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州柳琴戲首次來到上海,《窯灣往事》里有百年非遺和文化
江蘇徐州,華夏九州之一,北國鎖鑰、南國門戶,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賈云集之所。大運河流淌千年,滋養出內涵深厚、千姿百態的運河文化。位于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的窯灣,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聞名全國的水鄉古鎮。一出新編戲《窯灣往事》,講述了運河古鎮的歷史,也傳遞著徐州的人文風俗。
12月11、12日,《窯灣往事》在上海天蟾逸夫舞臺上演。一個來自蘇北魯南大地的劇種,讓觀眾感受到了“拉魂腔”的獨特藝術魅力,以及大運河文化、邳州運河船工號子的非遺文化風情。
《窯灣往事》劇照
創作演出這部戲的劇團,是來自徐州的江蘇柳琴劇院。而他們所演繹的柳琴戲,是一個兩百多年歷史的劇種,因其唱腔有拉魂動魄的魅力,民間一直稱其為“拉魂腔”。在魯、蘇、皖、豫四省接壤交界的廣大地區,民間曾有“三天不聽拉魂腔,吃飯睡覺都不香”之說。1950年代初,江蘇徐州市柳琴劇團建團前夕,根據其主要伴奏樂器柳葉琴,決定把劇種改稱為柳琴戲。1954年上海舉行華東區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期間,與會的專家學者一致認可了這一名稱,各地相關劇團也隨之改名為柳琴戲劇團。
“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的柳琴戲,唱腔高亢華麗,體系完備,融會了當地的民間音樂及毗鄰地區的劇種音樂。徐州作為南北交匯之地,使柳琴戲的唱腔既有南方劇種的柔美低回之美,也有北方劇種的陽剛粗獷之氣。
只是,自1954年之后,柳琴戲再也沒有大戲來過上海。而這一次,作為徐州本土文化的一張名片,江蘇柳琴劇院創作演出、徐州演藝集團出品的《窯灣往事》,展示了這個劇種在新時代的演出面貌。
《窯灣往事》劇照
《窯灣往事》講述一代代窯灣人沿著運河走南闖北、開拓進取,鑄就了獨樹一幟的商幫文化和“運河第一古鎮”的輝煌。全劇由知名編劇羅周任劇本指導,華春蘭任編劇、著名昆曲藝術家石小梅任導演。采取雙線結構,借助現代古建筑修復師時揚的視角,揭開一段塵封的古鎮記憶,以及運河女兒青鸞的傳奇人生,呈現出大運河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整部劇力求傳統與現代的并存,在傳統柳琴戲舞臺呈現的基礎上,追求更精致化、唯美化、意境化的呈現,并涵蓋了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國家級非遺項目江蘇柳琴戲和市級非遺項目邳州運河船工號子。
《窯灣往事》劇照
劇中飾演青鸞的演員張晶介紹說,《窯灣往事》自創排以來歷經兩年有余,自己已經演出該劇數百場,自己非常喜歡這個人物,感覺和角色之間已經如同家人。“這個人物角色有柔美感、撕裂感、挑戰感。為此我在唱腔和表演風格上也有所突破,打破了我們地方劇種以往的形式。之前我扮演的女主角,唱腔基本在80到100句左右,而這次的青鸞,光唱腔就有237句。希望能做到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根。”
來自江蘇柳琴劇院的主創分享《窯灣往事》幕后故事
江蘇柳琴劇院院長韓梅表示,劇院自1958年成立至今,第一次帶著大戲來到上海演出,意義特別。既是來參加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申報演出,也是希望讓更多上海觀眾了解柳琴戲、喜歡上柳琴戲,同時也是用方言傳遞著徐州的人文歷史、文化風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