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什么上了年紀后,越來越不喜歡聯系老同學了?
陳奕迅歌中唱道,“為何舊知己,到最后變不成老友”。
人到中年,許多人會驚覺自己與昔日同學的聯系越來越少。曾經純真深厚的校園情誼,在不同的人生軌跡下逐漸消磨。是忙碌的生活讓彼此無暇顧及,還是歲月改變了心境,抑或是年歲漸長讓人更加內斂,不再輕易表露情緒……澎湃問吧發布圓桌,邀請大家一起聊聊曾經的那些“最佳損友”,如果可以,有空常聯系!“終不似,少年游”
- 01 -
@Gun girl:聯系過幾次,發現大家都變了,找不到以前相處的那種感覺了,所以就沒必要再聯系了。
- 02 -
@澎湃網友JVjiyq:中年時期在自己的行業或領域里有了穩定的社交圈子,這些圈子與職業發展、生活需求緊密相連。與老同學之間共同話題逐漸減少,他們或許不了解你工作中的新挑戰,你也難以融入他們的家長里短。舉個例子,一位從事金融行業的中年人和從事藝術創作的老同學,很難在專業領域找到共鳴。
- 03 -
@Mr.Hsu: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大異”越來越多、“小同”越來越少。吃過的人間教訓越來越多,大家都學會了把自己保護好,防御大于放開。
澎友回復@澎湃網友QfYvAf:同意,就像長大的枝葉不會再回頭生長一樣,聯系也不過是兩個層面上的溝通,相見不如懷念。
澎友回復@澎湃網友Vzi6ri:相見不如懷念,說得好,一種境界。
- 04 -
@澎湃網友N7zmMz:我是78級的,我們同班大學同學年齡懸殊,大的已經70有余,小的也已經60出頭。雖然現在也才去世了一個,但是時光荏苒,應該過不了多久就要出現隔一段時間就報一次噩耗的狀態。大學同學群早就沒啥共同語言了,唯一可以讓群主有事可干的就是報噩耗,與其叫做同學群,不如叫做催命群,這也太討厭了,果斷退群。
- 05 -
@半日浮生:年少時的輕狂、青春期的悸動,在凌亂紛繁的生活中慢慢褪色,大部分人都寧愿把它們珍藏在心底,只是在夜深人靜之時,或是心靜如水的午后才會偶然擷取,去對抗眼前的茍且。
“心有余而力不足”
- 06 -
@澎湃網友Vzi6ri:主要是精力不夠,缺少那份熱情,而且一個人如果習慣了獨處,也不愿意打破寧靜。
- 07 -
@神的魚兒:我感覺是我變了,以前喜歡跟朋友出去玩,每到假期就神采奕奕,現在只想躺在家里,什么話也不想說。
- 08 -
@山有木兮卿無意:此問題只需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每天下班后要輔導孩子功課、照顧年邁父母的生活起居,周末還要處理工作事務、陪老婆孩子……
- 09 -
@西瓜可樂味:人到中年,精力大不如前。面對各種社交場合和人際關系的維護,容易感到疲憊,不如就不聯絡了。
- 10 -
@午夜南瓜會變馬車:總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沒時間敘舊,漸漸地就生疏了,此后無論如何總覺得很難再開口,生怕打擾。
“本不是,久行人”
- 11 -
@12點16分:還有一種可能吧,中年終于明白自己是誰,為什么而活做變動做減法和精簡。
- 12 -
@哦,原來是這樣:沒有共同話題+當年就并非哥們。
- 13 -
@廣州小市民:不喜歡老同學的粗俗,偶爾一桌二桌聚會,東聊西聊,發現他們喜歡口無遮攔、不加抑制,有時候還刻意扭曲少年往事,雖然沒啥惡意,卻總是停留在膚淺的生編亂造上,并且幾乎每個人都迫不及待爭先恐后地表達這些膚淺的東西,從來沒有人認真地探討人生,認真聊聊那些有思考的東西,反正就是嘻嘻哈哈、胡亂說話,就像一群在院子里撲騰撲騰的雞。
- 14 -
@紙袋玫瑰:老同學過得比我好,她就像一面鏡子,看著她我總能望見失敗的自己。
- 15 -
@澎湃網友bqqQBz:我認為,朋友的陪伴本身就是階段性的,不是越來越不喜歡聯系老朋友,而是與老朋友的這段關系淡了或者說結束了,這也無關中年還是少年,都是這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