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圣人的遲暮:康熙的最后十五年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這位8歲登基的紫禁城第二位主人,已經55歲。在那個平均壽命不到40歲的時代(根據《中國歷史上的國計民生》統計,在19世紀前半葉,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在33-37歲。康熙時期,估計也不會比這個數字好多少),康熙已經是一位走向人生暮年的老人了。
然而這一時期,世界局勢,波濤洶涌。
《圣人的遲暮:康熙晚年的帝國變局》書封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康熙晚年,正是世界各國波瀾壯闊發展的階段。幾年前英國已經完成“光榮革命”,安妮女王在位,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并完成,對王權的限制與制衡更加圓熟。東印度公司準備在東方大展拳腳,蘭開夏的紡織工廠欣欣向榮,產業革命已在呱呱墜地的前夜。
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執政已半個世紀有余,法軍在歐洲大陸與多國聯軍為爭奪西班牙王冠的支配權連番苦戰,孟德斯鳩從波爾多法學院畢業,伏爾泰即將升入大學,啟蒙運動的浩蕩大潮即將掀起。
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進入深水區,傳統貴族勢力大為削弱,一個帝制國家即將走上新的軌道。
而此時的大清帝國,雖處于盛世,卻潛藏著諸多危機。汪恒老師的《圣人的遲暮:康熙晚年的帝國變局》,就是以康熙四十七年的木蘭秋狝為切入點,深入康熙的最后15年,去分析盛世華章下隱藏的暗潮洶涌。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這個秋天,輝煌的盛世之下潛流暗涌,有一些是玄燁能夠看到的,有一些卻還不曾察覺,或只有一些隱隱約約的感知,看得并不真切。——《圣人的遲暮》(P23)
康熙晚年面臨著嚴重的錢糧虧空問題。書中提到了幾點原因,第一就是戰爭的消耗。康熙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收臺灣、遏制沙俄擴張、親征準噶爾等戰爭,耗費了大量的錢財。
尤其是親征準噶爾部,消耗巨大。康熙與準噶爾部進行了長期的戰爭。準噶爾部在噶爾丹敗亡之后,并未分崩離析,而是虎視眈眈盯著東南方的繁華世界。康熙深知邊疆安全的重要性,多次親征準噶爾。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康熙御駕親征,大敗噶爾丹。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又一次遠征噶爾丹。
然而,在戰爭指揮中,康熙接連犯下了三個嚴重戰略失誤,幾乎斷送了整個帝國西陲。準噶爾部如受傷的猛獸,邊疆危機愈發嚴重。帝國邊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康熙的精力也逐漸衰退,應對外敵時顯得愈發吃力。這不僅對帝國的安全構成了威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除了對外作戰消耗巨大,財政崩潰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官員的腐敗。
清朝官員俸祿低,國家缺乏預算,財政政策混亂,官員貪污腐敗,挪用公款,加征稅務以滿足私欲。而真正壓垮國家財政的,有可能是康熙“南巡”的花費。他讓蘇州織造李煦、江寧織造曹寅(曹雪芹祖父)負責接駕,二人虧空國庫籌集費用,其他地方官也紛紛效仿,導致虧空像瘟疫一樣蔓延。
當然康熙為解決此問題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他面臨著諸多困難。他曾對清正廉潔的事情很看重,平定三藩后處理了很多貪官污吏,提拔清官。然而,到了統治后期,他開始驕傲自滿,對貪污腐敗問題異常縱容。
當科臣郝林上奏提到各省錢糧虧空問題時,康熙帝卻自信地認為可以從寬處理,不更深求。這使得錢糧虧空問題在康熙朝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而一拖再拖的官員腐敗問題,也深刻影響到了他對繼承人的選擇。
兩廢太子九子奪嫡
得益于影視劇的普及,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故事廣為流傳,但事實上,真實的歷史往往比影視劇更復雜。
康熙兩度廢立太子胤礽,過程非常曲折。第一次廢太子正是在《圣人的遲暮》所關注的康熙四十七年。
太子胤礽狂妄不羈,殘暴任性,對大臣和兄弟恣意實施暴行,對兄弟漠不關心,特別是在十八阿哥病重時表現得薄情寡義。此外,他還交接大臣,行為不軌,有逼康熙退位取而代之的嫌疑。這些行為讓康熙對他徹底失望,于是宣布廢黜太子。
然而,太子被廢后,諸皇子紛紛結成同黨,爭奪太子之位。其中皇長子胤褆、八阿哥胤禩表現最甚,這讓康熙深感局勢不穩。為穩定大局,康熙先是幽禁了皇長子胤褆,之后于康熙四十八年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同時冊封其他皇子為親王、郡王和貝勒,以平衡眾皇子。
但胤礽復立后,“太子一黨”成員又開始按捺不住活躍起來,甚至為已經定性的索額圖鳴冤。要知道索額圖可是太子的舅舅,康熙對他有諸多不滿。早在六年前,康熙就已經下令賜死幽禁中的索額圖。現在“太子一黨”要為索額圖翻案,直接觸碰了康熙的逆鱗。老皇帝認為“太子一黨”在策劃讓他盡快退位,于是再次廢黜胤礽,將其囚禁在咸安宮內。
