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心相聯,通往南詔——前沿科技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初冬的巍山,山區的清晨和晚間寒氣襲人,但這難擋志愿者們的熱情。今年“雪域童年”支教行動來到云南大理州巍山縣巍寶山鄉的建設小學。
建設小學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的巍山縣,這里群山環繞,是古南詔國的發祥地,有巍寶山道教宮觀古建筑群、巍寶山長春洞古建筑、垅圩圖山南詔都城遺址等豐富的文化古跡。
云南巍山縣巍寶山鄉建設小學。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 胡弘彪 攝
今年,是上海聯通與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共同主辦“雪域童年”公益項目的第十八年。本屆“雪域童年”的志愿者們為建設小學的學生們帶來“人工智能、AI藝術”等前沿科技,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在為期一周的支教活動中,20名志愿者們把專業知識和技能化作一個個故事,一次次情景演繹,一張張圖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們。
“老師們都很溫柔”“老師們別走了吧”“冬天了,要照顧好自己,不要生病了”......一周的支教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他們把自己精心繪制的畫、手工作品、書簽等送給支教老師,留作紀念。
上海聯通志愿者王宏宇收到了學生們的感謝和祝福
AI、編程、人工智能,聯接前沿科技
建設小學現有學生283人,住校生151人,17名在編在崗教師。學校于2019年開始開展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目前已開展如書法、繪畫、象棋、足球等興趣課程。
在這些課程的基礎上,“雪域童年”的志愿者為這里的孩子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AI”“編程”“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課程。
上海聯通志愿者魏立鈞帶來的人工智能大師課
來自上海聯通的志愿者魏立鈞為建設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上了“人工智能大師課”。課堂上,他講述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也和學生們一起探索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和運作規律。
課堂最后,他和學生們共同描繪了2049年的世界,學生們熱烈地表達了對2049年的各種暢想和愿望,“我希望,在2049年那個屬于你們的黃金年代,能在未來的科技領域中看到各位小朋友的身影。”魏立鈞說。
來自上海師范大學的大三學生周雅麗,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有過多次面對上海小學生的授課經歷。
上海師范大學大三學生周雅麗給學生上編程課
這次“雪域童年”支教行動,她為建設小學帶來了“編程課”。課堂上,她教學生們利用編程設計一款動畫。學生們分為4組,對著電腦,拖動鼠標,通過調整參數,指揮動畫中的小飛船從地球飛向月球,學生們都覺得又驚訝又好奇。
建設小學的學生們在上“編程課”
周雅麗表示,這里的學生對編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在課堂上,學生們看到自己設計的動畫時,眼里都有光。這讓她更加堅定,作為老師,不僅要教會他們課本知識,更要引導他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激發他們追求夢想的勇氣。
澎湃新聞志愿者馮凱燕和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雪域童年”支教行動在澎湃新聞派生萬物的助力下,來自澎湃新聞的徐笛和馮凱燕用工作中的實際案例,給學生們帶來“AI寫作課”“AI藝術課”,帶領孩子們體驗豐富的AI創意生成內容,體驗前沿科技。
澎湃新聞志愿者徐笛給學生上課
情緒感知、抗逆力,關注情緒和身心
此次“雪域童年”支教行動,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的師生們也加入其中。該校人文學院副教授陳昶、青年教師王倩以及博士生陸紫娟和碩士生胡宏靜也來到建設小學,為他們帶來“藝術賞析課”“情緒感知課”“抗逆力培養課”和“情感手工課”。
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們
在“藝術賞析課”上,為適應一二年級學生對藝術的接受程度,陳昶未按照傳統的授課形式進行,而是以共創故事的形式展開,她帶動學生們一起發散思維,把一則關于“成長”的故事變得更具體,更豐富。她想通過這節課,讓學生們知道,如何在成長中理解孤獨,克服孤獨。
“很積極,很熱情”。和學生們短暫的相處,讓陳昶感受到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有很多問題,很愿意和支教老師聊天,上課時也是百分之百的‘抬頭率’和‘舉手率’”。
志愿者王倩和陸紫娟帶給學生的“情緒感知課”和“抗逆力培養課”,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們的情緒和身心健康。
陳昶和胡宏靜與學生們合影留念
在王倩的“情緒感知課”課上,她用較長時間來回答“情緒是個啥”的問題。她告訴學生,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每個情緒都有它獨特的功能,以此讓學生了解成長中的情緒,正視情緒,最后有效地管理情緒。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她讓學生們分組來演繹,通過“表演—猜測”的方式,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課堂上,學生們積極性高,互動性高,參與性也很高。
在陸紫娟的“抗逆力培養課”課上,她讓一名學生在講臺上用語言描述一幅圖畫內容,其他學生根據他的描述來繪畫,全程不可提問。學生們畫完后和這幅圖畫對比,發現錯誤百出。而第二次游戲,加入了提問交流環節,學生們畫完后發現,這次畫出來的已經很接近正確答案了。陸紫娟想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的區別,以及雙向溝通的重要性。
