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讓群眾看病少跑路、少檢查、少花錢
日前,國家衛健委等七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加強制度設計,明確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加強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強化檢查檢驗質量控制。11月27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首診和轉診服務及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有關情況。
其實,早在2021年,國家衛健委等8部門就聯合發文要求,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據統計,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互認的項目超過100項。各地積極探索實踐醫檢結果互認,不僅讓患者看病就醫省時更省事、省力、省心、省錢,還節省了一筆公共支出。
比如,某地“醫檢互認”應用上線9個月來,全市通過平臺共享調閱813.41萬人次,因調閱和互認減少重復檢查59.56萬人次,降低醫保基金支出約6300萬元,為群眾節約就醫費用1.4億元。“一次檢查、終身查詢,一地檢查、全市互認”,備受認可。
但也要看到,僅一地互認還不夠,實現全省乃至全國互認是公眾所期。這次指導意見的一大亮點,就是明確2025年底前,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檢查檢驗結果跨機構調閱,20個省份實現檢查檢驗結果跨省調閱,2027年基本實現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通共享。
從緊密型醫聯體(含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到省域內醫療機構,再到全國范圍內實現“醫檢互認”,具有更深遠的意義。比如,可進一步規范醫療檢查檢驗行為、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節約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醫檢互認”無法單兵突進,需要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檢查檢驗結果的互通共享。此前,相關部門已指出,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已基本建成,省級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不斷完善。在此背景中,也要強化監督機制,防范一些醫療機構撥打自己的利益算盤,不愿意互認,或者找借口不實現互認。
還要看到,“醫檢互認”與患者轉診有關。如果在一家醫院就可治愈疾病,也就無需跨醫療機構、跨城市、跨省份求醫問診。簡言之,加強首診和轉診服務與“醫檢互認”是一體的,惟有做好有機銜接,提高有效服務,確保醫療質量,才能全面彰顯“醫檢互認”的實際價值,真正讓患者實實在在受益。
當然,“醫檢互認”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一刀切,正如發布會介紹的,“誰的能認、誰的不能認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來決定,由醫生來進行判斷。”當認則認,不能認則不認,才是對患者負責。對此,醫療機構和醫生要為患者做好解釋和說明,盡量爭取患者對檢查檢驗互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醫檢互認”真正替患者考慮,才能贏得認同。明確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還要繼續提升互認工作效能、健全長效工作機制。接下來,各地相關部門應當進一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部門分工,穩步推進實施,讓患者更有認同感和獲得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