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李媛惠|到合眾圖書館工作前,顧廷龍的金石學研究經歷

李媛惠
2024-11-18 21:13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書評 >
字號

顧廷龍先生在長樂路書庫(合眾圖書館舊址)

顧廷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圖書館事業家、古籍版本目錄學家和書法家。1995年顧廷龍先生去世后,治喪委員會發布的《顧廷龍同志生平》中提到,“顧廷龍同志在文字學、金石學、歷史學等領域亦碩果累累,他編著的《吳愙齋先生年譜》《古匋文孴錄》《尚書文字合編》(和顧頡剛合著)等,皆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享譽海內外”(上海圖書館、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圖書館雜志》,“沉痛悼念顧廷龍同志”,1998年第5期,第1頁)。

雖然官方在總結顧廷龍先生一生事業時,提到了他金石學研究者的身份,事實上,很少有人知道顧廷龍先生曾走進金石學的世界,并在這一領域留下了不可忽視的研究成果,如為吳大澂編寫年譜、為吳大澂和潘祖蔭的藏器編目、寫出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古陶文詞典等。而這些成果主要產生于他到合眾圖書館工作以前。本文著重從顧廷龍先生的成長、學習、交游來展示他這一時期與金石學的交集。從這些史實和研究成果中,不僅能見證一位學者的學術研究歷程,也展現出金石學和金石文化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一個獨特的側影。

復泉山館與攀古樓:家族氛圍與顧廷龍的金石眼緣

顧廷龍1904年出生于蘇州市嚴衙前混堂巷,十一歲那年,他的祖父顧祖慶買下嚴衙前一座前清布政使朱之榛的舊宅。在清理庭院時,顧祖慶發現了一個形制古樸的井欄,清洗以后發現,原來這是在金石學名著《語石》中留名、為金石家久訪不得的蘇州城內著名的宋代二井之一——“復泉”。

此井是南宋紹定三年(1230)十二月沈氏為紀念因難產而亡的妻子王氏而鑿的一口義井,井圈有七行題記。明崇禎七年(1634)四月,顧宗孟在自家宅院中發現此井,重新疏浚并在井圈的兩面分別題刻“顧衙”“復泉”。

得到這樣一件于史有征的石刻文物,顧祖慶心中大喜,不僅將此物移到他的書房,還將書房命名為“復泉山館”。顧廷龍的父親顧元昌是蘇州有名的書法家,平素“篤好石墨,力事網羅”(沈津《顧廷龍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頁,下引此書,版本均同)。1929年,顧廷龍對金石學的興趣正濃,顧元昌命他椎拓了整個井欄,拓片被裱成大冊頁。顧元昌對此井欄做了一番詳細考證。1930年開始,顧氏父子遍征友朋題跋。題跋者中不乏當時的金石學名流,除了顧家長親王同愈,還有張一麐、容庚、商承祚、聞宥、章鈺、唐蘭等人。顧廷龍曾印過一種自用箋,此箋正中為王同愈所書“復泉”二字,邊款“起潛啟事牋,栩緣書”。此上種種足見顧氏三代人對此石刻寶愛之深。

沈津《顧廷龍年譜》

其同族顧之義(顧頡剛祖父)、顧柏年(顧頡剛之父)也好金石碑帖。顧頡剛1961年12月1日在《賣書愿望》中提到,“先祖一生愛好金石學及古文字學,關于這方面的藏書約5000冊”(張巍《春華集:2017年度中華書局員工文選》,“顧頡剛先生的一篇佚文(附致姚紹華信)”,中華書局,2018年)。顧頡剛祖孫三代的拓本收藏不可謂不富,顧頡剛去世后其家屬捐給首都師范大學的拓片數量超過了一千件。顧頡剛1927年的日記中,就有顧廷龍與其父同到顧頡剛家中觀賞金石碑帖的記錄。

顧廷龍的家族是有名的蘇州望族,其曾祖姑嫁給了吳大澂的外公、金石學家韓履卿。顧廷龍后來撰寫吳大澂的年譜得到吳大澂嗣孫吳湖帆的大力支持,得以過眼吳大澂的藏品。而顧廷龍的外叔祖王同愈也是一位著名的金石學家,他不僅與著名金石學家葉昌熾交好,還是吳大澂非常倚重的門生兼幕僚。

