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威廉·莫里斯作品來滬,看英國現代設計先驅及其“朋友圈”
“年少輕狂的我,曾立下壯志,要用美去改變世界,乃至更多。……”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一樓臨展廳入口處,伴隨著一段英國現代設計之父威廉·莫里斯的自白,“與美為期:威廉·莫里斯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展12月12日起開啟了在上海的展程。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設計師、詩人、工匠、社會主義活動家。他擅長壁紙、地毯、家具等眾多領域的創作,作品風格自然清新、優雅質樸,具有濃郁的中世紀與鄉村田園風情。即使你可能不知道威廉·莫里斯其人,但也一定見過他設計的,已成為構成英式風格視覺元素的壁紙。澎湃藝術在現場看到,展覽精選了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的123件(套)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緊密相關的典藏珍品,呈現1890至1920年間,威廉·莫里斯引領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威廉·莫里斯(1834-1896)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展覽現場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設計師、詩人、工匠、社會主義活動家。他出身富裕,早年在牛津大學學習神學。后來受到中世紀藝術和文學的啟發,投身于藝術與設計領域。他擅長壁紙、地毯、家具等眾多領域的創作,作品風格自然清新、優雅質樸,具有濃郁的中世紀與鄉村田園風情。在設計理念上,他強調實用與美觀的結合,注重材料的天然質感和手工技藝。其代表作品包括“紅屋”,這一建筑成為工藝美術運動的標志性成果。
此次在上海展覽的展品中包括多幅威廉·莫里斯的珍貴設計手稿及其設計的生活用品,呈現了威廉·莫里斯倡導的設計理念及個人生活哲學。展覽也通過展示眾多莫里斯追隨者的精美作品,呈現同時代威廉·莫里斯的“朋友圈”及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藝術家與設計師群像。
“作為皆因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而誕生的博物館,此次是世博會博物館與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的第二次攜手。”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文濤在現場說,“出于自身定位,設計類的展覽一直是世博會博物館的關注重點,在設計之都的上海舉辦這個展覽也是恰到好處。期待通過這次展覽,能激發觀眾對于美好生活需求的反思,保持對于捕捉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敏感,讓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分為四個部分,對應四個展廳空間,每個空間都運用不同色彩,呈現富有層次感的布局。第一空間為序廳“緣起”,概述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起源與代表人物,其中展示的威廉·莫里斯“茛苕”壁紙設計圖手稿不可多見。第二空間“靈感”篇章圍繞“自然與鄉村”“信仰與崇拜”“東方的靈感”這三個核心主題向人們展示工藝美術運動的創作起點。第三空間“制造”篇章圍繞“復興手工藝”“手工與機器”“協會與制造商”“復古的浪漫”這四個核心主題展現了要讓設計師們成為材料與成品之間媒介的理念主張。第四空間“社會”篇章則圍繞“教育與女性解放”“運動的推廣”“工藝美術之家”這三個核心主題彰顯了工藝美術運動的核心在于社會教育。
展覽現場
從威廉·莫里斯珍貴手稿看其設計精神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起源于19世紀下半葉的英國,當時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傳統手工藝受到極大沖擊。一方面,工廠生產的產品粗制濫造,缺乏美感與品質。另一方面,裝飾藝術被繁瑣的維多利亞風格所主導,過于浮夸且脫離實際生活。在此背景下,一批藝術家和設計師開始反思工業生產對藝術與設計的影響。他們倡導回歸手工藝傳統,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結合,主張為大眾創造美觀而實用的物品。其中, 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和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是這場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次展覽展出了威廉·莫里斯的多幅設計手稿及其設計的生活用品,從平面圖案到紡織品、從室內家具裝飾到建筑外觀,再到書籍裝幀的精美設計,全系列展現了威廉·莫里斯“為大眾創造美觀而實用物品”設計理念。
