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黎以停火協議生效將如何影響加沙?回顧艱難的戰爭與和平之路
據央視新聞援引多家黎巴嫩媒體消息,當地時間11月27日,黎以停火協議正式生效。以色列安全內閣11月26日晚舉行會議,批準了與黎巴嫩真主黨的停火協議。黎巴嫩看守政府預計將于27日開會正式批準這一協議。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27日,黎巴嫩南部提爾,居民們在社區團聚,互相擁抱,慶祝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之間清晨達成的停火協議。視覺中國 圖
目前以色列及黎巴嫩方面尚未公布停火協議的具體內容。美國總統拜登當天在講話中表示,這項協議旨在永久停止敵對行動,在未來60天內,以色列將逐步撤出剩余部隊,黎巴嫩軍隊和國家安全部隊也將開始在自己領土上進行部署。
據《紐約時報》25日報道,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當天表示愿意接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停火協議。過去一周,調解方在推進停火談判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分歧主要是內塔尼亞胡堅持要求在真主黨違反停火協議的情形下保留重啟軍事行動的權利。不過,拜登已在26日宣布停火協議即將生效時表示,如果黎真主黨和其他組織違反協議,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那么以色列仍有權進行自衛。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最新一輪沖突去年10月爆發后,黎巴嫩真主黨隔著黎以邊界與以軍交火,以策應在加沙地帶與以軍作戰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今年9月,黎以局勢驟然升溫,以軍10月1日對黎南部發動地面進攻。真主黨在地面阻擊以軍的同時,繼續用無人機、導彈和火箭彈打擊以色列境內目標。
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已有近4.2萬巴勒斯坦人在沖突中死亡、逾9.7萬人受傷。黎以沖突作為巴以沖突的外溢,至今已有近4千黎巴嫩人在沖突中死亡、逾1.6萬人受傷。
如今,和平曙光尚需時間檢驗,歷史恩怨和現實利益的糾葛為停火前景蒙上陰霾。據新華社報道,以色列在23日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起有史以來最猛烈的空襲,總共造成84人死亡、213人受傷。作為回應,真主黨向以色列多地發射大約250枚火箭彈,襲擊了以色列南部阿什杜德一處海軍基地及以色列中部特拉維夫地區的多處軍事設施。
以色列安全內閣批準停火協議前,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起,以軍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區和南郊展開大規模空襲,已造成數十人傷亡。空襲一直持續到夜里。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米卡提當晚表示,以軍的襲擊再次證明“以色列不重視任何法律”。
這些事件不僅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也為和平進程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就黎以停火協議執行有哪些難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向“CMG國際時訊”表示,黎巴嫩真主黨一直表示其對以色列的打擊是為了策應加沙地帶的抵抗運動。當前加沙停火尚未出現積極跡象,此時黎巴嫩與以色列達成停火,無疑會讓真主黨承受非常大的內部壓力。
據法新社11月27日報道,哈馬斯表示,準備在以色列和真主黨停火后實現加沙停火。
如何通過黎以停火來推動加沙停火仍然考驗各方智慧。值此之際,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梳理了新一輪巴以沖突進程,沖突方的政治困局和國際社會反應,與讀者共同回顧這場持續一年多的人道主義危機。
巴以沖突到地區危機
黎以沖突和巴以沖突是兩個并行和交織的沖突線程。去年10月的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沖突逐漸外溢到加沙地帶的周邊地區,當地民眾深受苦難,傷亡慘重。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組織,伊朗和敘利亞的境內目標都成了以色列的打擊對象,黎以沖突和伊以沖突也相繼爆發。近幾個月來,隨著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取得軍事進展,將打擊重點轉向與黎巴嫩境內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作戰,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在黎巴嫩重現,進一步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和安全危機。
階段一:沖突爆發與空襲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代號為“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標志著新一輪巴以沖突的開始,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哈馬斯的襲擊造成了數千名人員身亡,并將251名以色列方面人員挾持到加沙地帶,人質劫持為后續沖突升級埋下了伏筆。