1922年顧廷龍和潘祖同的孫女潘承圭結婚。潘承圭的哥哥潘博山(承厚)和弟弟潘景鄭(承弼),與顧延龍往來密切。潘祖同是潘祖蔭的堂兄。顧廷龍因為這層關系,得以遍覽攀古樓的舊藏。潘博山以藏書聞名近代,也收藏有不少金石拓本。顧廷龍寫《古陶文孴錄》,潘博山為他提供了不少古陶文拓片。

潘景鄭從少年時代開始收藏石刻拓片,自謂對金石碑版的喜愛程度不下于宋代的趙明誠。他的收藏“自壬戌(1922年)迄丙子(1936年),十五年中,積書卅萬卷,石墨二萬通”(潘景鄭《著硯樓書跋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頁)。顧廷龍在蘇州時他們常在一起談論金石,潘景鄭1933年的三條日記正好記錄了他們在一起玩賞拓片的經過:

6月29日:“午后,跋起潛所藏《晉辟雍碑》。”(潘景鄭《潘景鄭日記》,蘇州博物館藏手稿本,下同)

7月15日:“午后,起潛介紹一張天放君來,此人是起潛之師。因出示書、金石等若干種。佩諍同來,即與同往安徽會館稍游,又至怡園略憩。至集寶齋坐久,揀金石拓片數品。起潛邀陪張君至凱司令晚飯。席散,同至新蘇飯店,略坐而還。予贈張君敦拓二、盉拓一。”

7月22日:“早起,往博習醫院,又至起潛處稍坐,起潛以真定拓為贈。”

這樣的家族氛圍和得天獨厚的金石緣分,將顧廷龍從古文字學的世界逐步引入更為廣闊的金石學的世界。二十四歲那年,他正式跟著王同愈學習金石學。

跟王同愈學習金石學的經歷

顧廷龍童年時代從家里看到吳大澂篆書的《論語》《孝經》,“喜而摹之,取以校讀本,奇其詰屈,未詳為誰氏手筆”(沈津《顧廷龍年譜》,第10頁)。他的父親告訴他,這是吳大澂集古文字寫的。顧廷龍對篆書、古文字、金石和吳大澂的興趣種子,在這個時候種下了。

出于對篆書的興趣,1923年顧廷龍正式開始學習《說文解字》,教他的人是其父請的一位程先生。1925年顧廷龍考入南洋大學機械系,然后轉學到國民大學,由商科轉到國文系跟隨胡樸安和聞宥學習文字音韻訓詁之學。1926年,顧廷龍與顧頡剛就《說文解字》展開過討論。顧頡剛認為《說文解字》不僅漏收字,還收了不少偽字,研究此“敗絮”沒有意義。但是地下出土的金文、甲骨文就要可靠得多(顧廷龍的回信,發表在《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九期上)。1927年,也就是與顧頡剛討論《說文解字》的次年,顧廷龍開始在王同愈家坐館,同時跟王同愈學習金石學與目錄學(沈津《顧廷龍年譜》,16頁)。這段經歷令顧廷龍童年時代看吳大澂篆書時種下的那粒種子開始迅速發芽、成長。

王同愈是晚清民國著名的學者、藏書家、書畫家、金石學家。光緒十五年(1889)考中進士,入翰林院,曾任湖北學政、江西提學使。他從吳大澂任吉林事務幫辦時期(1880-1883年)開始就跟著吳大澂,對吳大澂的為政、治學與金石研究可謂理解至深。他曾和黃牧甫等為吳大澂編輯《十六金符齋印存》,吳大澂去世前后王同愈又校錄了《愙齋集古錄》。

吳大澂的金石研究涉及金石文字考證,器物的名稱、制度、沿革與流變的考索,其中尤其以金石古文字的研究影響最為巨大。他有一本影響至深的古文字學著作——《說文古籀補》。此書以新發現的銅器銘文為編書材料,所編的字全部來自拓本。吳大澂認為《說文解字》所收文字為東漢盛行的“俗書”,他提出在“古文”之前還有“籀文”。更為重要的是“吳大澂從古代實物銘文的字形變化,探求文字演變的源流,是在訓詁學之外開拓了一個研究古文字的全新視野”(羅勇來《吳大澂的金石學研究與篆書》,《書畫藝術》2007年第5期)。顯然,吳大澂的金石古文字學問對顧廷龍有相當的吸引力。因為他不久前剛與顧頡剛就《說文解字》所收文字的真偽問題作過辯論,而顧頡剛告訴他研究《說文解字》要注意地下出土的金文、甲骨文。