封建王朝立儲被稱為“國本”是國之大事,短短兩年多時間,康熙兩度廢立太子,對帝國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方面,它引發了皇子們之間更加激烈的爭斗,使得朝廷陷入混亂;另一方面,也讓康熙在晚年對繼承人問題充滿了憂慮,影響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在這個背景下,一場“九子奪嫡”的大戲,正式開演。
九子奪嫡的過程激烈殘酷。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自成一派,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結為同盟,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為“八爺黨”。太子被廢后,各方勢力輪番上陣,你爭我奪。
大阿哥胤褆進諫康熙處死胤礽,三阿哥趁機打小報告,八阿哥胤禩則被大臣們視為最佳繼承人選。然而,康熙對皇子們的爭斗極為反感,對表現突出的皇子進行了嚴厲處置,大阿哥被圈禁,八阿哥被剝奪爵位,三阿哥也被圈禁。最終四爺胤禛,繼承大統也就是后來的雍正皇帝。
九子奪嫡的起因復雜多樣。首先,太子立得太早,而康熙在位時間太長。胤礽兩歲被立為太子,當了三十多年太子卻遲遲看不到繼位的希望,心態逐漸發生變化,開始胡作非為。其次,康熙太能生而且長壽,他的兒子們成年后進入官場,建立了各自的“小圈子”,有了政治資本和人脈資源,自然有了奪嫡的心思。再者,康熙在第二次廢黜太子之后,對于儲君的人選和立儲的方式上猶豫不決,搖擺不定,這更加激發了皇子們奪嫡的熱情。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對帝國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場爭斗使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派系斗爭激烈,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穩定和政治的清明。同時,也讓康熙在晚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無奈之中,他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來處理皇子們的爭斗,無暇顧及國家的其他重要事務。
圣人遲暮困境重重
總的來看,康熙的晚年過得非常不平靜,作為君主他面臨著重重困境。
九子奪嫡讓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老皇帝雖有心整頓,卻深感力不從心。財政方面,錢糧虧空成為帝國肌體深處的毒瘤。貪污腐敗之風盛行,官員們在寬縱之下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脂民膏。
康熙對財政分配體制的堅持,在弊端早已暴露的情況下仍然不愿意調整,這既是統治集團內心不安全感的折射,也是他老邁年高的直接體現。此外,外敵威脅始終存在,但他在應對外敵時也顯得愈發吃力。
康熙晚年充滿了孤獨與掙扎。褪去帝王光環后,他滿是無奈和無力。萬人之上的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此刻,他卻覺得自己無比渺小。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一生,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自己為國家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
據說,康熙晚年多次號啕痛哭,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也是悲哀的一生。他為國家的長治久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卻在晚年面臨著家庭和國家的雙重困境。他的孤獨與掙扎,讓人感慨萬千。
《圣人的遲暮:康熙晚年的帝國變局》很精準地把握了康熙晚年的心態變化,作者汪恒是資深媒體人、文史研習者。
雖然是一本通俗讀物,《圣人的遲暮》卻格局不小。不僅展現了康熙在遲暮之年的種種境遇,還對人性、命運和歷史進行了深刻思考。不禁讓人感嘆,即使強如康熙大帝也無法逃脫命運的擺布。
歷史容易激發人的假想欲望,但研究越深入越透徹,容得下假設的余地就越小。——《圣人的遲暮》(P256)
從康熙晚年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一位“圣主”遲暮下的無能為力,他好像是一頭衰老的猛虎,尖牙還在卻已經松動,虎爪還能嚇人,但也不再鋒利。
哪怕是8歲登基,14歲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的康熙大帝也抵不過時間的消磨。他也有著普通人的情感需求和掙扎。權力的爭奪使得親情變得脆弱,父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凸顯了人性的復雜。
康熙晚年所處的時代,世界各國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變革的階段。而清朝在康熙盛世的表象下,卻潛藏著諸多危機。一個國家要想在歷史的長河中持續發展,就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吸收先進的科技和文化,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
借由汪恒老師的《圣人的遲暮》一書,再次審視這段歷史,足以以史為鑒,保持更清醒的認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