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座|朱良志: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
2024年11月8日-16日,中山大學禾田哲學講座“《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六講”在中山大學南校園錫昌堂103講學廳舉行。本次講座由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教授主講。
“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主海報
禾田哲學講座第一講于11月8日晚19時開講。講座開始之前,中山大學哲學系系主任、中山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張偉教授在致辭中,向朱良志教授表達敬意和感謝。禾田哲學講座從開辦以來,就以打造漢語哲學世界高端的系列講座為目標和定位,講座一直致力于邀請海內外頂尖的學者來到中山大學哲學系,受邀專家將會圍繞其深研的一個主題或領域開展系列講座。張偉回顧了禾田哲學講座歷次所邀嘉賓及講題,描畫了對該系列講座未來發展的設想。最后,張偉代表哲學系接受朱良志捐贈的個人專著《四時之外》等中國美學系列圖書,并回贈捐贈證書。
朱良志捐贈個人專著
朱良志中國美學系列圖書
文人藝術是中國藝術的重要形態。朱良志以“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為主題,由具體的藝術文獻研讀入手,通過圖像與文字兩種文獻的互證,為現場觀眾展開了六次精彩紛呈的講座。六次講座,依照其內在邏輯可厘為三組。
“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講座目錄
一、超越無限的羈縻:文人藝術的極限思維與審美理想
第一組講座通過虞集《二十四詩品·高古》品及倪瓚的《容膝齋圖》來談文人藝術中的“極限思維”與寂寥荒寒的審美理想。
第一講中,朱良志以元代虞集《詩家一指》中《二十四品·高古》為引子,結合具體的藝術作品,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微妙義理。朱良志指出,作為文人藝術審美理想的“高古”境界,是在對時空思考基礎上產生的放棄無限追求的智慧??剐暮跚镏g,高蹈乎八荒之表,在“極”中說“無極”的智慧,在時空無限中說超越時空的道理,如老子所言,“復歸于無極”。崇尚高古,強化了中國藝術的體驗性特征和中國文化的世俗性傾向,不是渴望一個外在于我的神靈世界、終極理想來決定生命的意義,而就在當下此在的體驗中,把捉生命的活絡,其要在于超越“大”——無限的羈縻。
第二講選擇元倪瓚的《容膝齋圖》,來談寂寞荒寒的審美理想,其重點在于掙脫“小”——有限的執著。朱良志認為,云林的代表作《容膝齋圖》體現出倪家山水蕭瑟寂寞的當家風味。圖取陶淵明“倚南窗而寄傲,審容膝以易安”之句意,寂寥空闊的畫面,節制的筆墨,傳遞出他心中久久縈繞的問題:人生命存在的困境以及如何從這困境中超脫的可能性。萬里乾坤一草亭,云林將高渺的宇宙和狹小的草亭、外在的容膝和內在的優游放到一起,表現他的生命追求。他將這些齋居凝固成孤獨的小亭,以亭代屋,以屋來表現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思考人的存在命運。通過這個江邊寂寥的空亭,說人是天地間的匆匆過客,漂泊是人類的宿命,人的生命并無固定的錨點;更要說人只有放棄外在的物質占有,歸復樸素本然的真心,匯入浩渺的宇宙大生命中,才能獲得真正安寧。
朱良志主講
二、走出象征沙漠:文人藝術的本真追求與形式超越
第二組講座涉及明末兩位極富個性的學者和藝術家,即王思任與惲向。朱良志通過對王思任的《媚樵亭記》與惲向一套存于上博的山水冊頁的深入解讀,來思考中國文人藝術中關于復歸本真與超越形式空間的問題。
第三講中,朱良志為大家解讀了明末紹興一位文章圣手,也是極具氣節的士人王思任的一篇《媚樵亭記》,側重從文人園林的分析中,談走出象征沙漠的問題。王思任言:“爰居宜遠鐘鼓?!敝炝贾菊J為,離開“鐘鼓”——外在知識、權威、名望等所附加的世界,續寫“木石前盟”——生命的本然樂章,走出象征沙漠,才能實現“爰居爰處”的夢幻,復歸生命的本真。
第四講從上博藏惲向八開山水冊頁談起,來討論文人藝術中孤音為大地通竅的思想。朱良志指出,惲家山水以逸氣為尚,寂寞無可奈何之中包含著對人類真實生命體驗的關注。惲向說:“群必求同,同群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此畫中所謂意也?!?文人藝術中“荒天古木”的荒寒之旅,常被譏作一己之哀鳴。而以元代倪瓚、黃公望等為代表的文人藝術所彰顯出的精神氣質,如高柳上的寒蟬,瓦礫間的飛蛩,聲雖細,意悠長,以蕭瑟冷寒之音,發人深省,覺人所未覺。由他們的創作,我們能進入到文人藝術中的“寂寞無可奈何之境”,體悟文人畫家所寄寓的寂寞荒寒、無可奈何、欲放難放的人生況味。在他們看來,百年人作千年調——人不過百年之身,真正有情懷的人應做“千年調”的演奏者,以自我微弱的聲音匯入“世界”的龐大樂章中,匯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古意”里。
三、生命創造智慧:文人藝術的“興”與“一畫”
