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臨港新片區:國際再保險功能區登記保費規模突破100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從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方面獲悉,12月19日,臨港新片區國際再保險功能區登記保費規模突破100億元,提前達成全年任務目標,再保險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高質量發展優勢加速形成。
截至12月19日3時,國際再保險功能區分出業務登記規模119.8億元、分入業務登記規模39億元,合計158.8億元。
據悉,根據《關于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金發〔2024〕16號)文件要求,多家保險、再保險機構已與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實現系統對接,其中14家機構實現分出業務系統對接,21家機構實現分入業務系統對接,正逐步導入全量再保險分出和分入業務信息。
2023年6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細則》,臨港新片區以“臨港速度”全面啟動國際再保險功能區建設,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
澎湃新聞記者在12月初召開的2024滴水湖新興金融大會上了解到,自2023年6月以來,臨港國際再保險功能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首家國際分入保費規模超20億元的案例,推動首批專業再保險機構入駐,實現首單場內全流程再保險交易。滴水湖金融灣國際再保險中心大廈也正在建設中,將打造中國版“勞合社”。
作為首批入駐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外資保險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永強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里可以看到更多的交易伙伴,我們也會有更多的業務機會,這是100%的事情。”
其同時強調,臨港提供了包括再保險交易中心在內的一系列基礎設施,“比方說這里的數字化平臺可能是目前領先的,臨港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我們保險公司現在是特別看好臨港的。”
“勞合社得益于起步早,100多年前起源于交流和談判的模式,今天我們更多地要依賴于數字化,而且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所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機構,大家現在都很關注中國市場。”鄭永強說。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精算系系主任曾旭東教授近日也談到,要建設國際再保險中心,需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含三個核心要素:首先是保險與再保險機構,它們是整個生態的基石,為各類風險提供了保障;其次是實體企業;第三是高校和科研機構。
曾旭東同時強調,未來的發力點在“數據”。“對保險以及再保險企業來說,數據是核心資產,從風險定價到業務拓展,歷史累積數據都能提供有力的參考。保險機構之間天然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核心數據。所以,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再保險生態需要一個較為統一的數據基座作為物理基礎。”
其認為,上述三個要素通過一個統一的數據基座相互支撐、協同發展,必然能打造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再保險生態系統,為實體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