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年終策劃|縣城,不是逃避現實的桃花源
奔向2025,成為自己的光。一年又快過去了,在2024年年底的時候,我們邀請互聯網大廠長工、待業海歸、不想躺平的金融女、逃離大城市的年輕人,向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方朝暉、上海師范大學語言學副教授王弘治、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黎明、繪本作家寂地四位作家、學者分別提問這一年他們所關心的問題,看看他們如何回答。
王弘治:縣城是我長大的地方,有我很多熟悉的人,回到那兒去就是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對于每個人來說,這像一個人生的港灣。
黎明:我自己就是一個縣城青年,在我的學生時代考學來到省會,后來又到超一線城市。
寂地:今年五月,我和丈夫自駕去了西藏,車開了三十幾天,一直開到中國邊境的普蘭縣。那個地方好安靜和諧,被美麗的雪山包圍著,物價很低,氣氛非常悠閑,早晚的光線特別美。我當時覺得那個地方,簡直就像是我的精神歸宿,甚至覺得一輩子都在這樣一個地方安安靜靜地生活也很好。
王弘治: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我們覺得城市的一切是現代文明,它帶有一種原罪,所以大家紛紛跑到西藏,說要去凈化自己的心靈,好像在城市當中,我的心靈都被污染了,我一定要逃避這個地方。咱們不能把縣城想象成是一個逃避現實的桃花源。我們每個人成年以后都要面對一個真實的人生,都要面對真實的風浪。
寂地:(一天)晚上我去(普蘭縣的)小賣部買水,老板是杭州來的,在海拔四千多的地方,他一邊吸著氧,一邊有氣無力地指給我水的位置。我問他:“您在這生活習慣嗎?”他說不習慣,但是為了生存、為了賺錢也沒有辦法。我覺得普蘭縣像我的精神歸宿,但必須在那工作的老板卻痛恨他自己的命運。所以我覺得縣城也好,城市也罷,在哪里生活,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想法。盡量找一個喜歡的地方,讓自己覺得這一生很值就行了。
方朝暉:中國社會的發展,城市越來越大,并不是非常好。城市規模越大,人口越是集中,越是造成資源的緊張,醫療、教育等各方面都變得困難。像西方國家,幾萬人一個小城市是普遍的現象,城市和鄉村基本上融為一體,彼此之間的隔閡沒有那么大。
黎明:今天的縣城讓我覺得生機勃勃, 年輕人回到縣城,并不意味著他們困于縣城,正相反,借助互聯網和他們的城市經驗,回到縣城的年輕人也是縣城建設和迭代的推動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