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明查研討會”落幕,共話合作應對虛假信息與“腦腐”
現場圖
12月12日,在由澎湃新聞與復旦大學教育部國際傳播聯合研究院共同舉辦的首屆“全球明查研討會”上,近百位海內外知名媒體從業者、事實核查的優秀實踐者、研究假新聞和深度偽造技術的專家學者和技術公司大咖、國際機構及商業平臺的負責人,就共同因應AI時代的全球虛假信息挑戰,分享案例、激蕩腦力、凝聚共識,探討抗擊“深度偽造”與提升媒介素養之道。
澳門大學傳播學講座教授、美國北卡大學終身教授趙心樹發表主旨演講
本次研討會上,澳門大學傳播學講座教授、美國北卡大學終身教授趙心樹以《點讀主導的選擇螺旋——假訊息與爛訊息的社會、心理和數學基礎》為題發表主旨演講,深入講解了讀者主導傳播機制中的螺旋數學機制、娛樂市場機制和情緒放大機制對信息的驅動作用,強調了讀者主導市場的大環境。他指出,在這個環境之下,由于互聯網的速度,由于參與者的擴大,假信息這種現象從量變到質變,形成一個很可能對人類成長造成危險的境地。對此,他建議,首先要加強基礎研究,厘清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信息之間的關系,清楚“個人選擇信息如何影響到整個社會”這一問題的答案;其次要加大對事實核查工作的投入,要對事實核查提供制度幫助,且要重視讀者的力量,“讀者的作用、接收者的作用不可忽視,必須把他們的力量正面化,把這個力量充分地利用起來,為我們集體的信息的健康化做貢獻。”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力奮發表主旨演講
隨后,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力奮帶來題為《事實的失序——事實核查與全球“信息操守”》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事實的困境就是人類生存的困境,事實和觀點的壁壘正在模糊,“任何良善社會,必須維護作為公共品的事實和優質信息。優化市場運行、降低溝通成本、推動社會與科學昌明,我們從事實核查開始。”
主旨演講之后,來自美國、巴西、尼日利亞、泰國、中國(包括香港、澳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和媒體從業者齊聚一堂,展開對話。
“后真相時代”的破局之道:媒介素養提升
在“后真相時代”,信息爆炸,虛實交雜,讀者如何從蕪雜的海量信息中識別出虛假信息?媒介素養不容忽視。第一個圓桌論壇主題“后真相時代,我們如何加強媒介素養”,聚焦提升媒介素養的經驗和方法。
泰國MCOT電視臺確定與共享中心經理兼事實核查員佩拉蓬·阿努塔拉索特發表講話
泰國MCOT電視臺確定與共享中心(Sure and Share Center)經理兼事實核查員佩拉蓬·阿努塔拉索特(Peerapon Anutarasot)介紹了“確定與共享中心”十年的發展歷程,除了發布圖文視頻的核查報道外,中心還聯合魔術師、博物館開展線下活動,并通過開辦展覽、與學校合作等以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虛假新聞的生成和識別方式。
尼日利亞事實核查組織FactCheckHub負責人奧佩耶米·凱欣德發表講話
尼日利亞事實核查組織FactCheckHub負責人奧佩耶米·凱欣德(Opeyemi Kehind)介紹了尼日利亞事實核查組織的發展情況,強調要建立適應性(resilience),通過前往社區開展線下活動,以及拓寬線上廣播、網站等多元發布渠道對尼日利亞的公眾進行媒介素養教育。FactCheckHub還與技術平臺合作以開發工具,對媒體專業人員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進行事實核查的培訓。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周睿鳴分享內容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周睿鳴以新聞從業者與新聞教育者的雙重身份,分享了“事實核查的中國之路”。他通過介紹三個代表性事實核查項目——“澎湃明查”、騰訊“較真”以及 “有據”——來展示主流媒體機構、商業互聯網公司和社會力量在中國事實核查初創期的努力和成就,并強調了中國事實核查實踐背后宏觀因素的重要性。同時,他也借用“數字新聞素養(Digital news literacy)”的概念指出,除了事實核查本身,也要留意到擊破不實信息的環境是什么。
巴西事實核查組織Lupa CEO娜塔莉亞·萊亞爾分享內容
巴西事實核查組織Lupa CEO娜塔莉亞·萊亞爾(Natalia Leal)分享了其組織在提升媒介素養方面的方法論,包括借助平臺互動、為中小學提供媒介素養教材以及開發數字游戲平臺和教育模擬助手等,她指出,多種教育模式都會根據巴西多元化的文化和當地需求量身定制。
