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拉夫勞倫成“湊單神器”,平臺與品牌的博弈如何破解?
前言:GMV增長與品牌傷害,雙11的流量紅利還能持續多久?
每年雙11,我們都會被不斷刷新的GMV(商品交易總額)數據所震撼,仿佛這個消費節點成了電商平臺和品牌們的盛大狂歡。然而,當拉夫勞倫因“退貨率高達95%”成為“湊單神器”而頻頻登上熱搜時,這場數字狂歡的背后卻顯現出一絲裂痕。品牌與平臺在數據、銷量和形象之間的微妙博弈逐漸浮出水面,帶給我們對電商平臺促銷模式及品牌在其中的角色扮演的反思。
一、雙11華麗GMV背后的虛假繁榮
1.GMV增速背后的數據泡沫
雙11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報出驕人的GMV增長率,天貓和京東均交出亮眼數據,拼多多、抖音、快手也通過短視頻電商和社交電商實現快速增長。但在這些“輝煌戰績”背后,高退貨率讓人對這些數據的含金量產生質疑。以拉夫勞倫為例,這家國際品牌在雙11期間的GMV達到16億,但隨之而來的高達95%的退貨率,顯然戳破了GMV數字的虛假繁榮,也讓品牌的增長陷入尷尬。
平臺頻繁使用滿減、消費券等促銷策略確實刺激了用戶的下單行為,但同時也讓一些品牌商品淪為了“湊單工具”。對平臺而言,GMV數據看似飆升,但如果大量商品最終被退回,其所謂的銷量到底有多真實?而且,伴隨著退貨潮,平臺的物流和運營壓力也急劇增加,平臺的生態平衡甚至整個消費邏輯也受到挑戰。也許在數字的光鮮外衣下,電商節正步入一個“內卷”怪圈。
2.滿減規則引發的品牌“傷害”
高端品牌如拉夫勞倫,本質上并不適合在流量至上的促銷模式中頻繁亮相。對品牌而言,退貨潮帶來的直接成本、庫存壓力、品牌形象受損等問題可謂一波接一波。頻繁成為“湊單神器”不僅打亂了品牌的庫存和生產安排,也讓其原本的高端形象蒙上陰影。退貨率如此之高的品牌,究竟能讓消費者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其“奢侈品”的定位?拉夫勞倫看似收獲了流量,但流量中真實的忠實用戶有多少?對這樣的品牌而言,是否適合繼續沿襲電商的“高流量促銷”模式,或是開始審視GMV增長的真實價值?
二、拉夫勞倫退貨率事件:品牌與平臺的輿論戰
1.品牌利弊:短期流量的“虛假繁榮”
此次事件在微博引發熱議,消費者普遍認為拉夫勞倫產品性價比不足,但因為平臺的促銷規則不得不“湊單”。這看似為品牌帶來了一定的曝光度,但品牌真正的長期價值卻面臨威脅。消費者會否因一次次被退回的“湊單神器”而逐漸失去對品牌價值的認知?品牌是否會被標簽化為一個“高端湊單工具”?這些質疑無不提醒品牌們,在促銷狂歡中,品牌形象能否始終如一?
雖然高退貨率引發了消費者的討論與關注,但負面情緒也隨之涌現。作為高端品牌,拉夫勞倫本該承載消費者的尊崇感和品質認可,而非因為湊單而淪為“附屬選擇”。品牌因此可能會失去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感”,而平臺對其帶來的曝光,反而有可能成為長遠品牌價值受損的開端。
2.平臺辟謠行動:數據危機的應對之道
天貓方面迅速做出回應,辟謠了“95%退貨率”這一數據,試圖為品牌和平臺聲譽正名。平臺迅速辟謠,并用真實的數據反駁謠言,展現了在處理危機中的一定成熟度。然而,這是否只是對問題的表層應對?即便“95%退貨率”并非事實,但服飾類品牌普遍存在較高的退貨率問題卻是客觀事實。平臺真正需要解決的,是GMV數據的可信度與電商節中虛假繁榮的現象。
此類事件為電商平臺敲響了警鐘:平臺在通過數據和GMV刺激投資者與市場的同時,若不斷出現數據真實性危機,不僅影響品牌和消費者對平臺的信任,甚至可能對未來電商節的商業模式產生負面影響。數字增長固然重要,但若失去了真實交易和價值消費的支撐,數字的光環也會逐漸褪色。
三、電商平臺與品牌如何共同維護利益
1.重構“數據”與“價值”之間的平衡
電商節日的初衷是拉動消費,促使品牌與消費者實現雙向共贏,但如今其激勵模式與促銷策略是否走向“流量過度”?數據狂歡背后,虛假繁榮的現象層出不窮。平臺應考慮如何將流量與品牌價值平衡發展:是否可以將GMV之外的品牌認可度、用戶忠誠度等指標納入雙11評估體系?通過數據結構的重新設計,讓品牌在促銷中能獲得真正的長期收益,甚至吸引對品牌更具忠誠的消費者。
2.促銷策略升級:讓“湊單”更理性
平臺的滿減湊單規則帶來了極高的購買轉化率,但大量的退貨潮反映出這類規則的盲點。是否可以引入更適合高端品牌的促銷策略,如會員定向折扣、限量專享商品、不同梯度的折扣等?在未來的電商節中,平臺應著力于建立一套兼顧轉化率與退貨率的促銷機制,讓消費者的每筆交易更具真實的購買意圖,同時也提升品牌在促銷中的高質量銷售比例,減少無效流量和退貨率。
3.公關引導:透明、及時且具有信服力的回應
在輿論應對方面,拉夫勞倫和天貓在回應時顯得略微被動。天貓辟謠的及時性是一個亮點,但在品牌和平臺協同發聲方面,仍缺乏系統性和策略性。對品牌而言,面對高退貨率的質疑,應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保持與消費者的透明溝通,不應將輿論的引導單獨交由平臺負責。未來類似事件發生時,品牌和平臺可以考慮更深入的聯合公關,迅速發布有力證據和真實數據,樹立信息透明與負責任的形象,防止輿論過度發酵。
小結:雙11虛假繁榮的背后,電商節亟需“去泡沫化”
拉夫勞倫“雙11”退貨率事件為雙11電商模式敲響了警鐘。過去幾年中,電商平臺追求“流量至上”“GMV優先”的策略在銷售數據上頗具成效,但伴隨而來的問題也日益明顯。消費券、滿減等促銷策略固然推動了銷售,但在虛高的交易數據背后,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被忽視,品牌的核心價值被弱化,平臺的數據含金量和公信力也在消耗。雙11,甚至整個電商行業,亟需一場“去泡沫化”改革。
未來的雙11應回歸數據真實與消費價值,以構建健康的商業生態為目標,讓品牌與平臺共同成長。平臺需要關注GMV之外的核心指標,品牌需要堅定長期價值的構建,消費者則應回歸理性消費的初心。這不僅是對品牌與平臺利益的守護,更是對整個電商行業價值的重建。讓雙11真正成為一個高質量、可持續的商業盛宴,而非數字堆砌的短暫狂歡,這不僅是平臺和品牌的共同目標,更是消費者期待看到的未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