為了給顧廷龍打開金石世界的大門,王同愈特地找來吳大澂、潘祖蔭、翁樹培、葉志詵、龔孝拱五家的批本《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令顧廷龍匯校一過。這樣的學習,令顧廷龍學會辨識器物,知道器物制作的名義,學習了金文,也掌握了辨偽的方法。

在王同愈的影響下,顧廷龍也被吳大澂的學術魅力所折服。1929年冬,他發愿為吳大澂寫年譜。為了寫《吳愙齋先生年譜》,顧廷龍從吳大澂嗣孫吳湖帆、親家費樹蔚以及其他親朋那里過眼了大量吳大澂的藏品與金石學文獻,潛心鉆研了吳大澂的金石研究的成果。

吳大澂是第一個對古陶文進行學術研究的人,著有《三代古陶文字釋》四卷(稿本藏山東博物館)、《簠齋古陶文字考釋》和《讀古陶文記》一卷(二書稿本藏國家圖書館),他的《說文古籀補》中也收錄了不少古陶文。陳介祺評價吳大澂的古陶文研究發古文字未發之藏。

顧廷龍1936年的專著《古匋文孴錄》就是在吳大澂古陶文研究的啟發和影響下做出來的成績,“頗采愙齋之說,則皆見之手批于拓片者”(顧廷龍《顧廷龍全集》,“跋謝國楨藏簠齋藏匋拓本”,589頁)

吳大澂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大篆深受其金石研究的影響,他將金文摻入小篆,在鄧石如和錢坫以外別開一面,形成了力渾氣厚而不失規范的風格。顧廷龍的書法成名甚早,且以大篆成就最為有名。無論從風格還是結構來看,顧廷龍的大篆都受了吳大澂的影響(有關顧廷龍書法的研究,可以參看曲阜師范大學牛程的碩士論文《顧廷龍書法研究》)。前文提到,顧廷龍最早對篆書與吳大澂發生興趣,緣于童年時代看到并臨摹吳大澂金文篆書《論語》《孝經》。吳大澂臨摹最多的金文銘文是《毛公鼎》《散氏盤》與《虢季子白盤》,其中《散氏盤》曾臨過一百遍。而《散氏盤》《虢季子白盤》也是顧廷龍臨摹用力較多的范本。吳大澂喜歡用金文寫信,顧廷龍對此也有過模仿,在他1935年寫給葉景葵的一封信中,就通篇使用了金文(上海圖書館《顧廷龍手札精選》,2004年10月)

關于顧廷龍這一時期的學習情況,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顧廷龍全集》收錄了顧廷龍在王同愈家學習金石學時做的兩冊筆記《起潛聞見錄》(一)和(二)。這兩冊手稿是顧廷龍讀龔孝拱《器名文錄》和《金石識余》和《石刻文字》時做的摘抄,間有按語。摘抄的內容以文字考釋為主,其中石刻類記錄了出土信息、考據點以及書法價值。由此可見,他這一階段的學習走的都是傳統金石學研究的路徑。

顧廷龍在王家的學習顯然很令王同愈感到滿意。1931年7月12日王同愈在致顧廷龍的信中評價:“內外孫輩中,惟足下與冀東最為老人心折。學業、志趣、品行三者公備,恐千萬人中不易一二睹也。”(沈津《顧廷龍年譜》,23頁)

轉型:顧廷龍在燕大的金石學交際圈

1931年7月,顧廷龍考取燕京大學研究院國文系,9月11日抵達燕京大學,從此正式在容庚門下做研究生。

顧廷龍入學燕大這年夏天,在河南省洛陽原太學遺址處(偃師市東大郊村)出土了《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碑。當年12月,他在《燕京大學》第10期上發表了《〈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跋》。顧廷龍是最早對這個碑作出研究的兩位學者之一(另一位是余嘉錫)。這篇《跋》也是顧廷龍發表的第一篇研究金石的文章。

