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南林州:駐村書記助村民發展“薯”光產業
圖為河南省林州市臨淇鎮欠十步村,第一書記郝建軍正在幫助村民收獲曬在小河溝橋欄桿上、已充分曬干的紅薯粉條。(安陽畢興世 攝)
2024年11月19日,河南省林州市臨淇鎮欠十步村,安陽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派駐該村第一書記郝建軍正在幫助73歲的留守老人牛伏榮收紅薯粉條,在用藤條打捆兒。
受安陽市委組織部派遣,安陽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標準情報認證室副主任郝建軍駐村以后,根據當地山區的地質與氣候條件,大力推進紅薯種植,把小紅薯發展成了大產業。
他帶領村干部、黨員群眾通過狠抓紅薯產業體系建設,促進產業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在紅薯種植前端和加工后端持續發力,打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渠道,從而初步形成了集“綠色種植、保鮮儲存、精深加工、品牌營銷、文化休閑”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品牌營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今年,全村共種植特色優質紅薯400余畝并喜獲豐收。圖為牛伏榮老太太正在展示她在山坡上種植的、剛剛刨出來的“商薯19”紅薯塊兒:一個9.8斤、一個7.5斤。
話說欠十步村,其村名的由來頗具特色。據《王氏家譜》記載,明崇禎二年(1629年),王家為了謀生從茶店鄉張大郊遷移到此定居。圖為昔日曾經輝煌的王家大院(大門)。
為了測定村莊到出山口葦澗村的距離,王家的先祖從當地關爺廟起,步行下山,一直走到葦澗村東的奶奶廟。最終發現,距離差十步不到十里,因此村名曰“欠十步”。
此外,還有另一個版本:明清時期這里就已建村,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當時的村民從村子出山,步行至山下葦澗村邊的小橋,正好差十步就有十里地,于是村里的先民就取了這個形象的名字流傳至今。
(十分感謝您的瀏覽閱讀,歡迎到欠十步村游玩!新華社首批簽約攝影師畢興世將給您帶來有溫度的社會新聞和人文紀實圖片。歡迎轉發、收藏、評論,發表您的觀點和意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