序廳正對入口展示的是威廉·莫里斯“茛苕”壁紙設計手稿(右)和“茛苕”壁紙樣品(左)
步入展廳,序廳正對入口并列而置的是威廉·莫里斯“茛苕”壁紙設計手稿和“茛苕”壁紙樣品。大自然一直被工藝美術者視為至高力量的存在,是創作者的靈感源泉。威廉·莫里斯設計的這款茛苕葉是基于對自然的仔細觀察而非模仿,圖案可重復編排。莫里斯希望它可以為印刷商提供配色準則,體現了設計與制造之間的密切關系,這種關系是工藝美術運動的特征之一。
展覽現場 維多利亞時代的織物
在兩件“茛苕”壁紙作品一側,展示的是一件繁復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花朵圖案織物。“通過對比威廉·莫里斯的茛苕設計和附近織物的反差,觀眾可以直觀看到工藝美術運動的基本追求和設計原則,即‘刪繁就簡,以美為真’。”世博會博物館展覽策展人俞華蕾介紹說,這一點不僅展示了威廉·莫里斯對工藝美術運動的深遠影響,也是對威廉·莫里斯個人生活哲學的深刻體現。
俞華蕾表示,威廉·莫里斯的設計手稿保存不多,此次展覽呈現了多幅威廉·莫里斯手稿,非常難得,它們也是莫里斯設計和美學理念的直觀反映。除了序廳的“茛苕”壁紙設計手稿,觀眾在展覽中還可以看到“埃文洛德”印花棉布設計圖、“雷德卡 ”地毯設計圖等幾幅莫里斯手稿。其中“Evenlode(埃文洛德)”是以一條英國河流來命名的,其圖案源自波斯(今伊朗)和17世紀意大利的天鵝絨;“雷德卡 ”地毯設計圖中柔和的色彩則來源于中國的傳統地毯的溫和色調。
展覽現場 威廉·莫里斯手稿 “埃文洛德”印花棉布設計圖 1883年 紙本黑色粉筆、水粉畫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覽現場 “草莓小偷”家居紡織品(上) 莫里斯設計 莫里斯公司,制造商 倫敦制造,
約1883年 靛藍拔染木刻印花棉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相較于珍稀的莫里斯手稿,展出的“草莓小偷”家居紡織品則是莫里斯更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因此它被置于展廳顯目位置,向往來觀眾昭示著莫里斯圖案的典型風格。這件紡織品使用亞洲的植物染料靛藍印制,莫里斯非常欣賞這種染料所呈現的顏色深度和細節清晰度,親自監督了這件紡織品的首次制作。他避免使用現代的煤焦油染料,他認為這種染料會產生“可怕的顏色,粗糙,烏青且廉價,是每個有品位的人都會厭惡的”。“草莓小偷”因此成為威廉·莫里斯最著名,也是商業上最成功的紡織品圖案。
“草莓小偷”家居紡織品 莫里斯設計 莫里斯公司,制造商 倫敦制造,約1883年 靛藍拔染木刻印花棉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呈現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藝術家與設計師群像
作為一場設計改良運動,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興起,影響了一大批藝術家、設計師與工匠,也為后來的美國工藝美術運動、歐洲新藝術運動奠定了基礎。展覽除了展出莫里斯作品,呈現莫里斯對工藝美術運動的深遠影響,也呈現了同時代威廉·莫里斯的“朋友圈”及其追隨者等眾多藝術家、設計師群像。威廉·莫里斯與他們之間存在縱橫交錯的人物關系,其中有他的摯友如拉斐爾前派的愛德華·伯恩·瓊斯、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有他的親人如女兒梅·莫里斯,有他的同事、后輩、追隨者如查爾斯·沃塞、麥凱·休·貝利·斯科特、約翰·亨利·迪爾等。
威廉·莫里斯人物關系
展覽大量呈現了包括查爾斯·沃塞、約翰·亨利·迪爾、威廉·德·摩根等在內的其追隨者們的各類精美作品。通過這些作品,也可感知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隨者是如何于自然、歷史、宗教與東方文化等主題之中采擷設計的靈感之光。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鸚鵡圖案瓷磚板設計圖 威廉·德·摩根設計 紙本水彩畫
展覽現場 盤子 約翰·皮爾森設計、制作 倫敦制造,1890年 壓花雕刻紅銅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覽現場 扶手椅 厄內斯特·吉姆森設計 薩珀頓制造,約1905年 車削紫衫木、更換的燈芯草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覽現場 瓶 威廉·德·摩根設計 倫敦制造,1888-1898年 亮彩陶器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約翰·亨利·迪爾(1859年-1932年)是英國設計師,曾接受威廉·莫里斯的培訓。從青少年時期作為店員和設計學徒開始,迪爾逐步晉升為莫里斯公司的首席圖案設計師,設計了掛毯、刺繡、墻紙、彩色玻璃以及地毯。展出的約翰·亨利·迪爾的“貓頭鷹”壁毯以其生動的自然景象,細膩地捕捉了工藝美術運動中自然之美的靈動與精致,成為展覽中的一大亮點。
