衛星,它先于我被發射,在2018年6月到達了地月引力平衡點L2點軌道上,用4.2米的超大天線牢牢地對準我的位置,持續為我和地球之間的信息“牽線搭橋”。

嫦娥四號

“鵲橋”示意圖
(圖源:中國探月工程)

骨碌
這樣信號就不是問題了。月球背面的地形和正面好像不太一樣。
的確,月球的正面地形比較平坦,而月球的背面地形要崎嶇得多,高原深谷遍布。

嫦娥四號

骨碌
在月背著陸的難度與正面不可同日而語。
我的可著陸面積非常狹窄,只有姐姐的5%。所以科學家們嚴格控制了我的軌道精度,我還升級了自主避障能力。最終成功著陸,完成了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的壯舉。這是我傳回的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嫦娥四號

嫦娥四號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圖源:中國探月工程)

骨碌
你創造了好多人類首次,真棒!你也帶了月球車嗎?
是的,不僅帶了“玉兔二號”,還帶了一些植物種子和果蠅的蛹。進行了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棉花種子在月球長出了葉子!

嫦娥四號

骨碌
人類在月球的第一片綠葉!“玉兔二號”有什么發現嗎?
通過我肚子底下的測月雷達和尾巴上紅外光譜儀的數據,我發現腳下踏的月球表面原來像小蛋糕一樣,一層一層的。第一層是從月球表面到地下12米的細粒月壤,第二層12-24米,顆粒就大得多了,有好多碎石層和碎石堆,第三層24-40米是濺射物沉積和風化產物層。

玉兔二號

骨碌
到現在你已經走過多少距離了?
從2019年到2024年,我在月球上的足跡已經超過了1500米,還在不斷刷新月球車工作的時長記錄,我將超期繼續工作,給科學家們提供更多信息,揭開月球現在與過去的奧秘。

玉兔二號
骨碌小Tips
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的小資料
名字
嫦娥三號
嫦娥四號
體重
3780公斤
3780公斤
著陸器裝備
地形地貌相機、降落相機、月基光學望遠鏡、極紫外相機
地形地貌相機、降落相機、低頻射電頻譜儀、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
傳信使者
無
鵲橋中繼星
寵物
玉兔號
(140公斤)
玉兔二號
(135公斤)
寵物裝備
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粒子激發 X 射線譜儀
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
玉兔足跡
114.8米
超1500米
出征日期
2013年12月2日
2018年12月8日
發射場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火箭搭檔
長征三號乙
長征三號乙
登月時間
2013年12月14日21時11分
2019年1月3日
登月地點
月面雨海西北部虹灣
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內
命名:廣寒宮
命名:天河基地
主要成果
? 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軟著陸
? 獲得月壤和淺層月巖分層剖面圖
? 首次揭示月球雨海區火山演化史
? 發現一種全新的月球玄武巖
? 發現月球表面以上沒有水
? 國際首次月面觀測地球等離子體層
? 世界首次月背軟著陸
? 首次實現地月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據傳輸中繼
? 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
? 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
? 首次月表探測中子及中性原子
? 開展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
主要參考資料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月背征途[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
張巧玲.“嫦娥三號”任務及其初步科學成果[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7, 32(1): 85-90
紀錄片《中國探月——科普手冊》
國家航天局相關報導
撰稿:蟲子
原標題:《探月20年 且看嫦娥搞事業 2》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