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她還讓學生們參加了第二個拼圖游戲。學生分為4組,每組選一名隊長,同時組內選出“拼圖者”“任務傳遞者”“尋圖者”三個角色,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最終小組內通力合作,最快最好地完成拼圖。
學生們積極性很高,一邊玩一邊團隊合作,完成任務。在游戲結束后,陸紫娟引導學生們說出游戲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該如何解決這些困難。
“今天上課沒走神。”上了陸紫娟的課,學生羅晴告訴記者,支教老師們很溫柔,上課回答問題錯了也沒關系,這讓她感到很輕松。下課后,支教老師和她聊天,也讓她覺得舒服放松。
打球、聊天,親密無間的哥哥姐姐
學生們玩耍的課間時間,志愿者們也沒閑著。
來自上海聯通的王宏宇課間總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她被學生們圍起來,學生們對她充滿了好奇,問她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樣,她對學生們也充滿了好奇。
課間,王宏宇和學生們。
“有個女孩說,她有很多個姐姐,另外一個女孩跟我說,她沒有姐姐,但是她有一個弟弟,也有一個女孩說,她姐姐初中畢業后就沒有繼續讀書,結婚生孩子了。”作為女性,王宏宇有些感慨,她希望山區的女孩們能多接受高等教育,多看看更大的世界,能有更好的發展。
來自上海聯通的志愿者魏立鈞和王淦露,課后也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王淦露與學生們在課余時間打籃球
“老師,等下大課間,我們打籃球吧”“老師,我們下午有體育課,一起踢足球吧”......剛在食堂吃了早飯,就有六年級的學生,拿著球來找魏立鈞和王淦露,相約球場。
魏立鈞在課余時間與孩子們一起踢球
其實,剛來到建設小學,魏立鈞還擔心自己無法融入學生中。他稱,“從最開始他們看見我們會害羞,到后面會邀請我們運動,會猜我們的年紀,會找我們要簽名,會聊很多有趣的話題。”從學生們身上,他看到了淳樸和善良的品質。通過這次支教,他和學生們共同生活、共同上課、共同運動,也從學生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建設小學的學生們
來自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的研究生柴煜博是個細心的人。課堂之外,他和學生們去了學校的圖書室。在這里,他看到學校曾收到的多方捐助的書本,當看到地球儀時,他帶著學生們認識地球,介紹地理方位。
在志愿者們臨走的前一天,孩子們就很敏銳地察覺到了離別的傷感。他們紛紛準備好本子和筆,挨個找志愿者們給他們留下簽字和聯系方式。
也或許因為和孩子們接觸得多,在即將離別的那兩天,王宏宇收到了很多來自學生們的“禮物”。
學生們找志愿者留下簽字和聯系方式
“親愛的王宏宇老師,我希望你天天開心,好好吃飯、工作......最后祝你:天天開心,越來越美麗......進入冬天了,要照顧好自己,不要生病了,記得注意保暖。”學生陳溪寫下這些話,送給了王宏宇。
六年級的學生羅冉也對王宏宇說,“希望我們下次見面是在云南,我帶你了解這里的文化。”
王宏宇收到了很多來自學生們的“禮物”
有一名住校的學生曾和王淦露提起過,希望能代購一副乒乓球拍。他問清楚品牌和規格后,默默記下了這件事。臨走前,他把球拍當成禮物,送給了這位同學。
課間打乒乓球的學生們
撒下一顆種子,期待它茁壯成長
支教活動的第三天,11月20日下午,上海聯通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歐大春,澎湃新聞副總編輯黃芳,巍山縣教體局副局長董金霞,巍寶山鄉中心校書記祝江婷等人與建設小學的老師及“雪域童年”的志愿者們舉辦了一場關于鄉村教育的座談會。
11月20日下午,在小解說員的帶領下,上海聯通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歐大春(右二)與澎湃新聞副總編輯黃芳(右三)參觀了建設小學校園。
會上,上海聯通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歐大春表示,這里的學生很有靈氣,普通話和演講才能非常好,但也看得出學校存在一些難題。他講到,“雪域童年”的志愿者們來到鄉村學校支教,“是抱著情懷來的,希望能夠為社會做一些貢獻、創造一些價值,支教老師們是非常值得尊重和尊敬的一群人。”他希望“雪域童年”公益項目能被更多人看見。
上海聯通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歐大春在教研會上與建設小學老師深入交流。
“支教其實就是給孩子們的心里播撒下種子,這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改變也是這樣發生的。”澎湃新聞副總編輯黃芳表示,她希望支教老師走進鄉村校園的同時,鄉村的孩子們也可以走出去看一看,但走出去不是為了把家鄉拋下,而是學成之后反哺家鄉,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巍山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董金霞坦言,建設小學是一所比較典型的鄉村學校,整體來看,留守兒童較多,家庭教育缺失。對鄉村的孩子來說,較少有機會接觸前沿科技,這次“雪域童年”支教行動,就像一個小火苗,點燃孩子們對科技的夢想。最后,她預祝“雪域童年”支教行動在建設小學生根發芽,也希望能延伸到巍山縣其他學校,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澎湃新聞副總編輯黃芳在會上分享了雪域童年走過的18年
上海聯通與澎湃新聞共同主辦的“雪域童年”系列支教活動,足跡遍布江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肅、寧夏等地,超過15000名志愿者報名參與,影響學生人數超過8000人。十八年來,“雪域童年”已逐步形成一個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教育的公益教育品牌,每一年都會帶著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連接城市與鄉村、現在與未來。
走過十八載春秋的“雪域童年”公益項目,還將繼續行走在路上,去往更多鄉村或山區學校,繼續傳遞更多前沿知識,為更多偏遠地區的鄉村孩子帶去關愛與夢想,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