《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碑

從內容中可以看到顧廷龍的研究視角有六端:一為考訂史實,如《晉書》載孝武帝泰始六年冬行鄉飲酒之禮,顧廷龍據此碑考證出六年十一、十二月所行禮實在十月。而三年和六年正月及咸寧四年之行禮,史書均失記。二為考證行禮程序與史書所載不同之處。三為從碑陰之題名中考證古籍散軼情況。四為考證晉初官制。五為考證西晉太學典制。六為考證文字之通假。關于此碑書法,顧廷龍認為“是碑八分書,頗具兩京遺意”(顧廷龍《顧廷龍文集》,188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 ,2002年,下引此書,版本均同)

章鈺評價顧廷龍的研究“通過對學籍統計表證明‘當時蜀吳尚未統一’的觀點,為他人眼光所不到”(70頁)。童嶺在《晉初禮制與司馬氏帝室——〈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碑〉勝義蠡測》中評價顧廷龍的研究“余(引者按:余嘉錫)、顧二氏的業績,七十多年后至今未能有人整體超越”(《學術月刊》, 2013年,149頁)。不過從顧廷龍研究此碑的六個方向可見,此時他的金石研究側重“考經證史”,依然是傳統的路徑。

1932年6月,顧廷龍碩士畢業,他的畢業論文研究的是《說文解字》中的廢字廢義。為再圖深造,顧廷龍申請了燕京大學獎學金(1932-1933),他當時要做的題目是“宋代金文集釋”,還為這個課題寫了一個研究綱領——《宋代著錄金文集釋》(顧廷龍《顧廷龍全集》,544頁)

一為校正文字。據靜庵所錄六百余器,凡一器數經著錄者,則取各本參互校定,依最晰之本,重自手摹。如現在尚存拓片影本者,則據以摹入。如文字模糊,筆畫謬訛,則從其他金文結構之例,尋其致誤之跡,可以是正則正之,否則闕如。

一為厘定名稱。宋人于器上所冠之名多未確,如敦彝之為簋,簋之為盨,匜之為觥,希師重編著錄表已酌為厘定矣,今悉本之。倘復有可疑者,就師商正焉。凡經更名者,則于篇末備注各家之原稱。

一為匯集眾說。各家考釋甚多,散載不易檢讀,今芟取眾長,簡附己見,冀與達者共明之。以宋代著錄之金文,依《集釋》所得,匯錄成編,其例一如希師之《金文編》,聊備通檢云耳。

從這份提綱可見,此時顧廷龍的金石研究已從古文字的研究擴大到古文字與古器物兩個方面。也跳出了傳統的“證經校史”的范疇。這個觀念的轉變顯然是受了其導師容庚的影響。容庚早在1927年就發表了專門研究青銅器的文章《殷周禮樂器考略》,將對金石的研究擴大到器物本身。

容庚對顧廷龍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容庚北平日記》中,還有顧廷龍的回憶中可知,兩人多次一起出入古玩店,甚至在容庚的日記中留下了兩人一起購買拓片的記錄。容庚還帶著顧廷龍拜訪馬衡、福開森、于省吾、唐蘭等金石名家。這些金石學家相較于吳大澂、王同愈而言,都是新派金石學家。

如果在金石圈沒有相當的人脈,研究金石就很難出成績。因為這關乎金石拓本獲取渠道的通暢與否、掌握拓本的多寡,以及研究的深淺。考察顧廷龍的金石研究,除了他的家世、在燕大跟隨容庚的學習經歷,還不能忽視他的另外幾位金石師友。

聞宥是中國民族學、語言學、金石學、銅鼓學、考古學家。1926年起,聞宥在顧廷龍當時就讀的上海國民大學和持志大學兼職教授,開音韻學課程。1932年秋至1933年夏和1935年秋至1936年冬,聞宥先后兩次在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除文字學、聲韻學以外,還開設古文字學和古器物學課程。顧廷龍從持志大學畢業后依然與聞宥保持聯系。1932年聞宥為顧廷龍手拓的宋紹定井欄冊寫了題跋。1936年,為《古匋文孴錄》作序。聞宥對陶文也有一定的研究,1940年他曾在山東大學的刊物《勵學》上發表《齊魯古匋存》一文。雖然現存的聞宥與顧廷龍的金石往來資料不多見,但是以這兩條資料來看,二人平時在金石古文字方面必有相當的交流。

