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邊境城市琿春打造適老化暖心社區,“老人愿意能呆一整天”
長安社區暖心驛站指示牌。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由中宣部人權發展和交流中心組織開展的“幸福就在這里”主題參訪活動于11月25日至29日在吉林舉行。11月26日,澎湃新聞跟隨“幸福就在這里”主題參訪活動走進了琿春市新安街道長安社區。
琿春市是一座位于吉林省東南部的邊境小城,全市戶籍人口僅有22.01萬人。在這個人口不多的小城里,有一個擁有3665戶6700名居民的大社區——琿春市新安街道長安社區。長安社區里生活著漢族、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壯族等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6%。
長安社區書記吳日娜告訴澎湃新聞,長安社區最大的特點是3600余戶居民中,有2000余戶都是住在廉租房里的低收入居民,低收入群體占32%。在長安社區工作的5年,她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服務好困難群體。
為了服務好社區困難群眾,吳日娜和同事想了很多辦法,做了很多細致的工作。比如社區聯合轄區內或者周邊早餐店,協調將早餐店里當日剩余的早餐,免費提供給轄區的特困群眾。
去年,社區為困難群眾募捐衣服 。愛心人士共計捐贈了2000余件衣服,由社區負責洗干凈、紫外線消毒后,用衣架掛好供社區居民選擇,“缺衣服就拿衣服,缺褲子就拿褲子。”吳日娜說。去年年底,社區又號召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捐贈大米,10斤起捐,最終募捐了500斤大米,社區工作人員將大米分裝為5斤、3斤的小包裝,送給轄區內的特殊困難家庭……
澎湃新聞注意到,長安社區也會聯系經常在社區送餐的外賣小哥、送貨的快遞員小哥加入社區服務,在轄區范圍內看到哪里有問題隨手拍,發到群里以便于社區工作人員及時解決問題。
長安社區轄區內的老人在社區玩畫圖游戲。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每逢節日,長安社區都會搞很多活動,朝鮮族居民教大家制作朝鮮族胸針,滿族居民教大家剪紙,還會有志愿者教大家學習如何制作掐絲琺瑯畫;中秋制作冰皮月餅,元宵節做湯圓,遇到大日子、節氣,也會包餃子、制作辣白菜、米糕、米腸等美食。
吳日娜介紹,長安社區的活動量非常大,基本上每個傳統節日都會搞活動。對一些普通話說得不太好的朝鮮族老人來說,除去工作人員常和他們聊天外,經常搞活動、請他們參加活動,也是推廣普通話、教他們學習普通話的過程。
轄區居民在社區里玩傳統優秀游戲擲柶,擲柶游戲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長安社區里的140名獨居老人,同樣是社區重點關注的群體。“有些老人自己生活都有一點困難的,需要你不斷地去關注他們。我們的網格員每天要保證上午兩小時,下午兩小時入戶。”吳日娜說,“輪流走網格的過程中,有獨居老人、困難群眾需要幫扶,就要過去看一眼。要是超過一天不下樓,我們要考慮老人是不是有危險了。我們和網格員、志愿者都會說,通過窗簾、燈就能看出來。”通過日常志愿者巡邏就能關注到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況,防止老人出現危險沒能及時發現。
澎湃新聞注意到,長安社區的衛生間洗手臺和蹲便器旁邊均安有老年人扶手,二樓、三樓樓道兩側也都安裝有老年人扶手,防止老年人摔倒。吳日娜表示,社區2013年裝修時主要以養老服務為主題,“老年人來到社區,愿意能呆一整天”。
早晨搞活動,中午可以自己帶菜在社區做飯,也可以在社區吃飯,只交成本費用就行。社區還有一間掛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牌子的房間,老年人可以在里面打牌、打麻將,屋里還有幾張床,供老年人休息。
社區提供床給老人休息。 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轄區居民在社區包餃子。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吳日娜表示,未來長安社區也會建設“老飯桌”,更好服務社區老年人群體。
印度小伙倪任甄在中國前后工作、生活了四年時間。通過記錄在中國的生活等內容,倪任甄如今在YouTube上擁有近百萬粉絲,他也是此次參加“幸福就在這里”主題參訪活動的“大V”之一。
倪任甄告訴澎湃新聞,看過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和琿春市新安街道長安社區后,發現社區是一個對于老年人來說安全的地方,可以在老年人無聊的時候到社區來玩,還可以休息、睡覺。人老了,家里的孩子都去上班了,他們需要有人聊聊天。“現在有社區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讓他們玩,讓他們社交,白天來、晚上回家也可以,社區很好。”倪任甄說,“我記錄文化、發展、智慧城市、農業、生活方式、旅游開發、鄉村振興等。我向我的觀眾展示真實的中國。我從不說好或壞,我總是如實展示事物,讓人們自己去思考真實的中國是什么樣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