隨后,澎湃新聞編委吳挺主持了圓桌討論環節,與上述發言嘉賓展開對談。
圓桌討論環節
在被問及生活與工作之間的交叉時,幾位嘉賓都不約而同地指出信息過載以及核查員的心理健康問題,認為事實核查工作需要兼顧趣味性與專業性,同時在公眾教育與心理健康方面尋求平衡。
在談及如何保持事實核查線上線下的平衡時,奧佩耶米表示要優先處理對社會影響最大的錯誤信息,娜塔莉亞認為除了事實核查本身也要注重培養下一代的批判性思維。
最后在“合作”這個議題上,佩拉蓬表示,各國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政策改進,共同抵御虛假信息的傳播。周睿鳴則強調“要出圈、跨學科,走出新聞學的問題”,實現線上與線下行動的配合。
道阻且長:事實核查的理論探索與實踐路徑
第二個圓桌論壇以“全球事實核查報道的理論與實踐”為題,討論事實核查領域的最新研究以及事實核查機構的工作機制,側重學術視角對事實核查實踐的關照。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閆文捷分享內容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閆文捷的研究以“中國公眾的事實核查觀”為題,關注中國社交媒體環境下公眾的心理機制,以及事實核查的糾偏效果,強調了中國社會情境中的經驗條件。這項研究基于問卷調查數據,揭示了公眾對事實核查的好感度、熟悉度與使用頻率間的關系及其特點,探討了新聞消費習慣和媒介信任對中國公眾事實核查觀的影響。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副所長戴麗娜分享內容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副所長戴麗娜基于政策研究經驗,回顧了歐盟從2015年開始在機構設立、行業自律和立法等方面的應對虛假信息的系統性措施。她指出,歐盟建立了新聞數據庫和數字媒體觀察站,推動行業自律的改進和事實核查賦能。研究強調,歐盟治理重點在于選舉相關虛假信息,與我國虛假信息生態存在差異,但這種綜合治理經驗為我國提供了有益借鑒。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主任、專業應用教授李文介紹內容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主任、專業應用教授李文通過線上參會介紹了浸會大學事實查核中心的成立,并在發言中特別強調生成式人工智能對事實核查的雙重影響。他提出,事實核查機構還需提高其獨立性和公信力,可以通過公開資金來源、遵循國際事實核查網絡(IFCN)準則來建立公眾信任和避免外來干預。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創新實驗室主任、教授王辰瑤線上參會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創新實驗室主任、教授王辰瑤線上參會,帶來題為“作為方法和形式的事實核查”發言,她強調,事實核查應貫穿新聞生產全流程,為此,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對事實本身的理解、對信息環境的理解和對工具、技術、方法、數據素養的掌握。
隨后,“澎湃明查”編輯陶亞迪主持了圓桌討論環節,與上述發言嘉賓展開對談。
圓桌討論環節現場
幾位嘉賓交流了對“事實”的理解。閆文捷認為事實核查強調新聞真實性,但需結合背景與整體視角來解讀真實性。王辰瑤和戴麗娜從新聞的角度進行了詮釋,王辰瑤認為事實是在一個具備新聞操作性的狀態下,“存在一個特定的時空關系當中的事物狀態”。李文補充指出,事實應具有客觀性、可驗證性,并可能因時間或空間變化而演變。
談及“澎湃明查”的開放網站(www.factpaper.cn)和浸會大學事實查核中心“流動應用程式”這類眾包式事實核查的機制,閆文捷認為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提出優化建議,但強調了專業與公眾的互動關系,“專業事實核查者的結論更易被公眾接受,但普通用戶的參與也不亞于專業人士”,因此要協調好二者的角色平衡。王辰瑤表示,不管是辟謠平臺還是事實核查機構,當前環境中,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應對虛假信息問題,不應在標簽或身份上做切割,要在行動的過程當中形成事實核查認知上的共識。戴麗娜指出,需要跳出傳統媒體時代的思維,把行動主體擴大到更大的范圍,也建議關注和受眾之間的有效互動。