商承祚是我國近現代成就卓著的古文字學家、金石學家、考古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與鑒藏家。1923年便因《殷虛文字類編》在古文字研究領域成名。商承祚與顧廷龍的交集文獻最早見于顧頡剛1929年7月14日的日記。這一天顧頡剛和顧廷龍一起到潘博山宅,看商承祚拓古器。次日顧氏叔侄陪同商承祚一家游拙政園及獅子林,午宴和晚宴分別由顧頡剛和顧廷龍做東。

這兩則日記不僅記載了商承祚與顧廷龍的交際,還提到了商承祚的金石活動。可能是商承祚只長顧廷龍兩歲,兩個人又有相同的興趣愛好,而且從他們日后的交往中可以看到顧廷龍與商承祚很是投機。有意思的是顧廷龍走上研究金石的路徑也和商承祚很像,都是由于喜歡篆書、《說文》而到喜歡金石學。

1931年商承祚和容庚、徐中舒到訪蘇州,這是顧廷龍和商承祚第二次相會,商承祚在復泉拓本冊頁留下了題跋。

顧廷龍到燕京大學讀書以后,顧頡剛的日記里常常提到,每次商承祚到訪顧頡剛家,都有顧廷龍作陪,如果商承祚在顧頡剛家過夜,顧廷龍也會一起留宿。他們在一起寫書法,討論學問,常常暢談至深夜。他們還在金石拓片上留下了“紙上雅集”的痕跡。

1931年容庚在古玩攤上購得半只青銅殘杯,上有銘文“丞不敗利”,1932年又在琉璃廠購得另外半只,有銘文“厚世”。與上半合在一起顯示出一段完整的銘文“丞不敗利厚世”。從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收藏的此器拓片及題跋可知,容庚1932年曾分別邀請唐蘭、顧廷龍、商承祚、魏建功四人作紙上雅集,分別在此拓上題跋。顧廷龍用金文寫了一段題跋,他從古文字的角度引經據典,指出銘文中的“厚”通“后”。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金石書畫選》中收錄有一份金石題跋《鐘鼎墨拓題識》,有1932年5月商承祚和顧廷龍共同題跋的一件拓片,拓上是雍棫陽宮共廚鼎的全形拓和銘文。顧廷龍用此鼎銘文風格的篆書寫了題跋,跋文中引用史料考證了此鼎的名稱,來歷與用途。

章鈺為顧廷龍同鄉,光緒十五年中舉,光緒二十九年登二甲進士,是清末民初著名藏書家、校讎家。章鈺“校刊而外,旁及金石考據之學,聚古今石墨數千種。臨池遣興,每晨必作字數百,得者寶之”(胡海帆《章氏四當齋李氏泰華樓舊藏與燕京大學圖書館[上]》,《收藏家》 ,2006年第9期)。章鈺“藏拓數量不少,只是沒有專目傳世,人們有所不知。據了解,章氏藏拓國圖收蓄最多,主要是兩次入藏所得。第一批是解放初收入的拓本,已編目為1381種1713件;第二批是2002年購買周紹良先生出讓的四當齋拓本498種518件。章鈺舊藏在國家圖書館被列為專藏,其數量之多,冠國家圖書館所有拓本專藏之首”(同上)

1931年秋,顧廷龍到燕京大學后不久,就以年家后進的身份去拜訪章鈺。因為二人同是蘇州人,又“于金石目錄之學有同耆焉”,很快便成為忘年交。章鈺向顧廷龍出示了其批注《語石》的稿本,章的批注多有葉昌熾所未見者,是很好的金石研究資料,顧廷龍特將此本借回過錄到自家藏書上。章鈺又“尚檢示所聚金石墨本,屬為審定,手臨碑版,命加篆題”(顧廷龍《顧廷龍文集》,136頁)。“章氏拓本有跋者多達三分之一,這些題跋多題于簽之上,‘有的注明石刻所在,有的注明拓本來源,或考訂真偽,或評論書法。’”(胡海帆:《章氏四當齋李氏泰華樓舊藏與燕京大學圖書館[上]》,《收藏家》 ,2006年第9期)可見,顧廷龍不僅在章家過眼了大量的拓本,拓寬了眼界,還從章鈺本人,以其批注、題跋中吸收了大量金石知識。