第三組主要談八大山人和石濤的藝術思想。朱良志由八大山人的《安晚冊》與《世說詩》及石濤《狂壑晴嵐圖》談起,來討論藝術創造的啟動處在“興”——真實的生命感動,與藝術創造的最高規范在“一畫”——這無法而法的智慧。
第五講通過八大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的二十二開書畫冊頁,來討論文人藝術中所蘊涵的中國人獨特的生命智慧。朱良志認為,八大畫的是一種重視自我生命體驗的感悟,八大不是一個“憤怒的八大”,也不是時哭時笑的“瘋狂的八大”,而是一個“平寧的八大”。如同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非哭非笑,悲為人類悲,欣為人類欣,悲欣交集??扌σ惑w,無哭無笑,歸于平常,歸于沖淡,此乃真道人。八大將作書作畫稱為“涉事”,不是創作什么藝術作品,而就是來做這件事,是生命的一種自然呈現形式。寂寞的人生,殘缺的身體,曠世的才華,賦予他敏感而聰慧的心靈,他的藝術重視心靈的契會,重視真實的生命感動。
第六講中,朱良志由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石濤《狂壑晴嵐圖》談起,來討論藝術創造的最高規范“一畫”及其中所蘊涵的生命創造哲學?!爱嬘心媳弊?,書有二王法,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駟柲媳弊冢易谝孔谖乙??一時捧腹曰:我自用我法。”這是石濤論畫的著名表述。圍繞石濤的“一畫”,朱良志提煉出七方面的要點:“一畫”是不二之法;“一畫”的根本在生命創造;“一畫”是當下直接生命體驗的記錄;歸復真性方有“一畫”;石濤不是不要法,而是超越法;石濤不是強調自己的法,而排斥他法;“一畫”不是道,不是一根線條。朱良志認為,石濤的“一畫”是一種貫通天地的生命創造精神,是人人心中所具有的本然覺性,知識經驗等的淬煉使其明亮,執著于知識經驗又會使其黯淡無光;它在人當下直接的生命體驗中發現,又奠基于搜盡奇峰打草稿的長期積累中。
講座現場
總結:藝術的沉思 生命的超越
文人藝術是中國藝術的重要形態,作為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人藝術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在本次禾田哲學講座“《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六講”中,朱良志教授以具體的藝術文獻研讀方式,并通過圖像與文字兩種文獻的互證方法,為我們揭示了文人藝術的精神內核和哲學意蘊,帶領我們去把握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
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首先體現在對“極限思維”的探討上。在對虞集《二十四詩品·高古》品的探討中,我們知道文人藝術中的“高古”境界是在對時空的深刻思考基礎上產生的,這種境界超越了對無限追求的執著,體現了一種在“極”中說“無極”的智慧。文人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蘊含著對超越時空限制的向往和追求。在倪瓚的《容膝齋圖》中,我們看到了文人藝術掙脫有限執著的努力?!度菹S圖》傳遞出人生命存在的困境以及超脫的可能性。通過將高渺的宇宙與狹小的草亭并置,倪瓚表現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存在命運的思考。文人藝術通過這種表現,引導人們放棄外在的物質占有,回歸樸素本然的真心,從而獲得真正的安寧。
王思任的《媚樵亭記》強調了要離開外在知識、權威、名望等附加的世界,續寫生命的本然樂章,復歸生命的本真。惲向的山水冊頁則展現了文人藝術中孤音為大地通竅的思想,即在寂寞無可奈何之中包含著對人類真實生命體驗的關注。文人藝術,要走出象征沙漠,超越形式空間,尋求與宇宙大地的通竅。這種超越不僅是對形式的突破,更是對生命本真的回歸。文人藝術中的“荒天古木”之旅,是文人藝術家對生命體驗的深刻反思和表達。
八大山人的藝術創作強調了自我生命體驗的感悟,他的藝術不是簡單的創作,而是生命的一種自然呈現形式。八大山人將作書作畫稱為“涉事”,這種涉事是對生命感動的直接回應,蘊含著深刻的生命智慧。石濤的“一畫”則是文人藝術中生命創造哲學的集中體現?!耙划嫛笔遣欢?,是生命創造的根本,是當下直接生命體驗的記錄。他的“一畫”超越了法,不是強調自己的法,而排斥他法,而是在人當下直接的生命體驗中發現,又奠基于長期的生活實踐的積累中。
總之,文人藝術精神尋求超越無限的羈縻,掙脫對有限與無限的執著,強調生活本真的復歸,啟迪自我生命的體驗與智慧。文人藝術的精神義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反思和表達,它不僅是藝術的沉思,更是生命的超越。通過對文人藝術精神義脈的探討,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美學與中國文人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哲學內涵。
講座現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