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明和他的“上海城市考古”
當你正在洛克外灘源閑逛,拿起手機掃一掃建筑外立面上的二維碼,想要了解一下這些百年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時,此時你聽到的講解聲便來自徐明,也就是“上海城市考古”團隊的創始人。
徐明在位于圓明園路上的“城市考古圖書館”內
十年前,在日本擔任多年文化記者的徐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上海。在日本時,他在工作中積累了一套相當完整的城市考古經驗,但在當時的上海,大眾層面上的城市考古依然是空白。于是,2018年,從開展城市考古主題的City Walk開始,徐明和他的合伙人試圖將紙面上的歷史研究以一種更有溫度的方式交給大眾。與許多常見的城市行走不同,徐明強調,“我們的城市行走的底層邏輯支撐,是生產知識性的內容。”
他們的線路會關注歷史的細節,甚至那些已經被遺失和遺忘的部分,比如已經消失的上海第一座救火鐘,或者已經成為商鋪的張愛玲和她父親最愛的咖啡館。而現在,他們的腳步已經延伸到了上海的郊區,在“鄉村行走”中,尋找古橋、禪院、風火墻的遺蹤。
現在,團隊在洛克外灘源還擁有了一座二層的“城市考古圖書館”,就坐落在圓明園路上的百年歷史建筑群中間,在這里,徐明和他的同事們展示城考相關書籍,舉辦展覽、講座,將他們的部分研究成果通過更多方式傳播給公眾,讓公眾多了一扇生動了解上海歷史的窗口。“對這座城市來說,城市考古的意義還在于在時代不斷的變遷中,盡力去保持城市的記憶與人之間的溫度,讓更多人記住每一個時間里上海‘你的樣子’。”
城市考古圖書館
IPSHANGHAI: 來做上海的城市考古,是否因為你是上海人,在上海出生長大呢?
徐明:是這樣的。在日本的時候,我就感受到,無論我是多么熟悉、喜愛當地文化,它始終是他人的文化,和我自己的文化身份認同是有比較大偏差的。所以不只是我自己,我們的核心團隊,也都由上海人組成。我們想要留下更多記憶里上海的樣子,為此也傾注了很多個人的價值和情感。
上海的街頭巷尾都留著團隊成員的記憶
IPSHANGHAI: 你最難忘的上海城市記憶是什么?
徐明:我小時候在虹口區生活,在橫浜橋、虬江路、虹鎮老街都住過,后來上大學,又去了楊浦,你看這幾個地方,就是特別特別市井,所謂的上海江湖氣很重的地方。我覺得至今我自己的身上,還帶著那樣的氣質,是有一點江湖氣的。
我也很懷念那時候的生活場景,搬個藤椅在弄堂里喝茶,露天睡覺,婦女穿著睡衣出門。我們不認為弄堂是室外,弄堂也是我們的家。可惜,隨著城市更新的進展,這些區域也在逐步地士紳化,失去了它原本的氣質。
IPSHANGHAI:可以簡單說一下上海城市考古團隊的理念嗎?
徐明:我們要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去把這座城市切開,每一個城區,甚至說每一個街區,它其實都有不同的文化氣質,它都應該被當作一個IP。我們做的事情,就是用生產知識性內容的方式,持續地挖掘文化,輸出故事,去找那些新的、冷門的、還不怎么為大眾熟知和認同的上海的區域和故事。
徐明想要為上海打造許多個IP
IPSHANGHAI:還記得剛開始是怎么組織活動的嗎?那時候走了哪些線路?
徐明:比較早的時候我們做了延慶路,當時的延慶路還不像今天這樣網紅。那時候我們的調性就定下了,就是去做那些尚不太為人所知的地點。我們還做了猶太人在虹口的蹤跡、四行倉庫前后的蘇州河中段。以及因為我個人很喜歡魯迅,我專門設計了一條考古魯迅生平的線路,內容大多基于我個人對他的研究,結合他活動過的地點,講魯迅的故事。
IPSHANGHAI:前幾年,順昌路成了許多城市考古愛好者喜愛探訪的街道,聽說也是你挖掘了順昌路的故事?
徐明:對,我應該是最早關注這個區域的。在那里我發現了很多寶藏,比如建筑的結構,還有它特殊的地理區位,正好處在當時法租界和華界的交界上,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樣本,當時沒什么人關注它,我就做了一些深入研究,做了一些輸出,采訪了在那條路上生活的有趣的人,像后來成了網紅的理發店、小廣東、旗袍阿姨……很市井,但也體現了歷史的切面。他們都是我最早挖掘出來的。這也說明,如果內容足夠有趣、豐富,要把一個地方弄得有話題性也沒這么難呀。但一定要找準第一步。要讓正確的人來講正確的故事。
徐明在順昌路上拍下的一些照片
徐明在順昌路上拍下的一些照片
IPSHANGHAI:現在你們的線路有了哪些拓展?
徐明:這兩年,我們不只做city walk,還做了country walk,也就是“鄉村行走”。上海的鄉村和上海的古代史也息息相關,是非常珍貴的上海歷史的一部分。這些年,上海郊區的變化很大,而且不太受到關注。
團隊帶領的金澤行走
上海郊區的遺跡能有多古呢?比如浦東的沈莊,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了。直到今天,沈莊依然擁有明代的古橋,它的格局也大致維持著明代的樣貌。雖然今天它的大部分建筑已經不是明朝遺留下來的了,但它也是經過自然演化流傳到今天的狀態,也有當年建筑形態的一些影子。有的石板、水井,也有著幾百年的歷史。同樣珍貴的還有老年人的回憶。這些都會很快隨著時間消逝,所以,我很希望能帶大家去看一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