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進影院還是刷短視頻解說?媒體:若是“金剛鉆”,不懼論短長
進電影院看電影,還是刷短視頻看解說?這看起來就不是個“單選題”的問題,最近,著名導演張藝謀接受采訪時的一段話,上了微博熱搜。
張導原話這么說的:“電影院觀影的儀式感與沉浸感是線上無法替代的,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我還是很希望觀眾走進電影院去看。你最好別在手機上看,你最好別看那個三分鐘介紹。我覺得實在很無語。”
支持者說,劇透不道德。反對者說,先看解說,及時止損。更有網友調侃:“要是當時我看了解說,就不去看《滿江紅》了。”
電影之為作品,作者當然希望你去看“原著”。一干人馬,幾多時間,投錢投物,濃縮成銀幕上的兩小時。你一個三分鐘,就把觀眾走進影院的興趣說沒了,那導演肯定有意見。
況且,和“原著”相比,短視頻解說就如同“導讀”,解讀未必到位不說,甚至都未必準確。
但仔細想想,電影也好,短視頻也罷,大銀幕也好,小屏幕也罷,說到底,都是傳播媒介和傳播載體,形式不同,功能有差別。
短視頻大行其道的時代,電影主創們主動擁抱短視頻作為宣發手段的熱情和姿態,顯而易見。甚至短視頻反過來,影響了電影“長視頻”的制作——將短視頻思維融入電影制作過程,甚至業內創造出了“短視頻電影”作為一種電影制作和宣發新模式。
2023年暑期熱映的《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兩部電影領跑,分別斬獲30億元級票房,其“鈔能力”的秘密之一就在于片方在短視頻平臺發力與成功引流。
張導同年“十一”檔期上映的?《堅如磐石》,最終票房13億元?,成為2023年國慶檔票房冠軍。該片也是業內“短視頻電影”的典型。在短視頻平臺,主創將被刪減片段做成短視頻,“電影里看成片,短視頻里看刪減”,短與長之間,成了互補。
此外,張導的作品2022年上映的《滿江紅》與2024年初上映的《第二十條》,影院與短視頻平臺的互動,同樣密切。
在觀眾的角度看,為了避免踩雷,看點解說,也是理性選擇。觀影完后,在短視頻解說下方表達觀后感,抒發情緒,從而完成了電影與觀眾在另一個場域的互動、交流,延長了對電影的關注。而熱議又引發新一輪觀眾走進影院觀影。
有研究表明,電影相關的短視頻播放量與其票房成正比。哪怕有的短視頻解說是對電影本身的批評。電影長視頻與平臺短視頻,這對歡喜冤家,相愛相殺,卻難說勢均力敵。短視頻思維對當下電影的影響,不僅涉及宣發渠道,更深入到制作。
有分析認為,是當下愛刷短視頻的觀眾自己,親手培養了當下電影制作的這種傾向。但又是誰培養了觀眾刷短視頻的這一習慣呢?
電影,作為文化商品與藝術作品,不管是在影院的完成呈現,還是在各類短視頻平臺被碎片化地解讀,歸根究底,需要電影制作本身又“高”又“硬”——立意夠高,質量夠硬。
好作品,如果通過短視頻解讀,把觀眾吸引到影院,貨能對板,那是主創與觀眾的雙贏。好作品,又何懼被些許短視頻解說“耽誤”了,它定會歷久彌堅,在時間的洗禮中,立得住,留得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