周季木是著名金石學家,精于文物鑒定,富收藏,所蓄三代彝器、漢晉石刻以及印璽封泥極富。僅就古陶而言,周季木是陳介祺以后收藏最宏富者。顧廷龍與周季木的侄子周一良是燕大的同學,通過周一良,他到周家拜訪,周季木凡存拓片,盡以見示。顧廷龍在《古匋文孴錄自序》中提到,他研究古陶文的拓片文獻主要來自于潘博山與周季木兩家的收藏。上世紀四十年代,周季木的女婿孫師白請將周氏所藏古陶拓片整理成《季木藏匋》,還請顧廷龍作了序。

此外,與顧廷龍在金石方面有交集的還有謝國楨,1931年顧廷龍在北平圖書館文津街新館辦的展覽上結識了謝國楨,謝國楨此時正在北平圖書館任金石部主任。這一年謝國楨購得吳大澂所題彝器屏數幅,約顧廷龍前往鑒賞。顧廷龍在謝家抄錄了吳大澂留在拓片上的題記與跋文。

從傳統金石學到“古文字+古器物學”

為了做《宋代著錄金文集釋》這個課題,1933年元日,顧廷龍終于讀完了燕京大學圖書館所藏盛昱手批本《郁華閣金文》。《郁華閣金文》共四十冊,收集金文拓片千百余種,按照器物類型分別裝訂,在當時收集金文最為豐富。

顧廷龍對《郁華閣金文》的研究產生了三個成果。首先,顧廷龍匯集諸家著錄將這四十冊拓本校讀一過,著重留意了盛昱對銘文的考釋,摘錄跟銘文和器物名稱相關的題記,形成了《讀〈郁華閣金文〉記》,發表在《燕京學報》第十四期。其次,顧廷龍根據這些拓片寫了一卷《郁華閣金文目》(此稿本現藏上海圖書館)。第三,他在撰寫《吳縣潘氏攀古樓吳氏愙齋兩家藏器目》時直接采用了《郁華閣金文》的資料。郁華閣的拓片上鈐蓋了原器收藏者的印,顧廷龍經過統計發現這些拓本十分之三來自潘祖蔭,十分之一來自吳大澂。他在《吳縣潘氏攀古樓吳氏愙齋兩家藏器目敘》中說:“余近年編吳氏年譜,將以藏目殿附,輯補得若干條。潘氏器,未有人編其目,余亦就所見拓本而鈐有其藏印者,錄為一冊,計四百數十器。”(顧廷龍《顧廷龍文集》,127頁)從這個數字上來看,潘氏這個目錄的資料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郁華閣金文》。而顧廷龍1939年增訂潘氏攀古樓藏器目錄時,在《潘氏攀古樓所藏彝器輯目自序》中直言“參閱《郁華閣金文》,采獲亦多”(顧廷龍《顧廷龍全集》,498頁)

這年9月,容庚、徐中舒、董作賓、商承祚、顧廷龍等發起金石學社,顧廷龍為會員,可見他此時的金石研究已經獲得了金石學人的認可。

1935年3月,歷時六年的《吳愙齋先生年譜》正式由哈佛燕京學社出版,為《燕京學報》專號之十。此譜從政績、慈善、學術三個方面展示了吳大澂的事業,至今影響不衰,已是研究吳大澂的一本名著。值得注意的是,在顧廷龍為《吳愙齋先生年譜》寫的《敘例》中,總結吳大澂“金石學”的成就時,他以“古文字”與“古器物”取代了“金石學”——“先生于古文字、古器物,開近代研究之先河,在一生學術中最為重要。”(顧廷龍《顧廷龍文集》,525頁)

1936年,顧廷龍研究古陶文的專著《古匋文孴錄》正式出版。如前文所說,顧廷龍的陶文研究受吳大澂的影響最深,這項工作從他來燕大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此書收古陶文字三百九十多個,以《說文》部次排列。其體例是單字以外,兩個及以上字出現的全句錄注,方便讀者考察字義。張政烺評價《古匋文孴錄》:“搜羅最備,考釋最精,是過去陶文研究成績的匯總,也是第一部成功的陶文字典。”(沈津《顧廷龍年譜》,60頁)陳邦懷評價此書可與容庚的《金文編》媲美(陳邦懷《一得集》,齊魯書社,1989 年, 262 頁)。顧廷龍也對他的古陶文研究頗為重視,他有個“匋誃”的號直到晚年還在用。