圓桌最后,幾位專家分享了各自對未來學界和業界互動的期待。閆文捷指出,搭建一個穩固的機制來促進即時性和轉換性互動對未來事實核查效度至關重要。王辰瑤和戴麗娜都表示,要讓更大范圍的公眾參與到事實核查行動當中。李文建議學界和業界共同制定行業標準或實踐指引,提升事實核查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挑戰與機遇交織:AI技術與虛假信息防治
作為科技發展的最前沿,AI正處于人類創造力與技術濫用之間的灰色地帶,加劇了虛假信息的傳播,引發全球范圍的思考與廣泛討論。第三場圓桌論壇以“AI技術與虛假信息的傳播和防治”為題展開討論。
騰訊新聞“較真”平臺主筆丁陽介紹項目
騰訊新聞“較真”平臺主筆丁陽介紹了“較真”項目的成長之路,“較真”通過技術賦能實現謠言治理的規模化、精細化和迅捷化,涵蓋謠言發現預警、識別鑒定、辟謠生產和研究科普四個環節,并且推出了包括小程序、H5頁面、短視頻在內的多種產品形態。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錢振興介紹環節。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錢振興介紹了復旦大學多媒體智能實驗室,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圖像、視頻及音頻的偽造檢測,并開發了針對AIGC生成內容的識別平臺。在虛假新聞檢測方面,研究結合事實證據推理、傳播路徑分析以及新聞內容模式識別,探索了大模型的應用潛力。他同時指出,當前實驗室還面臨戰如數據集構建困難、模型可解釋性不足、泛化能力差和時效性問題。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系教授湯景泰發表講話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系教授湯景泰帶來了“計算宣傳和美國大選的問題”為題的發言,稱隨著生成式AI的應用,2024年美國大選中出現了多模態謠言和候選人形象娛樂化的顯著特征。人工智能嵌入選舉官僚系統挑戰了民主程序的可靠性。他強調,虛假信息的處理不能脫離國際政治博弈視角,應從“武器觀”角度理解其生成與傳播,這為事實核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澎湃新聞數據新聞部副總監兼主編呂妍介紹中
澎湃新聞數據新聞部副總監兼主編呂妍介紹了團隊如何通過AI賦能創作,如AI海報、視頻及數據可視化等,AI提升了新聞生產的效率與創新,同時通過互動內容和問卷調查跟蹤公眾對AI的態度變化。
弗吉尼亞大學數據科學學院助理教授何杰茜分享內容
弗吉尼亞大學數據科學學院助理教授何杰茜(Jess Reia)強調了數據治理的重要性,并概述了事實核查發展的四個挑戰與機遇:建立有效的監管框架、增強信任和問責制、推進技術和教育發展以及促進跨國合作,以應對AI和虛假信息帶來的全球性問題。
隨后,在“澎湃明查”編輯鄭淑婧的主持下,鳳凰衛視編委、鳳凰網總編輯鄒明也加入與上述嘉賓的對談。
圓桌對話環節
對于AI的實際應用場景,丁陽分享了使用AI工具進行事實核查的經驗,指出,通過讓ChatGPT評估答案可信度和利用AI搜索提供信源鏈接,可以更有效地排除虛假信息。呂妍強調了AI在影視化內容生成上的潛力及其在新聞應用中的挑戰,“雖然國產AI工具在生成復雜鏡頭方面表現出色,但在新聞場景中應用有限,因為新聞要求真實而非虛構。”何杰茜從數字治理角度分析,AI為重新審視和想象其應用場景提供了機會,但各國需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監管框架,確保技術進步的同時維護數字正義。
錢振興認為,“未來的社會可能不是去檢查什么東西是假的,未來的社會可能是去保證什么是真的”。湯景泰認為AI對虛假信息的影響應放在人類社會結構轉型背景下考量,它不僅改變了傳播模式,還嵌入人際關系,導致信息真實性驗證更加復雜。
幾位嘉賓在圓桌最后交流了對于AI技術在信息領域應用前景的態度。湯景泰和何杰茜都表示悲觀,但何杰茜也強調應對AI的潛力保持謹慎。錢振興則認為,“從個體來說完全沒必要悲觀,在你的有生之年都不會看到AI的大腦會超過人的大腦結構的復雜程度。”鄒明表示,全球明查研討會的召開讓他從悲觀態度轉為樂觀,他也從媒體角度對事實核查未來之路提出了一些建議并強調:媒體責任重大,防治虛假信息需要依靠技術,并且形成全社會的共識。
本次研討會中,許多嘉賓都提到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評出的2024年度詞匯:“腦腐”。這一詞匯形象地描述了當今數字信息時代,尤其是虛假信息泛濫帶來的信息負擔和認知困擾。面對如此環境,與會嘉賓一致認為,虛假信息在當下AI時代帶來的挑戰日趨復雜化,只有通過跨國、跨界、跨領域的合作,才能更有效應對這一威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