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來自精衛中心的金句
“十月的秋天里,我是自己的好天氣。”
“有時間再看看天空和大海。”
“我們都是最好的自己。”
“把爸爸媽媽的問題,還給他們自己。”
“敏感是上天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傷。”
“這里不是最下面,是一個新的開始。”
“如果命運把我們推到懸崖邊,那我們就坐下來唱首歌給它聽。”
“朝著光走,沒光也沒事。”
“我不做爛尾的詩集,我要做禁書里最驚世駭俗的一章。”
“你會找到路,也會渡過河,用你自己。”
“如果傷口縫合的最佳時間是24小時,請相信有人會在23小時59秒將你抱緊,為你治療。”……
看了上面這些文字,你可能不會相信,它們來自上海市徐匯區宛平南路600號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出自一群飽受抑郁情緒困擾但依然充滿生命力卻被外面的世界視為“病人”者之手。這些閃爍著智慧和靈氣的文字,在如今泥沙俱下的文字瀚海中顯得彌足珍貴,更值得珍視的是這些文字的主人,他們因種種看得見或不被看見的原因,他們的存在低到塵埃里,成為一種弱存在、暗存在,在所謂正常的世界里,他們屬于另類,在白天日光里見不到他們,在滾滾紅塵中聽不見他們的聲音,他們不被看見,不被待見,更得不到善待。
來源:“深圳衛健委”微信公號
據2016年相關機構調查估算,中國抑郁癥人數已經超過1億,重度抑郁癥患者超過1600萬人,這是一個巨量級的數字,而我國抑郁癥的識別率僅30%不到,其中只有0.5%的抑郁癥患者選擇就醫。
其實,數字背后是一個個具體、真實的生命,每個人的痛都是具體的,是度日如年的煎熬,但社會對如此嚴重的心理問題尚缺乏真切的感知,更難有共情和代入感。很多時候他們的痛苦不被看見,更不被理解,他們的痛被外界視為“矯情”或“脆弱”,被追責和歸咎于不夠堅強,盔甲不夠堅硬,不那么社會。面對外部世界的無視乃至歧視,許多抑郁癥患者寧愿把痛苦隱藏起來,把砂礫嵌在柔軟的肉里,在無光的暗處自我消化,自我消耗。文字之于他們,是生命的分泌物,是自我救贖的藥,也是無力的抵抗。蚌病不一定能成珠,那些點點滴滴的文字是痛苦的結晶體,是通往社會出口的“含羞草”和“夜來香”。
絕大多數的抑郁癥患者都不是天生的。雖說每一位的痛在別人看來都是相似的,在病理上存在很多共性,但對于每一位抑郁癥攜帶者而言,痛苦是不可替代、別無選擇的。他們在走暗路,面對相同的暗,每個人的痛則是不同的。
不過,有一點則是相似的:他們對外部社會的堅硬的棱角和粗糲的路況是敏感的。“敏感是上天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面對逆境和坎坷,他們沒有堅硬的外殼去的承重,柔軟的內心承受了超重的壓力和暗物質,無處紓解,積憂成疾,愁城郁結,生活中的光就日漸稀薄,一個個具體的生命失去了“光合作用”,走進了社會的背影里,成為不被看見和待見的存在。
我們不希望這些人的身心最終歸屬于精神衛生中心,如此龐大的患者規模,僅靠“精衛填海”顯然力不從心。希望“精衛”之外的社會面上,在看見的同時,能從社會建設的角度,給出更大面積、更細顆粒度的關切和呵護,多栽花,少種刺,讓人間多一些暖和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