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椰獎揭曉,海影節憑什么能做華語電影國際樞紐?
文|椰子
基于各方努力,海影節已進入第二個5年,“出入海”亦從海內外影人、影片、產業交流,深耕至人才回流培養,夯實了產業建設地基,愈發接近華語電影國際樞紐的品牌定位。
海生萬象,光映未來。
12月10日,第六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海影節)在三亞正式閉幕,官方“金椰獎”的各大獎項正式揭曉。
格魯吉亞影片《神來電》榮獲最佳影片、塞爾維亞電影《78天》榮獲評委會大獎、瑞士與法國合拍的《狗的審判》導演利蒂希亞?多施榮獲“金椰獎”最佳導演,其他來自秘魯、智利、印度、美國、挪威、比利時、阿根廷、菲律賓、新加坡等地區的電影摘得最佳編劇、最佳紀錄片等單項獎。
△《神來電》榮獲最佳影片
△ 塞爾維亞電影《78天》榮獲評委會大獎
△《狗的審判》導演利蒂希亞多施榮獲金椰獎最佳導演
由董子健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我的朋友安德烈》則順利斬獲最佳華語貢獻和最佳視效兩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受矚目的華語電影。
△《狗的審判》導演利蒂希亞多施榮獲金椰獎最佳導演
2018年12月,海南全島作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在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舉措下,以“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為目標的海影節應運而生,并且視角涵括國際,以電影產業發展“出入海”為建設方向。
如今,基于各方努力,海影節已進入第二個5年,“出入海”亦從海內外影人、影片、產業交流,深耕至人才回流培養,夯實了產業建設地基,愈發接近華語電影國際樞紐的品牌定位。
作品維度看,本屆電影節收到來自全球117個國家的報名影片,國際影片占比達77.5%;
人才培養維度看,以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阿里影業集團主辦的“海納圓桌對談”及“海納計劃·國際青年導演短片集”展映活動為例,活動圍繞如何構建支持青年導演成長的良好內容生態展開探討,側重于扶持海外留學歸來的青年導演,進而持續探索優質華語電影出海。
正如阿里影業集團總裁李捷所言,未來中國華語影壇需要有商業片理想、國際視野的青年導演,拍出受全世界觀眾喜愛的中國電影。
01 影人交流:呂克?貝松與蘇菲?瑪索帶來分享
重磅級海外影人分享一直是海影節的重要環節,本屆亦不例外。
大導演呂克?貝松和“法蘭西玫瑰”蘇菲?瑪索在分別擔任“金椰獎”故事長片單元評委會主席和“終身成就獎”頒獎嘉賓之外,講述了獨屬于自己的光影故事。
呂克?貝松以《從編劇出發談電影制作三重奏》為主題,分享了對于故事、演員、制作和AI的觀點。
△呂克貝松在現場分享自己的觀點
他強調故事是電影的核心,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時表示:“我一直都不需要考慮去取悅誰,拍電影就是我想表達自己,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拍電影。”
就像畢加索繪畫時專注于自身感受一樣,電影創作者應講述自己的故事,保持初心,不必過分在意觀眾看法。
而演員則是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他認為“每個演員都是不同的,需要花一點時間來建立和演員之間的友誼,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了解他的生活。”
制片方面,呂克·貝松深刻認識到,資金對電影制作的重大意義,在募集資金方面,也有著獨特的思路和方法。
以《第五元素》為例,他突破常規,向全球發布通告,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創作者參與其中,最終成功籌集到所需資金。
△由呂克貝松執導的科幻電影《第五元素》
另在拍攝進程中,他嚴格把控預算,每一筆開支都經過謹慎考量,力求合理且必要,參與制作的130多部電影僅有一次超出預算,這種嚴謹的態度為電影的成功提供了堅實的經濟保障。
以及在制作團隊構成上,呂克·貝松認為文化背景多元的團隊更具優勢,藝術無國界,不同國家人員合作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作為當下的熱點,呂克·貝松也聊到了AIGC對電影行業的影響。
在他看來,AIGC只是工具,在支持等方面可發揮作用,但難以創造獨特劇本,他鼓勵年輕導演正確看待,將其視為輔助工具。
蘇菲·瑪索以主講嘉賓身份亮相了主題為“人生與銀幕:以勇敢之心表達藝術”的深度對話活動。
△ 蘇菲瑪索在現場 表達了從影以來的成長與收獲
她從女性創作者的身份和視角,結合《初吻》《當愛變成習慣》《勇敢的心》《母女情深(LOL)》等作品為例,表達了從影以來的成長與收獲。
△蘇菲瑪索導演的電影《當愛變成習慣》
她認為,表演不僅是角色詮釋,更是個人風格的獨特彰顯。電影片場的成長歷練,使其得以環游世界,體驗百態角色,進而深化對表演的摯愛與領悟。
而從演員轉型為導演中,她更注重于作品中展現女性角色的多元性與情感深度。
展望電影未來發展,蘇菲·瑪索認為數字技術、虛擬現實等雖會對電影創作與觀影體驗產生影響,但終究只是工具,無法替代藝術創造力與人類情感的核心地位。
以及,電影創作關鍵在于創作者的敏銳感知與對生活的深刻洞察,技術應為藝術表達服務,助力電影展現更為豐富多元的魅力。
02 產業交流:版權交易與AI成焦點
產業交流同樣是海影節關注的主要組成單元,在這方面,版權交易與AI成為了焦點。
以本屆電影節的“金椰論壇”:國際影視產業文化交流論壇”為例,基于”全球視野下的版權創新與產業新生態”的主題,當地的領導和嘉賓圍繞自貿港政策如何助力國際版權合作、影視產業生態建設及數字技術賦能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試圖為全球影視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新的路徑和解決方案。
現場,領導和嘉賓共同啟動了“創意中國·國際版權交易平臺”。該平臺的啟動致力于為全球影視產業版權交易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平臺,促進影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金椰論壇現場,領導和嘉賓共同啟動了創意中國國際版權交易平臺