10月8日,以色列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做出了強硬回應,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對哈馬斯宣戰,并發誓要徹底清除哈馬斯的威脅。同日,黎巴嫩真主黨,作為哈馬斯的盟友和伊朗主導的“抵抗軸心”成員,對以色列北部和戈蘭高地發起了攻擊,正式加入巴以沖突,隨后遭到以色列的報復。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哈馬斯繼續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而以色列則進行了大規模征兵,并組建了戰時內閣,持續對加沙地帶進行空襲和封鎖。封鎖期間,以色列切斷了加沙地帶的水電和食物供應,導致混亂、恐懼和饑餓等人道主義危機在整個地區蔓延。
階段二:地面推進和沖突升級
2023年10月13日,以色列在加沙邊境集結部隊,軍方命令加沙城的居民在24小時內撤到加沙地帶南部,地面部隊正式發起進攻。以色列的聲明引起了各方的強烈不滿,聯合國稱不可能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撤離。17日,以色列對加沙南部地區進行了猛烈轟炸,一家醫院數百人死亡,引發了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的強烈譴責,以及約旦、黎巴嫩、土耳其等國家的廣泛抗議,他們呼吁國際社會盡快采取措施,制止這場流血沖突。27日,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沖突雙方立即實行持久和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但以色列拒絕了該決議。隨后,以色列進一步擴大了地面行動規模,導致醫院、公寓樓和難民營遭到不同程度的襲擊,造成超過一萬多人的死亡,使得這場沖突的人道主義危機進一步加劇。
11月24日,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的臨時停火,雙方釋放部分扣押人員,大量人道主義物資得以從埃及進入加沙。12月1日,以軍恢復對加沙地帶空襲和地面行動,居民被迫向南逃亡至拉法市。
階段三:談判破裂和推進拉法
進入2024年,以色列開始從加沙地帶北部撤軍,但不久后便對拉法市發起了大規模空襲,這一行動標志著和平努力的再次受挫。2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確認,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3萬人死亡。3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加沙立即停火。31日,新一輪的停火談判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但談判沒有取得進展。4月1日,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領事部門建筑遭以色列導彈襲擊,隨后在14日,伊朗對以色列領土發動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以回應以色列的襲擊。
從5月開始,以色列地面部隊攻擊加沙地帶南部的拉法,并且控制了加沙和埃及的邊境通道,聯合國表示約60萬巴勒斯坦人被趕出拉法。6月,內塔尼亞胡表示,與哈馬斯在加沙的戰斗將結束,并將重心轉移到黎巴嫩邊境。隨后的數月內,哈馬斯遭受重創,其高層領導人相繼身亡。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到暗殺,軍事部門首領穆罕默德·戴夫在以色列的空襲中喪生,而接替哈尼亞職位的葉海亞·辛瓦爾也未能幸免于難。
階段四:沖突的持續和擴大外溢
8月,哈馬斯與以色列重啟停火談判,但由于雙方的互相指責,談判很快陷入僵局。9月17日,以色列在黎巴嫩發動尋呼機和對講機爆炸襲擊,造成黎巴嫩方面30多人死亡、約3000人受傷。23日至30日,以色列先后對真主黨發動了數次空襲,造成了黎巴嫩近二十年來最嚴重的傷亡,數百人死亡和近兩千人受傷。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和多名真主黨高級成員在空襲中喪生。10月,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發起地面行動,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遭到轟炸,真主黨用火箭彈攻擊以色列北部城市。一個月內,聯合國駐黎巴嫩維持和平部隊數次受到以軍襲擊,國際社會廣泛譴責以色列的行徑。11月,黎以沖突持續。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國防部長加蘭特,以及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軍事指揮官穆罕默德·迪亞卜·易卜拉欣·馬斯里(又名穆罕默德·戴夫,已身亡)發出逮捕令。
人道災難與政治困局
持續一年多的沖突和戰爭的外溢效應已導致數百萬人失去家園,當地民眾承受著深重的苦難,中東地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道主義危機。根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的最新數據,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導致超過4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逾十萬人受傷,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無數家庭流離失所,生活條件極其惡劣。聯合國的報告進一步指出,加沙地帶的基礎設施已遭到全面摧毀,醫療系統幾近崩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人道援助。隨著沖突的持續,這些傷亡和流離失所的數字還在不斷攀升。
