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申論|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需要展現創新和更強韌性
新一輪的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天然具有模式競爭的特點,這有兩方面內涵。第一,要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屬性,以人民為中心、注重區域協調發展,走兼顧民生福祉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之路。第二,必須體現出九大“新”意義。
新一輪的“五個中心”建設要體現九大“新”
第一,“五個中心”的相互關系要有新的理解。科創中心是重中之重,其他“四個中心”要給科技創新提供需求、應用的場景,為科創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成熟的市場模式。建議明確各中心融合、互補、協同的功能框架,同時重視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機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的新動能。
第二,“五個中心”建設一定要有塊狀、帶狀、區狀的思維。例如,建議在深度參與“一帶一路”中找尋“五個中心”發展新機遇。上海肩負著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產能力提升、創新能力提振的重要使命。同時,“一帶一路”也能為上海實體產業打開新市場。建議上海擴大“一帶一路”朋友圈,深度參與建設,并對全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反哺和輸出制度設計和治理經驗。
第三,建設“五個中心”并不是要將所有相關要素集中于上海,“五個中心”不是無所不包的“餃子皮”,上海更需要做的,是與全球其他中心之間的分工,突出上海特色,并與全球其他中心共同形成一個高效的網絡。在這一網絡中,上海應明確自身的樞紐功能,并發揮引領、導向的關鍵作用。
第四,與全球其他“中心”形成統一的響應網絡,創造新的響應模式與互動模式。建議加強上海與全球中心網絡交流融合,通過建立全球化的數據共享體系、統一的標準化規則以及創新的合作框架,促進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搭建多主體、多層次、多類型對外合作交流平臺,推動深層次、寬領域、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合作。在此過程中,上海需加強在規則制定、創新合作中的主動性,提升話語權和影響力。
第五,在經濟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維指引下,上海應發揮輻射效應,從“面”到“點”帶動中國其他地區發展。“五個中心”建設不僅應輻射長三角地區,還應輻射到上海有對口支援的地區,使這些區域能同時受益。建議堅持協同聯動,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和治理經驗,助力對口支援區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科技創新能力和治理水平,營造有利于新型生產要素跨境流動的良好環境。
第六,中心建設和發展模式上要創新,要發展出評估中心建設的新的指標體系,體現出從對數字上的增長,轉變為對社會效應的溢出帶動作用的關注。課題組總結了上海“五個中心”新一輪發展的關鍵評價指標包括,經濟中心建設方面,要關注存續性發展動力水平,人口、人才、土地等方面的資源稀缺和成本上升程度。金融中心建設方面,關注中外金融機構的集聚度、對全球金融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參與全球資產配置管理的能力。貿易中心建設方面,要關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國際影響力水平、以離岸貿易和國際轉口貿易為主的貿易總部服務的網絡功能、以數字促進貿易的新型貿易主體的集聚和功能。航運中心建設方面,要關注集裝箱國際中轉比例、內河集疏運功能、上海港港口年設計通過能力、郵輪服務品質等。科創中心建設方面,要關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領域的投入水平,科技創新核心要素的集聚能力、科技教育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等。
第七,“五個中心”的建設,要在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環境和基調下,發揮不同所有制主體的積極性,創新各個主體在建設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模式。在市場配置資源的總基調下,上海要推動“五個中心”建設,一定要找到主體結構關系新的動力機制。
第八,“五個中心”建設要為經濟增長的新結構性發展提供助力。上海已經誕生了一批經濟增長的新的結構性因素,“五個中心”的建設,要為這些因素提供發展的條件。舉措包括,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賦能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二是加快集聚全球高端創新主體,培育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領軍企業,打造全球先進技術首發地。三是構建高端人才流動機制,提高配套服務能級。
第九,“五個中心”的建設,一定要跟中國的GDP占全世界的總量相對稱。應展現出與中國經濟實力相對應的規模和能級,充分體現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具體而言,科創中心要解決“技術在外”問題。經濟中心要爭取形成市場主體最活躍、市場系統最完善、市場摩擦最小化、政府治理最透明的體制架構。金融中心要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撐性作用。貿易中心要向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高附加值貿易方式轉變。航運中心要建設品質領先的世界級航空樞紐。
“五個中心”建設亟需展現出更強韌性
在當前國際環境深刻變化,尤其是在美國對中國日益加劇的經濟打壓的背景下,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亟需展現出更強的韌性,這體現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經濟抗壓韌性、發揮金融支撐作用、優化貿易結構、升級航運服務上。
科創中心建設方面,應加強重大戰略領域前瞻布局,開展關鍵核心零部件、新技術、新方法的自主研發,提升技術自主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自主開展基礎研究,為有能力、有志向的科學家創造心無旁騖、潛心研究的有利環境。構建市場化和政府投入協作并舉的新型舉國體制,完善系統性的引導激勵政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構建順暢高效的轉移轉化體系,構建更加靈活有效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強化臨港、楊浦、徐匯等關鍵承載區承接科學技術轉移、加快成果產業化等功能,放大創新集成和輻射帶動效應。
經濟中心建設方面,應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加快推動服務消費升級,優化營商環境,確保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公平待遇,有效回應中小微企業發展訴求,優化土地和人才政策,提高企業服務政策的精準性、覆蓋面和落地率,強化高端要素配置功能、增強集聚輻射能力。
金融中心建設方面,要加強金融科技研發應用,加快推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5G 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核心技術研發攻關。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加快資本要素雙向開放深度融通,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建設具有較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貿易中心建設方面,要以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為重點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加快建設數字貿易跨境服務集聚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深化服務貿易擴大開放,吸引集聚更多供應鏈核心環節集聚上海,建設供應鏈公共服務與專業服務平臺,優化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快集聚供應鏈總部企業,支持打造形成立足全國、面向全球的供應鏈、產業鏈集群。
航運中心建設方面,應加強與長江沿線、長三角地區港口的聯動合作,加強長江口航道綜合治理,持續完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發展江海直達、河海直達的運輸模式。提升上海航空樞紐航線網絡覆蓋面和通達性,促進空港物流多元化發展。加快建設航運服務功能集聚區,吸引航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航運功能性機構集聚,完善郵輪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策略和標準體系,完善郵輪港綜合交通體系。
(本文感謝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給予《上海深化“五個中心”建設研究:打造國家發展動力引領城市》課題的支持,本文成果由課題組成員張怡、孫立堅、蔣昌建、楊秋怡、黃昊、呂雅等老師共同完成。)
————
澎湃新聞“申論”專欄延續《東方早報·上海經濟評論》同名專欄風格,聚焦上海命題,在細節中觀察戰略,在現實中建設理想之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