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報業同行齊聚上海觀察“AI+傳媒”,他們在觀察什么?
12月19日,2024中國報業傳媒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大會開幕,全國各地報業同行赴上海參會,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對傳媒行業內容創新和范式變革的深刻影響。
當今世界,人工智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對于傳媒業而言,AI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一觸即發。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課題組發布的《人工智能新時代新聞責任使命報告》顯示,目前全球10.2%的媒體建立相應機制,將人工智能引入生產流程,41%的媒體正在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鼓勵和支持部分新聞業務板塊應用AI技術。
或許AI現在還并不“完美”,但通過向AI提問、與AI協同工作,在雙向奔赴中,傳媒業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李蕓說得很直接:“擁抱AI不是一道可有可無的選擇題,更不是一道錦上添花的附加題,而是一道關乎媒體發展的必答題。”
中國主流媒體必然要擁抱AI。本次大會地點設在上海,原因也不難理解,上海在國內AI領域處于前列。從上海,傳媒同行可以率先體察AI賦能所擦出的火花。
19日下午,在大會同步舉行的“高質量發展上海行黨報大調研”中,全國報業同行從“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文化傳承與創新”、“新質生產力”三個層面,實地觀察上海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本。此處調研,展現了傳媒與AI融合發展的一個個現實切面。
發展新質生產力
上海正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高達3800多億元。在這座國際大都市,主流媒體已經與AI技術相互碰撞融合,在彼此賦能中向前向上。
這次全國報業同行調研的行程,其中一條線路前往上海中央科創區、商湯科技,這條線路與新質生產力緊密相關,是觀察AI賦能傳媒的絕佳窗口。
走進外形酷似“航空母艦”的商湯科技大廈,河南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張華軍對AI的落地場景很感興趣。他說,人工智能對傳媒業的深刻影響現在才剛剛開始,兩者將相互融合、賦能,最后的形態還有待科技界和傳媒界繼續探索。
商湯的AI技術已在產業、生活等多個領域應用。“以前我知道商湯,今天來看,確實很先進,他們在人工智能使用場景和行業的涉足很廣。”張華軍談道,“對我們傳媒業來說,AI也有很多可以應用的實用技術。”
廣州日報媒重點實驗室負責人申卉有相似的感受,她已在工作中與AI接觸。“我們已經試用一些AI放在媒體里面,現階段可能更多是一些作品秀,在AI應用初級階段,能產生一些新鮮的體驗。漸漸地,我們會更希望把AI作為工具,讓它真正為我所用。”
不少報業同行談到上海傳媒與AI融合的探索,得益于在人工智能產業上率先布局和技術積累,上海在AI大模型這條新賽道上跑在前列。
目前,上海報業集團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重塑生產機制。譬如,上報集團打造“融媒創新空間”、“AI數字人融媒創作平臺”,澎湃新聞推出“派生萬物AI辦公”“澎湃智媒音樂大模型”等算法,界面財聯社推出“財躍大模型”等算法,此類案例還有很多。
自2018年以來,上海已連續舉辦七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來。這幾年,上海AI規上企業從2018年183家增長到2023年的348家,產業規模從1340億元增長到超3800億元。2023年9月,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也在上海揭牌。此次調研,許多人談到創新需要智慧和勇氣。中央科創區位于上海黃浦核心濱水區,東鄰黃浦外灘金融集聚帶,西接徐匯西岸金融城,面積約1.92平方公里。張華軍說,把寸土寸金的土地拿出來搞科創,需要魄力,他相信上海的科創產業會蓬勃發展起來。
在大都市中心區域布局科創產業,如今已成為國際科創空間載體發展趨勢。根據規劃,黃浦區布局中央科創區,力圖將其打造成為上海科創版圖升級的“點睛之筆”、全球頂尖創新要素的“融匯之地”、前沿科技展示交流的“創新之眼”。
人民城市為人民
城市的核心是人。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賦予了上海建設新時代人民城市的新使命。
這次全國報業同行在上海調研,有一條線路前往上海人民城市實踐展示館、外灘·老市府,了解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實踐地的生動實踐。技術演進、時代發展,新聞宣傳的落腳點必須放在“人”身上。
黃浦江兩岸貫通開放以來,上海把寶貴的濱江資源用于城市功能塑造,讓原有城市肌理與新產業新業態融合發展,加速未來產業布局和創新生態營造,打造體現人民城市理念的濱江秀帶,為上海提升城市活力、發展動力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強大支撐。
上海人民城市實踐展示館位于黃浦江沿岸,楊浦區安浦路630號,共設五個主題展區二十五個專題展項。傳媒同行紛紛走進場館內,看到“人民城市·思想引領”的主題展區,以及“人民城市·上海藍圖”、“人民城市·上海實景”、“人民城市·上海實踐”等主題展區。
