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讀書憶往懷恩師葉嘉瑩先生
2008年,還在上高三的我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葉嘉瑩先生的講座,便用周末短暫的閑暇時間到燦然書屋尋找葉先生的書和她提到的詩詞作品集。除葉先生的書,還買到一本宣紙線裝的再造古籍《溫庭筠集》。葉先生講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細致入微,引起我對古典詩詞的深入興趣,彼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寫信給葉先生,不僅談及受她影響對詩詞的一點粗淺的理解,還提到如果葉先生的書也以正體直排方式刊印,或許更能保留古典文學質樸真淳之美。沒想到,很快收到了葉先生的回信:
有青年同學喜愛古典詩詞,我很高興。以前我也曾要求出版社用繁體直排印我的書,出版社以為那樣會使同學們敬而遠之,所以就改為簡體橫排了。早期上海古籍出版我的《迦陵論詞叢稿》就是繁體直排的。
信是用電腦打印的,葉先生特意選用了正體字,并在落款處補上了手寫的簽名“迦陵”。當時,我在社團負責校刊《芳草》的編輯工作,上面有我分享讀葉先生著作的文章,便寄呈了一冊《芳草》,不久又收到了葉先生的覆信。兩封來信的信封都是葉先生親筆手寫的,可見并非助理代筆。
葉嘉瑩先生的覆信信封
葉先生的講座和著作以及這兩封簡信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彼時高中分文理,作為理科生且幾乎確定報考物理和數學專業的我將“漢語言文學”寫入第一志愿,并在數月后被中文系錄取。對葉先生的著作喜愛至深,以至于入學軍訓時還攜帶了這冊1982年出版的《迦陵論詞叢稿》。
《迦陵論詞叢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剛上大學時我讀不懂這本書,為此輾轉聯系葉先生的助理可延濤老師,因而有機會到葉先生家旁聽她給碩博士生開設的詩詞讀書班。葉先生日常隨和而慈祥,但討論學術問題時嚴格而直率,我經常由于因襲并不可靠的舊說而被葉先生逼問到不知所措,這個過程督促我翻閱了百年間唐宋詩詞研究的經典著作并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葉先生把主要精力奉獻給了詩詞教學和普及工作。有專家提出不宜高估葉先生的學術成就,當然,對任何人的學術成就都要據實評價,哪怕像錢鍾書、程千帆這樣的知名學者也要以同樣客觀的尺度加以衡量。以《迦陵論詞叢稿》而言,該書初版首印一萬冊,兩年內售罄并再次加印,當屬葉先生影響力最大的著作之一。在梳理學術史和不斷涵詠閱讀后,我逐漸理解了其中蘊含的學術志業和文化信念。
葉先生在該書后敘中提出的古典詩歌具有感發生命的作用這一核心理論,是延續《毛詩序》“六藝”以降直至王國維“境界說”的詩教傳統,符合文學生成-傳播現實的原創理論貢獻。在修訂再版時,這篇后敘被移至開篇,題為“古典詩歌興發感動之作用(代序)”,成為葉先生“興發感動說”最經典的表述。
更重要的是,自古以來,文學評論多為“高明者”的“獨斷之學”,缺少對作品的細微解析和對觀點的深入論證。但任何學術觀點都必須經過論證,如果不做論證而只是寫些直覺性的詩文評論,即所謂“愚者千慮”也“必有一得”,只是“幸運”而已。葉先生在西方向海外學生和讀者講解中國文學,不能使用傳統中國“不言自明”的文論術語,必須借用文獻爬梳、邏輯分析乃至引用理論工具形象地闡說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因此書中各篇文章對相關作品做出了具體深入的分析和討論。這種論證傾向在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初見端倪但沒有成形,下半葉的前三十年也推進不大,因此這本書尤其是其中《拆碎七寶樓臺——談夢窗詞之現代觀》一文在海內外引起的巨大反響,連同葉先生1979年回國以來的教學工作對1980年代興起的中國人文學術話語建構和范式重塑起到了卓越貢獻。甚至可以說,是葉先生將古典詩詞鑒賞工作真正提升到學術研究水平。
最初通信時,葉先生84歲,我17歲,此后,葉先生陪伴我的學術和人格成長16年。晚近,葉先生感到時間緊迫,努力將古典詩歌的吟誦傳統傳遞下來并盡力修訂年輕時講課錄音整理成的文稿。去年春節,新冠感染后葉先生僅低燒半日就康復了,所以我潛意識里總堅信葉先生一直會在,永遠不會離開……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中的葉嘉瑩先生
但11月24日下午,百歲的葉先生還是舍棄我們前往詩人和詞家的世界去了。葉先生終于見到了自己鐘愛的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李商隱、溫庭筠、南唐二主……回國四十余年間,葉先生以“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的信念,憑一己之力為中華民族重新埋下了古典詩詞的種子,然而今天,我們永遠地失去了一位殷切教導和以身作則的老師,難以計數的讀者自此失去了他們心中人格的楷模和文學的明燈。
六天以后,叩別了葉先生,我回到南開校園,在葉先生位于西南村的寓所和迦陵學舍門前駐足。我曾有幸收到過葉先生賜贈的共七冊著作,不僅扉頁有葉先生的簽字,其中還寄寓了葉先生對晚輩的殷切期望。葉先生慈祥的面龐總浮現在眼前,悠揚的吟誦常回蕩在耳畔,想起這些,我仍會不禁落淚。重新拿起這冊《迦陵論詞叢稿》,心情才稍平靜一些:紀念葉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拜讀她的著作并傳承她的事業。葉先生沒走完的路,我們要替她走完,將來還會有機會見到葉先生的,我們必須無愧于葉先生的教導。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