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爛大街的“情緒價值”,究竟是什么
從盲盒、解壓玩具、毛茸茸的jellycat,到不開心在網上找個人哄、睡不著連麥找人唱歌、一個人無聊訂個專屬陪玩……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大,情緒消費逐漸成為年輕群體的新寵。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3)》指出,情緒消費已成為影響年輕一代消費決策的新熱點。“無意義”卻昂貴的“情緒消費”到底為何走紅?花錢買開心究竟值不值得?在忙碌與壓力之間,除了買買買,我們還能怎樣治愈自己?澎湃問吧邀請中山大學心理學博士張桂萍,聊聊昂貴且“無用”的情緒消費。
點擊圖片即可提問
情緒價值究竟是什么
@坐樹不言:最近這兩年情緒價值這個詞很火,究竟什么才是情緒價值?我們是否把情緒價值的地位捧得過高了?
張桂萍:按照進化理論,情緒其實比認知、比頭腦的知識,對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感受是更有意義的一個真實存在!現在大家重視情緒價值,可能與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時代更多“碎片化”知識、體驗比較淺層有關吧。總之,存在即合理!重視情緒價值,也許可以把你自己的體驗和生命豐富度,一鍵拉滿。
@伊麗莎白的鴨:為什么年輕人會熱衷于買價格昂貴、沒有實際用處的Jellycat?
張桂萍:養實際的、或玩具寵物,實際上都是一個“具身認知”的體驗,偉大的感受,一定不會是簡單的靜態的知識,它永遠是和身心體驗聯系在一起的……為了體驗“買單”,這實際上是一個心理層面的滿足,這個我完全可以理解!
@讓我們說謝謝小貓:我覺得除了需求金字塔里那些人類基本需求,其他的消費行為本質上都是在為情緒價值買單~
張桂萍:愿意買單,就是有需求!究竟是什么“需求”?我們很容易“誤以為”是能看得到的需求需要被滿足,那些看不見的需求,可能才是根本的背后推力。
@KV4EVER:情緒價值是一件不需要被理解的事情,您認同嗎?
張桂萍:認同。對于情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無條件”。
情緒供給的“度”
@不喪甜茶:除了滿足食欲和物欲,還有什么能長期為自己提供情緒價值的方法?
張桂萍:情緒,如果按照“小情緒、大情緒、波瀾壯闊、平靜如水”四個級別來看待的話,“平靜如水”是舒服的存在狀態。我會建議參加一些冥想功課,而不是像《再見愛人》節目組里的麥琳一樣,全世界找“情緒價值”不得而到處投射,讓自己受苦還禍害他人……
@甜瓜不甜:怎么把握日常生活中,追求事物情緒價值與實際功用之間的度?
張桂萍:本來“沒有價值”,所謂“價值”,是我們主觀賦予的。既然是主觀的,那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哈姆雷特,別人無法給出解決方案。
@LINDAAA:張老師您好,花錢買開心這句話在心理學上成立嗎?如何分辨是盲目沖動的消費,還是真正“愛自己”呢?
張桂萍:花錢買開心當然是!因為花錢本質上是一種“體驗”,是一種“用身體去參與”。這種動態體驗和我們平常的靜態知識積累是有本質區別的,后者容易出現邊際效應遞減,前者的體驗價值則不容易遞減反而會增加。因為消費經驗比消費物質實體對于人的幸福提升有更大的益處。
當然消費“成癮”又是另外一個心理問題了,這個得專門討論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