《古匋文孴錄》發表的次年顧廷龍寫了一篇《讀漢金文小記》。雖名“小記”,文章篇幅卻不小。全文涉及七十三件漢代金器,先釋銘文,后加考證,考證的角度主要是古文字和歷史地理。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做考證大概跟他1935年開始參與編輯《禹貢》半月刊有關系。

未能繼續的金石研究

顧廷龍的金石學興趣由學習吳大澂的篆書萌發,借助其古文字學功底登堂入室,最終在古文字學、金石學、篆書書法等方面結出了累累碩果。令人惋惜的是他的金石研究未能繼續下去。寫完《讀漢金文小記》,除了幾篇跟金石學有關的序跋,顧廷龍再沒有其他與金石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而他那個“宋代金文集釋”的課題始終沒能完成。究其原因,跟他當時被燕大圖書館的工作、編輯《禹貢》半月刊,以及幫助顧頡剛做《尚書文字合編》占去幾乎全部精力,有很大的關系。

除此以外,也許跟金石學在當時尷尬的處境也不無關系。1933年9月1日,容庚、商承祚、徐中舒、董作賓、容肇祖、顧廷龍、邵子風、王辰、周一良、張蔭麟、鄭師許、孫海波等十二人共同發起設立金石學會。很快,這個團體又改名為考古學社。這個社團的改名的背后正是當時“金石學”尷尬的處境。

晚清民國以來,傳統學術面臨西方學術體系中分科治學的時代訴求。面對這一現實問題,金石學人不遺余力地對金石學進行闡釋以及學術化構建,但具有“交叉學科”屬性的金石學很難在西方學術體系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故而又牽扯出金石學與考古學等的復雜關系(可參查曉英《“金石學”在現代學科體系下的重塑》,《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現代考古學背景下的考古學社》,《考古》2022年第9期等)。同時,一些學人亦嘗試將金石學進行大眾化普及,但此舉又收效甚微(參見崔宗旭:《學術化構建、大眾化普及與邊緣化處境——民國時期金石學研究的兩種進路及歷史境遇探賾》,《西泠藝叢》2024年第2期)。這一時期顧廷龍與金石學的交集,亦可成為金石學和金石文化在這段歷史中的一個側影。

顧廷龍先生到合眾圖書館工作后依然有與金石研究相關的業務,不過這些業務以整理為主,且已被統攝在他的圖書館事業中了。在他的晚年,顧先生曾多次表露出要修訂《吳愙齋先生年譜》和《古陶文孴錄》的想法,但是他的時間與精力已經不允許他將這兩件事繼續下去。顧誦芬在給《顧廷龍先生年譜》寫的《后記》中提到:“他七十年如一日地信守和實踐自己的諾言,全身心地耕耘在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園地上,無怨無悔地將自己摯愛的且有所造詣的金石古文字學置于從屬地位上。”這兩樁未盡的心愿也恰如其分地闡釋了顧廷龍先生的那句名言——“竊謂人不能自有所表現,或能助成人之盛舉,也可謂不負其平生。”

    責任編輯:鄭詩亮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施鋆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平台是最好的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龙虎台布作弊技巧| 百家乐的规则玩法| 赌百家乐官网可以赢钱| 中江县| 豪杰百家乐现金网| 昌吉市| 大发888娱乐真钱游戏下载| 闲和庄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世嘉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稳赢投注| 金世豪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保险百家乐官网怎么玩| 新葡京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真人游戏| 百家乐官网算牌方| 龙游县| 大集汇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线上百家乐官网手机版| 盘锦市| 太阳城娱乐城去大丰收娱乐| 太子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第三张规则| 百家乐官网号游戏机| 百家乐官网投注软件有用吗| 杰克棋牌是真的吗| 百家乐最低投注| 立博百家乐游戏| 百家乐官网园鼎盛娱乐场| 阳原县| 东方夏威夷娱乐| 大发888明星婚讯| 水果机| 大发888出纳柜台| 百家乐出千的高科技| 赌场百家乐网站| 网上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使用的百家乐软件| 百家乐五式缆投法| 百家乐单跳打法| 圣淘沙百家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