以及,在當前數字時代,AI技術的迅猛發展正為影視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通過數字版權鏈DCI體系等技術和標準的推廣應用,更好地加強影視作品及其他創意作品的版權保護,數據版權管理機制將推動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孫寶林在致辭中指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已成為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文化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孫寶林
本次論壇旨在促進國際影視產業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全球影視產業繁榮。
他提到,電影產業體現國家或地區的工業與文化軟實力,版權交易是國際影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在當前數字時代,AI技術的迅猛發展正為影視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通過數字版權鏈DCI體系等技術和標準的推廣應用,更好地加強影視作品及其他創意作品的版權保護,數據版權管理機制將推動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
在此次論壇的簽約環節中,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海南分中心與中華版權服務有限公司促成5部中國影視劇與西班牙的授權合作意向,推動了跨國文化交流與合作。
具體說來,在各位嘉賓的演講中,既有相關公司展示AI領域成果,如生態合作、產學研合作、AI項目及動畫短劇等,表示AIGC前景廣闊且公司將推動科技與影視融合;
也有公司試圖通過打造IP形象及系列文創助力園區品牌建設,重視版權登記與文化傳播;
還有機構通過“基金+基地+運營”模式助力短劇出海,或者指出數字版權產業發展與問題。
在國內嘉賓探討之外,西班牙嘉賓卡洛斯·莫雷諾、石默然分享了西班牙版權市場的情況。
△西班牙嘉賓卡洛斯莫雷諾在現場分享了西班牙版權市場的情況
近年來,西班牙影視產業憑借《看不見的客人》等作品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其版權市場呈現出流媒體平臺崛起、國際化合作深入、技術革新加速向數字化轉型等趨勢。
△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劇照
同時,中西電影版權合作存在文化差異、版權保護法律差異和競爭加劇等挑戰,但也充滿機遇,如西班牙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和中國文化貿易扶持政策為雙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環境。
03 創作者交流:強化國際合作與青年人才培養
創作者作為產業的基石,從中堅力量到青年人才培養,跨文化交流及國際合作都是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器。
中堅力量方面,在開幕式論壇上,壹同制作總制片人錢重遠分享從《狼圖騰》到《誤殺3》的經歷,指出合拍形式從“請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豐富了電影元素。他認為中國合拍市場前景良好,未來將加強國際合作。
△壹同制作總制片人錢重遠分享從《狼圖騰》到《誤殺3》的經歷
阿里影業集團總裁李捷介紹公司引進片成果,如《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周處除三害》等票房優異,他指出觀眾觀影需求多樣化,引進片對中國電影市場意義重大,希望海南成為引進片政策高地。
△阿里影業集團總裁李捷介紹公司引進片成果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焦宏奮認為合拍是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尋求共同故事結構與情感表達。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焦宏奮分享觀點
他闡述了合拍的商業投資、故事性合作和政策引導三種方式,強調要講好合拍故事。
制片人、監制單佐龍提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分三步:登上世界頭部電影節舞臺、實現全球商業上映和海外發行、在合拍中融入國際元素。
△制片人、監制單佐龍提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分三步
他特別提到由畢贛導演,易烊千璽、舒淇主演的《狂野時代》目前雖未制作完成,但已經拿到非常高的全球發行保底價格,這兩天不斷有國際主流發行商找來開價,準備預購這部電影,充分證明國際市場對這一類型的中國電影有相當強勁的信心。
國際知名主持人奧利弗·格朗讓回顧中法合作歷程,以《城市之間》為例,強調海南取景潛力。
△國際知名主持人奧利弗格朗讓回顧中法合作歷程
他介紹法國電視臺對電影產業的投資模式,以及其協會在促進中外合拍方面的作用,希望海南和法國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
青年創作者方面,在由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阿里影業集團主辦的“海納圓桌對談”及“海納計劃·國際青年導演短片集”展映活動中,阿里影業集團總裁李捷介紹,“海納國際青年導演發展計劃”于兩年半前發起,旨在為海外留學歸來的華語青年導演提供發展機會,目前已有45名導演加入,導師包括張藝謀、黃建新和江志強等。
該計劃通過大師班、進劇組學習等方式,為青年導演提供更多機會。
從“海納計劃”中脫穎而出的青年導演張裕笛則表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能引起大眾情感共鳴的作品更易獲得認可,海外創作者多通過電影節打磨劇本,而國內提供了更多與出品方交流的機會。
現場還放映了《不存在的戀人》《綠色食品》《大廚》《鯨》等國際青年導演的作品,給大家看到了他們的才華和能力。
總的來說,從產業上游到下游,歷經6年,海影節在各個方面的步步努力下,形成了自己的規模和標簽,期待下一屆活動為電影行業帶來更多能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