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2歲仍筆耕不輟,顧冠仁琵琶協奏曲《青春》首演
作曲家顧冠仁創作過一大批民族音樂作品,與當代民樂發展同步,也見證了當代民樂成長。現年82歲的他,筆耕不輟,仍然保持著創作活力。
12月20日,一場以 “青春”為名的音樂會在上海交響音樂廳上演。音樂會集中演出了顧冠仁的四部琵琶協奏曲——《花木蘭》《王昭君》《飛天》《青春》,其中,《青春》是世界首演。
“協奏曲比較受聽眾喜歡。我想把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風格特色,與樂隊強大豐富的表現力組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顧冠仁是上海民族樂團的前任團長、終身藝術顧問,這場音樂會由姚申申執棒,特邀琵琶演奏家吳玉霞、楊靖參演,上海民族樂團的琵琶聲部首席俞冰、琵琶演奏家李勝男也有重要亮相。
左起:吳玉霞、楊靖、俞冰、李勝男
為了寫好琵琶協奏曲《王昭君》,顧冠仁曾沿著長江三峽采風,到過王昭君的故里秭歸縣。
顧冠仁記得,當地百姓談起她充滿崇敬,還留下許多美麗故事,“歷代有多種藝術形式表現王昭君,但都站在比較悲切的感情去描寫。我側重寫她為了民族和睦、為了邊境安定團結,自愿出嫁到邊遠地區的正能量。”
“顧老師早期彈琵琶,后來又寫琵琶,是一位勤奮專研、努力多產的藝術前輩。”吳玉霞2020年受上海民族樂團邀請演奏《王昭君》,曾多次在不同場域演奏、推介、解析、傳授此曲。在她看來,此曲的曲調通俗易懂,將琵琶的音聲之美、女性的柔美之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顧冠仁在演出現場
“我創作的起步階段,有幾首作品現在還被聽眾們喜愛著,比如《東海漁歌》《京調》《三六》。但我真正進入民族管弦樂專業創作的第一首作品是《花木蘭》,琵琶文曲與武曲兩方面的表現力,都得到充分的發揮。”顧冠仁說。
這首琵琶協奏曲根據《木蘭辭》創作,描寫了木蘭對家鄉、親人、和平生活的熱愛、以一擋十出征拼殺的激戰場面、脫去戰袍再換女兒裝的少女形象。
“我15歲開始演奏《花木蘭》。”楊靖說,《花木蘭》有女性的柔美秀麗,也有戰爭時的颯爽英姿,涵蓋了琵琶文武雙全的性格。演奏時,她抓住人物性格,通過琵琶豐富的技術、聲音、情感來表現木蘭,“這首作品是獨具風騷的。”
顧冠仁在演出現場
“北京冬奧會給我的感觸很深!那些年輕人朝氣蓬勃、青春活力,未來是屬于年輕人的,他們的精神值得歌頌和贊美。”《青春》是顧冠仁2024年的新作,由俞冰進行世界首演。
作品呈現了青年人的形象,充滿朝氣,可以聽到年輕人喜歡的歌曲音調,配器上采用了通通鼓、中東鼓等流行音樂中的常用樂器。這樣的風格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多見。
“這部作品的音樂語匯和當下審美吻合,既傳統又當代,體現了青春的純真、夢想與奔放,不服輸、不怕敗的精神,展現了琵琶的剛柔并濟。”俞冰說。
顧冠仁和四位演奏家謝幕
《飛天——禮贊古代浪漫與現代神話》是顧冠仁2021年重新開啟琵琶協奏曲創作的重要之作。顧冠仁曾前往敦煌了解風土人情,看到航天英雄乘著“神舟號”“嫦娥號”遨游太空、登上月球后,有了把古代飛天與現代航天英雄連結的靈感。
李勝男最開始接觸顧冠仁作品是在附中。那時,大型琵琶協奏曲不多,在學校演奏《花木蘭》是非常時髦的。進入樂團工作后,她第一次和顧冠仁見面是去拿樂譜,“顧老師和藹可親,給我的是手寫原稿。”她說,譜子上的每一個音符都是作曲家的心血,她有更強的動力把曲子演奏好,顧冠仁也反復給她講解、分析樂曲的情感與音樂處理。
顧冠仁在“海上樂談”
演出前夕,上海民族樂團“海上樂談”邀請顧冠仁和四位演奏家、指揮姚申申,帶來導賞活動《談彈國樂青春》,分享四部琵琶協奏曲背后的創排故事。
“海上樂談” 2019年以來每年與觀眾相約,去年實現內容、形式的雙重升級,與樂團展陳空間融合。今年,“海上樂談”陸續帶來《聽得見的中國色》《不一樣的你的國樂》《詩樂搖佩玉錚錚》《嗩吶邂逅風笛》《管中笛書》《云上東方》《笙臨奇境》《談彈國樂青春》等8場活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