以色列國內的局勢同樣嚴峻,近千名平民和軍方人員在沖突中死亡,251人被扣為人質。頻繁的空襲和火箭襲擊不僅增加了以色列民眾的心理壓力,也讓當地居民感到恐懼和不安。由于大規模征兵,以色列國內正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內塔尼亞胡政府在處理加沙問題上的立場引發了廣泛爭議,其政治支持率持續下降。主要反對黨領導人甘茨退出戰時內閣,呼吁政府采取更為溫和的政策,并要求公布停火談判的細節。在國際層面,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巴以問題,強調必須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爭端。但是,以色列拒絕了聯合國的相關決議和呼吁,使得和平解決的努力變得更加復雜。
國際社會的分化與調解
自沖突爆發以來,國際社會的態度出現了明顯分化。西方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和德國,對以色列提供了持續而強有力的外交和軍事支持。然而,隨著沖突的持續和人道主義危機的加劇,部分國家開始重新評估其立場。全球南方國家普遍譴責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友的戰爭行徑,呼吁立即停火并提供人道援助。
聯合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多次呼吁立即進行人道主義停火,并提供急需的物資。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審議有關加沙停火的決議草案,但因美國的一票否決而未能通過。直到今年3月25日,安理會才首次通過要求在齋月期間停火的決議。此外,在聯合國大會上,兩次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加沙地帶停火協議,顯示了國際社會對和平解決沖突的強烈愿望。
美國
美國在沖突中持續支持以色列,多次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使用否決權,阻止了要求立即停火的決議草案。盡管面臨國際社會的壓力,美國繼續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并派遣航母群部署中東地區,相關行為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
俄羅斯
俄羅斯一直主張結束針對巴勒斯坦人的暴力行徑,要求加沙地帶全面停火,并呼吁國際社會采取行動解決加沙的災難性局勢。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多次譴責美國,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強調美國的行為是無恥且不人道的。
中國
自沖突爆發以來,中國一直呼吁各方切實遵守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并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為緩解沖突和停止暴力進行積極的外交斡旋。2024年7月,法塔赫及哈馬斯等巴勒斯坦多個政治組織在北京會談并簽署《北京宣言》。巴勒斯坦各派別明確巴解組織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圍繞加沙戰后治理,組建臨時民族和解政府達成一致,并呼吁根據聯合國有關決議實現巴勒斯坦真正的獨立建國。
歐洲國家
歐洲國家在沖突初期大多追隨美國的立場,對以色列持偏袒和保護的態度。隨著沖突的持續,歐美之間的分歧逐漸加大。歐洲國家內部開始出現反思和批評的聲音,尤其是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和美國的無條件支持表示不滿。今年10月,以色列襲擊了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引發歐洲多國強烈不滿,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以軍的襲擊行為,地中海地區九國呼吁加沙戰爭立即停火。
同時,英國的立場也發生了變化。在沖突初期,英國追隨美國立場,堅定支持以色列。2023年10月19日,前首相首相蘇納克訪問以色列展示支持立場,他表示在以色列的“至暗時刻”與以色列領導人站在一起,并希望以色列可以獲勝。隨著沖突的持續和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批評的加劇,時任外交大臣卡梅倫罕見批評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行動,并考慮提前承認巴勒斯坦國。新政府上任后,英國立場逐漸傾向于尋求更平衡的外交政策。外交大臣戴維·拉米在7月訪問中東時表示,呼吁盡快在加沙地帶實現停火,并為人道主義援助提供支持。
在黎以停火協議生效之際,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在白宮發表講話稱,他還要感謝法國總統馬克龍為達成協議所做的努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