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人日報:調研“經典路線”實則是走歪了“群眾路線”
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現實語境下,鏟除附在調研身上的造假毒瘤,不僅關乎干部隊伍的作風、口碑,更關乎相關改革和治理的走向、關乎人們的美好生活。
據11月28日新華社報道,為縱深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日前,湖南省紀委監委對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近期查處的8起集中整治典型案例進行了公開通報。通報顯示,懷化市一名領導干部在2013年至2021年擔任某縣縣委書記期間,為樹形象搞政績,強制拆除群眾附屬建筑和生活菜園,“壘大戶”“堆盆景”,打造4條檢查調研“經典路線”,損害群眾利益,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該干部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已于2024年8月被開除黨籍、公職。
檢查調研竟然可以有“經典路線”!通報中的這幾個字著實刺眼,而且如此做法是在強拆群眾附屬建筑和菜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以犧牲群眾利益為代價的。精心準備光鮮“大戶”形象、亮麗“盆景”,把迎檢變成作秀、調研變成“調演”,不僅違背了相關檢查調研的初衷,而且可能導致相關改革和治理決策的失準、跑偏,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埋下隱患。
打造檢查調研“經典路線”,公眾對此類現象早有詬病,中央和地方也有針對性地出臺了一些措施加強整治和監督,以推動提升調研實效。近年來,從建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到在內容和形式上為調研精準“畫框”“定調”、清理調研事項、減少無效調研頻次,一些地方探索出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過于頻繁的檢查考核“退燒”了,事事留痕、層層加碼的“老毛病”也改了不少,但諸如上述通報中提到的調研形式主義問題依然沒有禁絕。這提示有關方面,要進一步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防止出現“治一治就好轉,松一松就反彈”的現象,更要警惕新的苗頭和變種。
同樣是這幾天,有媒體報道的“調研一問就說好”現象引發諸多關注——面對各類調研尤其是上級部門的調研,“報喜不報憂”似乎成了不少基層干部的習慣話術。比如,對于秸稈禁燒問題,一些干部只講禁燒防控得力、政策宣傳到位,不講農田病蟲害增加、群眾不滿加劇;談及房屋安全排查,一些干部只說工作落實迅速、排查覆蓋全面,不講專業人員匱乏、難以分辨危房……不難看出,檢查調研過程中還有一些新問題待解、還有一些弄虛作假的水分待擠。
檢查調研本是了解實際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傾聽基層心聲、感受群眾冷暖、總結基層經驗、吸取群眾智慧的關鍵渠道。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現實語境下,鏟除附在調研身上的造假毒瘤,不僅關乎干部隊伍的作風、口碑,更關乎相關改革和治理的走向、關乎人們的美好生活。一方面,要繼續引導廣大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推動考核評價標準更趨科學、嚴謹,讓諸如“造經典路線”“造盆景”式調研瞞不過去、嘗不到甜;另一方面,要認真汲取教訓,切實改進調研方式,鮮明倡導“腳步輕,腳印深”式調研,更廣推行“四不兩直”調研方式等。除此之外,要注意建立意見反饋機制,打消人們面對調研時不敢說真話的顧慮——當基層干部不再因反映工作中的困難而被指責工作不力、能力不強,當群眾不再擔心提出問題后被打擊報復、區別對待,調研才更有可能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
以典型案例為反面教材,繃緊反對形式主義這根弦,堅持眼睛向下,多看“后院”和“角落”,多一些求真和務實,調研才能實現調有所成、研有所獲——這是踏踏實實走好群眾路線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