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回饋老用戶卻是“殺熟”,媒體:套餐變套路運營商不能太短視
據《北京日報》報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運營商的套餐讓人眼花繚亂:說好的回饋老用戶結果卻是“殺熟”,推薦的優惠套餐開通之后資費反而水漲船高,想要取消訂購阻礙重重,合約期內運營商中途變卦不再提供服務……計費方式十分復雜,消費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
幾乎所有的手機用戶使用的都是資費套餐。按說套餐的服務內容、收費標準很清晰,不應該發生消費糾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某些運營商的基層機構或營銷人員,卻給用戶挖了不少“坑”,并誘導用戶入“坑”,侵害了用戶合法權益,增加了電信消費成本,亟待引起重視。
例如新聞中的張女士,收到運營商客服的電話,強調為回饋優質客戶,可以為她升級為每月198元的套餐,同時可享每月58元優惠。然而升級之后每個月的花費將近300元,經查詢得知,客戶以為的附贈權益,都是用錢換來的。因為有合約期,取消套餐很難。這就是典型的坑人把戲。
類似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究其原因是,運營商對基層機構和營銷人員缺乏嚴格管理,后者為了業績胡作非為,將電話卡套餐變成坑人套路,無視用戶的合法權益。對此,作為用戶要擦亮眼睛,不要輕易相信套餐推銷;作為運營商不能短視,對套餐加強管理;監管部門要強化監管。
之所以出現套餐變套路,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電信用戶增量空間變小,運營商只能從存量用戶入手改善業績。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及中國廣電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7.89億戶。新用戶拓展難度大,那么就想方設法對老用戶下手了。
比如原來資費標準低的套餐,運營商千方百計讓用戶升級。只要規范營銷,可以創造雙贏。然而,不少基層營業廳或營銷人員為了業績,對老用戶采取了“殺熟”方式,以“回饋福利”讓老用戶多花錢、“優惠”套餐暗藏扣費項目、不告知“有效期”單方面取消套餐等手段,坑害用戶。
即便用戶發現上當,維權過程一波三折,既耗費時間又增加成本。近年來,相關投訴比比皆是。這固然需要用戶提高防范意識,但“病根”在運營商,即為了短期業績,將用戶權益視為空氣,在套餐設計、營銷、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果運營商不加以規范,最終將會自釀苦果。
過去,很多用戶因為手機號碼變更會帶來不便和損失,不敢輕易更換運營商。但自2019年12月攜號轉網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重新挑選運營商。今年,僅浙江省就累計攜號轉網109萬用戶,申請通過率均超70%。那么企圖用套餐坑人、套牢用戶的運營商,遲早會被用戶拋棄。
每一家基礎運營商只有規范營銷和服務,尤其是善待老用戶,才能防止用戶流失、業績下滑。從某種程度而言,坑害老用戶的運營商,只會自毀形象,加快用戶流失。所以,運營商亟待規范套餐營銷,對營銷人員加強培訓管理,別讓國字頭企業的金字招牌毀在某些基層營銷人員手里。
有關方面也要對電話卡套餐亂象加強治理,別讓侵權行為損害行業形象和整體消費。如今,手機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而是網絡消費的最大入口,唯有保障用戶權益,才能做大消費“蛋糕”。作為用戶也要勇于維權,一旦發現被套路,應通過多渠道維權,讓運營商的套路失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