這幅壁毯圍繞著蜿蜒的茛苕而設計構建,與莫里斯設計的茛苕壁紙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畫面描繪貓頭鷹棲息在一片葉子上,而它的獵物一只鷓鴣(畫面最右下角),在警惕地窺視。茛苕背景以玫瑰、金銀花、矢車菊、郁金香和樹葉為襯托。莫里斯公司還為該商品提供了設計和材料套裝,可供購買者在家中自行繡制。
展覽現場 “貓頭鷹”壁毯 約翰·亨利·迪爾設計 弗朗西絲·巴蒂刺繡 莫里斯公司制造, 約1898-1900年真絲錦緞刺繡、棉背襯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貓頭鷹”壁毯 約翰·亨利·迪爾設計 弗朗西絲·巴蒂刺繡 莫里斯公司制造, 約1898-1900年真絲錦緞刺繡、棉背襯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覽中也呈現了大量查爾斯·沃塞的設計手稿與設計作品,如“貓頭鷹”壁紙和紡織品設計圖、“燃燒的心”紡織品設計圖、“鳥棲枝頭”設計圖、座鐘、桌子等。
座鐘 查爾斯·沃塞設計 W.H.廷吉,W.C.巴克,卡梅勒、庫斯公司制造 約1903年
鑄鋁、局部紅銅上鍍金、鐵制條飾、黃銅和鋼制機芯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查爾斯·沃塞是英國建筑師和設計師。沃塞在設計上受到馬克穆多和莫里斯的影響。他擅長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偏愛自然風格。展出的“貓頭鷹”壁紙和紡織品設計作品是他在莫里斯去世一年后創作的,在植物和鳥類主題的畫面中,以簡練的線條為主,青綠配色,體現了莫里斯的設計原則。
展覽現場 “貓頭鷹”壁紙和紡織品設計圖(左) 查爾斯·沃塞設計 1897年 紙本鉛筆、水彩畫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貓頭鷹”壁紙和紡織品設計圖 查爾斯·沃塞設計 1897年 紙本鉛筆、水彩畫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出的另一幅紡織品設計圖上繪有一排母獅、棕櫚葉和大朵橙色花朵,這幅作品也是沃塞最具代表性的紡織品設計之一,這種圖案排列形式讓人聯想到來自波斯(今伊朗)或古埃及的飾帶。獅子曾在那里被當作神來崇拜。左上角一小方格的深藍色背景,用于展示設計的另一種配色方案。
展覽現場 紡織品設計圖 查爾斯·沃塞設計 1918年 紙本鉛筆、水彩畫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紡織品設計圖 查爾斯·沃塞設計 1918年 紙本鉛筆、水彩畫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對后世影響,對生活美的發現
作為19世紀英國著名的社會主義活動家之一,威廉·莫里斯關注社會公平與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希望勞動者是快樂而有尊嚴的,也試圖通過設計來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審美品位。由此,本次展覽展品多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涵蓋了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隨者的印染圖案設計、圖書、家具以及受其設計理念影響的現代家居產品。在欣賞這些設計藝術作品的同時,參觀者不僅能夠洞察產品從構思到成品的全過程,還能理解工藝美術設計師連接藝術、手工藝與工業的橋梁作用。
展覽現場
這些作品全面反映了在工業新技術初興的時代背景下,負責任的設計師們是如何深刻思考與實踐的,以及他們如何推動現代工業與生活的和諧融合,引領發展方向。
展覽現場
展覽對于當下意義幾何?館方期待,通過這次展覽能激發觀眾對于美好生活需求的反思,以及對簡潔生活與美好需求之間平衡的無限探索。
造景點“紅屋”
看完展覽走出展廳,參觀者不僅可以與包括“紅屋”在內的造景點打卡,整個參觀動線還將自然而然引導參觀者走進世博會博物館常設展廳,進一步探尋與威廉·莫里斯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世博會的170多年的歷史故事。
此次展覽于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4月6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