山西長治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弓永玲說:“上海盡管寸土寸金,但在人民城市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老百姓居住環境的逐步改善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老百姓的人均住房面積也在不斷擴大,還有一批批居民告別老房,相約新居,圓了‘舊改夢’,讓人充分感受到上海將‘住有安居’的理念落到了實處,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
讓一座城市“屬于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上海做了大量實踐。再舉兩個例子,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建有社區老年助餐場所1926個,其中社區長者食堂346個。2024年,上海將新增4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30個社區長者食堂,新建家門口服務站200個,完成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6000戶。
為了讓環衛工、快遞員、保安等城市一線工作者有舒適、實惠的住房,2023年上海籌集了1.1萬張“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2024年將再籌措供應床位3萬張以上。這些床位的月租金大都在500元-1000元之間。
文化傳承與創新
一個城市的建設發展既有硬實力,也有軟實力。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是硬實力,文化是軟實力。如果說硬實力讓一個城市更強大,那么軟實力讓一個城市更偉大。
很多人來上海,不僅感受高樓大廈、高架地鐵、人群熙攘,還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文化特色。上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在于文化上的吸引力和魅力。
這次全國報業傳媒同行調研上海百聯ZX創趣場、上海大世界,感受的就是大都市的文化傳承與創新。
百聯ZX創趣場位于享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美譽的南京路步行街,由原華聯商廈轉型改造而來,2023年1月開啟試營業。聚焦二次元文化,百聯ZX創趣場引入了大量全球品牌首店和旗艦店,現已成為年輕世代的線下社交場。
走進店內,“二次元”商品琳瑯滿目,人流熙熙攘攘,以年輕人居多。許多報業同行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商店內的模玩手辦、動漫周邊、原創卡牌和主題餐廳,并與店員交流了解年輕人的愛好。
“上海是個非常潮的城市,能夠關注、研究年輕人的喜好,及時創新轉型,打造二次元空間,吸引年輕人走到線下、走進實體店。這不僅體現了文化的創新,也是商業的創新。”南通日報社副總編、副社長周建江表示,“媒體人也要不停地學習,及時發現和了解社會新的興趣點,我想商業空間的變化對我們創新報道內容和方式也有一定啟示。”
作為“70后”,潮聞天下傳媒(浙江)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磊坦言對潮流文化接觸不多,在參觀過程中,他表示“刷新了我的一些認知”“有些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李磊認為,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媒體尤其要緊追創新的步伐。他介紹,浙報集團從兩年前開始布局AI大模型,2023年對外推出了傳播大模型,深度介入內容生產、用戶輔助等業務。比如潮新聞里有一個潮奔奔AI助手,用戶和它對話,可以獲取文旅、經濟信息等。不過,AI對媒體的賦能尚未充分發揮,在很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訓練完善。
上海大世界創始于1917年7月,至今已有107年歷史,曾經是“遠東第一游樂場”,是百戲雜陳的演藝場。“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海”,這句廣為流傳的口號,是上海市民及游客對大世界的贊譽。現如今,上海大世界也是年輕人聚集的潮流地。
大世界演藝消費集聚區建成后,集聚環境式駐演音樂劇《Lizze麗茲》、沉浸式推理音樂劇《小說》等20多個演藝空間,全年演出量超過1萬場,成為全國演藝空間最密集、演出形態最豐富、演出場次最多的演藝文化地標。
每次駐場音樂劇散場后,年輕的觀眾們常常不會直接離開,而是蹲守在位于寧海東路的大世界后門,等待自己喜歡的演員下班后一起合影、獻花,在音樂劇圈,粉絲將其稱為“SD文化”(SD指Stage Door,演職人員通道)。
“看到了好多新玩法,還是很開眼界的。”調研的過程中,現代快報技術總監周曉翔表示,不論是二次元空間還是小劇場,其提供的服務都依賴于實地體驗,給線下經濟的創新發展帶來很多啟發。
周曉翔也已走上探索和運用AI之路。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手機上專門的一屏AI APP,21個APP用于視頻生成、文本處理等不同功能。“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升生產力,是必須要擁抱的新方向,現在還不鉆研,未來一定會被別人淘汰。”
或許,此次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報業傳媒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大會,是第一次全面掀開了“AI+傳媒”的序幕。但毫無疑問,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有了這次全國范圍的合作交流,AI與傳媒的融合,必將更快、更好地探索推進下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